分享

【云说家风·《金刚经》篇】只要“忍不下这口气”就会有比“这口气”更大的麻烦(第25篇·总第2787篇)

 微国学 2021-04-08

作者:张建云

《金刚经》里的家风智慧:第25天。

《西游记》有孙悟空被鞭打、砍头而不怒、不恼、不还手的桥段,这故事的原型来自《金刚经》。

佛家讲累生累世,意思是人会活很多辈子。我们现在的生命,按照佛家的道理讲很可能是经过多少轮回才到今天,而去世后还会重新再回来接着活。

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之前,在若干世之前,曾经是山林修行的一位行者,叫忍辱仙人。一天,当时的国王歌利王率众来此处游玩。一位随行的妃子发现了忍辱仙人,见其仙风道骨,心生好感,上前搭讪。

一个弘法的人是不愿错过任何机会来使人向善皈依的,于是就为妃子说法。国王见此情景,心生嗔恨,上前问道,你证得阿罗汉果位了吗?

阿罗汉果位是佛家修习的种境界,脱离生死轮回,是达到涅盘的圣者。可以理解为修行的最高境界。

仙人答,还没有。

国王又问,你证得不还果位了吗?

不还也是 一种境界,比阿罗汉差一点,但也是断尽欲界烦恼、不再还到欲界来受生的圣者。

什么是欲界?

我们小时候看《济公传》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说法。三界,是佛家把世界划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人们因为修行不当,总在这三界中轮回。欲界最低,最苦,是指具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各种欲念强烈的人或动物所生存栖居的地方。

有欲,是一件很苦的事。无论佛家、道家和儒家,但凡想着只满足自己就会陷入泥潭,得病、招灾、祸患一准来到。

仙人答,我还没有脱离欲界。

国王说,既然如此,那你就是伪装成仙人来挑逗我的女人!

仙人答,我虽然尚未断除贪念,但此刻内心确实没有贪念。

国王于是起了歹意,残忍地割掉了仙人的耳朵。仙人面不改色。群臣见状,纷纷上前劝国王住手,国王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又割掉了仙人的鼻子、削下仙人的手臂……直到节节肢解。

此时,天降大雨,飞沙走石,国王吓得大惊失色,扔下了手中刀。

仙人说,我确实没有嗔恨,如果我说得对就请即刻让我这身体复原如初吧!



说罢,身体果然复原如初。国王深觉后悔,随即忏悔,皈依仙人学佛。

按照常人的价值观是无法理解这故事的。我姑且说之,您姑且听之。

释迦牟尼佛说: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从上面的故事便能解读这一句了,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忍辱仙人的阶段里确实做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忍辱,是家风里的大学问。很多夫妻吵架拌嘴、指责挑剔就是因为忍不下这口气。只要“忍不下这口气”就会有比“这口气”更大的麻烦。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愤怒而获得好下场。家庭尤甚。吵架是最无能也是最快发泄情绪的相处方式,这期间没有一个人能得到快乐,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问题,而是连本带息都赔掉的问题。对于孩子有无比和无尽的伤害。只要家庭里吵架多、争执多,孩子的性格一定不温厚,可能还会孤僻,关键时候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与他的伴侣复制父母的吵架拌嘴。

忍辱,就是修行,就是提升,就是占便宜。况且,又不是忍别人的辱,除了夫妻、父母、孩子还有谁?

忍辱不是忍气吞声,而是胸怀宽广、人格高尚、志向高远、大局为重。把忍辱当成生命的动力,把咽下的“这口气”转化 成生命的能量,这是生命的大功夫。如同用滔滔的河水发电一般。



我十分佩服老子,在《道德经》第78章说: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啥意思?

老子说,我听圣人这样说:承受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麻烦,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好家伙,这种受辱的境界简直到家了!

我更佩服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王,在《论语·尧曰第二十》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怎么讲?

我的罪过都是我一个人的,跟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而老百姓,所有的老百姓有错误,有罪过,都是因为我的管理不够、教育不足、道德缺失,都是我一个人的罪过!

那么,在家里的夫妻是否可以互相忍受呢?夫妻是否可以共同忍受孩子呢?还有父母,还有公婆,还有兄弟姐妹,可以忍受吗?

事实证明,你忍受谁才能领导谁,才能战胜谁,才能软化谁。这不是爱吗?

释迦牟尼佛说: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波罗蜜,是到达彼岸、走向幸福 的方法。什么方法?忍辱。但释迦牟尼佛根本就没把忍辱看成忍辱,觉得这不就是吃顿饭、聊个天、发个朋友圈那么简单吗?只不过给忍辱起个名字叫忍辱,假若我们刚开始不叫他忍辱,而叫光荣,叫模范,叫境界呢?

是的,忍辱是光荣,是模范,是境界。从家人开始吧。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金刚经·第十四品》: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

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作者简介

张建云 

天津家风研究院院长。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天津市政协委员。 

曾任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现为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