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172)天赐庄

 吴越尽说 2021-04-08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好像现在除了苏州大学本部天赐庄校区,以及少数商铺的店名以外,似乎很难在某个路牌上看到天赐庄这个名字。天赐庄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早先十梓街以东、护城河以西的一大片区域都叫天赐庄。天赐庄本是五代吴越国钱元璙治吴时的一座庄园,由其子钱文奉担任衙前指挥时所造,当时称作“东园”或“东圃”,遗址就在今天的苏州大学本部。《九国志》中记述:园内“奇卉异木,名品千万”,“崇岗清池,茂林珍木”,“又累土为山,亦成岩谷,极园池之赏。”当年钱元璙父子经常在此宴集宾客,诗酒流连,极尽富贵繁华。吴越国灭亡后,东园废为民居,园景也只剩得零星几处。

       相传到了南宋,宋高宗曾将这片土地赏赐给抗金名将韩世忠,天赐庄,顾名思义就是天子赏赐的庄园。



天赐庄一带老照片

       元末明初,苏州人吴孟融在东园废址上建园,易名“东庄”,建造成了一座庄园式园林。吴孟融的儿子吴宽在明宪宗成化八年的会试、廷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状元及第,因而成为明朝苏州出的第二位状元。

       天赐庄东段,最早叫姜家巷,传说是炎帝神农氏姜姓家族在苏州曾经居住的地方。


       不少老苏州讲起天赐庄,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句话:“天赐庄里洋人多”,确实如此。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此后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城市传教,苏州便是其中之一。天赐庄里有三洋——洋学堂、洋医院、洋教堂,洋人自然也就多了。到1897年,整个天赐庄已经形成一个外国人自建房屋的小居留地,共有6所外国人住宅,常驻苏州的美国人有49人。现在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在那个年代,49个洋人足以轰动整个苏州城了。


       清末,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来到天赐庄创办东吴大学、博习医院和圣约翰教堂。所以尽管作为街名,天赐庄早已并入十梓街,但民间常用天赐庄特指望星桥以东苏州大学本部和博习医院(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近的地段。




       清同治十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光绪五年书院搬迁到了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光绪二十七年,中西书院迁至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建立了东吴大学堂,也称东吴大书院,这是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辛亥革命后,东吴大书院改称东吴大学。1982年6月,东吴大学改制为苏州大学,成为江苏省属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东吴大学旧址占地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总平面略呈纵长方形。主要建筑分布在草坪操场的北、西、东三面,其中有清光绪二十七年落成的钟楼“林堂”,宣统三年落成的图书馆“孙堂”,民国十三年建成的科学馆“葛堂”,二十三年建成的学生宿舍“维格堂”,二十四年建成的学生宿舍“子实堂”,二十五年建成的健身房……这些建筑各具风格,有欧洲古典式,中世纪城堡式,美国教堂式,多样又统一的建筑风貌一直保留至今。




       除了东吴大学旧址,天赐庄里还有多处古迹遗存,现均为市级文保单位。


       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女传教士海淑德曾在上海办过中西女塾,后来她准备在苏州也办一所类似的学校。1902年校舍落成,但此时海淑德已经病故,于是学校被命名为景海女师,以示对海淑德的景仰。现存建筑就是如今苏州大学北部的红楼、绿楼、教学楼、礼堂、医务室楼、书店、八角亭等,其与南部的东吴大学旧址建筑珠联璧合,相互辉映,构成了苏州最为壮观的近代西洋建筑群落。


       美籍医生柏乐文于1883年在天赐庄创建博习医院,这是苏州历史上第一家综合性医院,以“医术之精良、器具之完备、诊断之热心、更护之周密”为当时世人所称道。1922年新建的二层门诊大楼和三层病房大楼落成,其中的门诊大楼用北京皇宫所用的陆墓御窑金砖砌成,堪称奇特珍贵。



博习医院老照片

       坐落于天赐庄的圣约翰教堂初建于1881年,1915年在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的圣约翰教堂帮助下重建,以纪念美国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教堂西侧还有一幢建于1890年的牧师楼。圣约翰教堂首任牧师为李仲覃,也就是华裔科学家李政道的祖父。




       虽然天赐庄的名字已经淡出我们的视线,但它所经历的时代变革、社会发展,还有那些曾经在这里来来往往鲜活的生命和高贵的灵魂,已经清晰地记录在苏州的历史中,传扬在百姓的口中。

主播:清风  南飞

摄影:凯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12月1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