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人认为卫青军事能力一般只是靠国力碾压才能打败匈奴?

 123xyz123 2021-04-08

谢谢您的提问。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待的,不论哪个朝代的将军,他的战胜和战败不可否认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大很有关系,这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说三国的魏国、蜀国、吴国,蜀国的国力最弱,人口最少,同样一个将军分别在这个三个国家带兵打战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国家的军事装备、兵力和战斗力是不一样的。撇开这些客观的限制,单纯来谈军事能力的话,卫青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堪称“战神”,且看他一生打的几次战役。

图:卫青剧照

龙城之战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亲自部署战略计划,分派四路出击匈奴。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每位将领各率10000骑兵。出兵的结果是,公孙敖损失7000骑兵;公孙贺一无所得;李广兵败被俘,最后逃回。本次出征唯独卫青斩首700余人,独获全胜。

图:卫青参加战役

关于本次战役的分析:龙城之战意义非常重大,是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也是卫青首次出征,却获此佳绩。因为四大将帅都是率领10000兵力出发,攻击的对象都是匈奴,在当时的汉朝来说,匈奴人是凶悍是强敌,在同样的条件下,大家都输了,卫青却赢了,这次战役就不是国力的问题了,可以说卫青的军事能力高人一等,否则怎会第一次在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情况下就获胜呢。卫青把功劳都分给了将士,说明他是一个高情商的领导者,这样的领导士兵很愿意为他卖命,可能也是战斗力很强的一个原因。通过这次战役,汉武帝封卫青为关内侯。接着公元前128年秋,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领3000骑兵,长驱而进斩首虏数千人。

收复河套

公元前127年,匈奴大举入侵,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2000多人。汉武帝命令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卫青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控制了河套地区,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汉军全甲兵而还,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

图:卫青凯旋而归

本次战役分析:在本次战役中,卫青就用3000骑兵就击败了敌人,全甲兵而还,因为卫青采取“迂回侧击”战术,出奇制胜,这也是他的军事能力的体现。打战就是要脑子灵活,想敌人想不到的战略。“迂回侧击”战术简单来说就是不从正面发起攻势,换个角度或从侧面发动攻势,敌人把优势兵力都调配到正面战场,后方空虚,就是敌人的弱点,卫青从西边快速杀入敌人后方,捣毁敌人后方,敌人就乱了分寸,调配兵力到后方,再开展正面供给,敌人的兵力就分散了。

突袭高阙

公元前124春,朝廷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15000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

二出定襄

公元前123年春、夏,卫青为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出击匈奴。歼灭匈奴军过万。

漠北大战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与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步兵和运输物资的军队十万余,兵分两路,跨漠长征出击匈奴。漠北之战击溃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渐向西北迁徙,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

战役分析:这几场战役可以看得出来,卫青延续了之前的作战风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图:漠北大战

综述

  • 卫青的一生七战七捷,战果丰硕,这是有目共睹的,从龙城之战首战可以看得出来,匈奴的实力不弱,因为其他几位大将军实力都不差,但是都打不过他们,卫青打得过,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突出,而且他可以跟士兵荣辱与共,跟他一起打战的将士们也愿意为他效力,出生入死,团结一心,他采取了“迂回侧击”等战术,出奇制胜,打战讲究的就是战略和战术。
  • 卫青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进行灵活的进攻和突围;善于发挥骑兵的特长,实行远距离的包围供给,精准突袭、快速突袭、包围歼敌。在此之前,汉朝的将领中没有先人在沙漠草原地带开展过规模如此巨大而又获得成功的战役。卫青的战略战术运用,可以说是独具一格,开拓创新,足以说明他的军事才能极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