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太极拳名家的节点解析

 太行森林 2021-04-08

一、气的延伸

在我们接受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解析,在中西文化对照中会释放出更多议题,接纳更广泛的思想。气就是其中的一项,可以说弄不懂气就难以理解中国文化,也弄不懂太极拳文化。

图片

怎样弄懂就是关健了!

首先是通常意义上的气,这就是呼吸的气,经过口鼻的置换吸和呼的气。其次是进入肺部推动胸腹隔膜的气,称为“气沉丹田',此气由逆式的动能,即胸吸腹鼓的可人为控制。更为集合所驱动的是“气宜鼓荡”。

力和气的组合称为力气。

神与气的配合称为神气。

气与势的合成称为气势。

还有阴气与阳气。正气和邪气。等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有通和不通的表达。

我想作为对营养物质运输的描述才是气的真正涵盖。

由此我们要气血相通地理解中华文化对气的描述,对气的要求,对气的神化。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万千气象在宇宙。

二、提、沉中的太极拳

太极十三势叙说了太极拳的:平面势式,缺少了作为立面的上、下,是一个极奇怪的现象,给本来颇具神秘的太极拳增添了迷彩,闲暇之余总在探索……。

图片

八法五行中的太极拳有前、后、左、右、中五行,唯独缺乏了上和下这是为什么呀?

于是找到了拳中的提和沉。认为而且坚信是太极拳十三势之后的两个暗势,包括了上提和下沉是对十三势的补充与完善。是不可缺的,也是时时处处需要用到的。

一,引化的需要;

接劲要引化,引化要有上提或下沉的效果。

二,截劲的需要;

所谓截劲是截对方未发出之劲或强弩之末的劲也需上提或下沉。

三,沾黏的需要;

沾黏是细致功夫,要有随、顺、封、挡、送的要求,里面少不了提和沉。

提和沉又分手提和手沉、腰提和腰沉、胯提和胯沉、步提与步沉、前提与后沉、上提与下沉以及各种组合的提沉,手与腰的提沉配合、腰与胯的提沉配合、步与身的提沉组合等。

提沉关乎松柔、关乎气沉丹田、关乎气宜鼓荡,说穿了关乎太极拳的十三势,关乎整劲太极拳,内三合、外三合的太极拳。于是我把提沉归结为十三势的另二个隐势,它确实存在,才是对太极拳的完善,符合太极拳的发展。

三、四正四偶的要求

四正四隅在太极拳中有多重意义和要求: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的势式要求,是太极拳的基本法,称为八法。在方位上有前,后,左,右,对角方向的要求。在盘架中要求八面支撑,八方照应。实际就是太极拳的八法五行,称为太极十三势。

十三势是太极拳的精髓,是基本结构,每一式都由其中几势所组成。比如白鹤亮翅就由斜上步出靠,亮肘,左採后挒,前步护中,扬手护头,盘膝,坐身,一气哈成。练习太极拳要有方位感,方位感就是四正四隅的要求。四正四隅也是步伐的要求。步伐中要达到步正,身正,手法正。四隅是检验斜方向,检验对米字各方来力的对应,对付这种力需要定力,柔力。需要根力,松沉。需要千斤坠,柔顺化。考验的是基本功,化合能力,兼收并蓄的能力。对各部虚实的照应能力。

图片

综观现代练太极拳人士往往表现为四正不正,四隅不隅的现象。正不在前后左右,隅不在对角线,斜方向,这不仅是方位问题,主要问题会出在腰胯上。比如搂膝拗步往往是正前方交替上步,结果成交替斜步,走成了不是四正又不四隅步。手不过膝,胯不求正。同样倒撵猴也变成斜退斜步,斜腰胯。提手上势,手挥琵琶也是这个毛病。整个弓步虚步都呈腰胯不合,腿难发力状态。看似省力实质偷工减料,长久以往会影响扎根,松柔。桩位不济。在推手中马步站立,缺少了护档的要求,应该说是失中的拳病。

中华武术基本步伐是弓步,马步,虚步的展开,变成了随意步,实际是对基本功的曲解,武术功夫的背离。这样练下去终究会有瓶颈限制的,更有甚者几十年练拳在一身病拳中,难以自拔。

四正四隅是太极拳的准绳,无论练架,练劲,练势,练能,练推手,练活步,大捋都离不开,同时是武术功底的反射。

四正四隅有正隅的区别,也有其耦合的需要,即步正身隅或步隅身正,有神正身隅或神正步隅反过来身正神隅。总之八面支撑会有无数种组合。但腰胯整合,腰腿的一致是正偶所必须的。

正隅之中含虚实,虚实之中生正隅,太极拳之道也。

作者简介:沈行佐、沈行佑是一对双胞胎兄弟,演绎的太极拳,传播的太极思想精湛在于对太极拳的孜孜以求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同时有理论建树,做到了知行合一。

两兄弟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从小学习过京剧,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继承使他们对太极拳的认识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沈行佐老师最近著就的《太极人生》一书,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武术名家王培锟教授还专门为该书作了序。书中立求用精准的语言阐述了太极拳的原理,其中有不少深耕的学习理念可与太极拳同道者持续探讨、借鉴、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