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继业:师者之魂

 兴和微生活伟 2021-04-08

教师是使学生成才的一种职业,虽说生活平淡如水,称不上是财富的拥有者和官位的占有者,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比金钱和权力更可贵,更值得骄傲,因此,教师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享誉和社会地位。

教师没有华贵、骄奢、显赫;没有专横跋扈,阿谀奉承;有的只是纯洁的灵魂,做人的品德,奉献的精神。在三尺讲台上,仅以一枝粉笔,便演绎出一幅又一幅精彩的知识画面。课间一杯清茶,案头一抹微笑,鄙夷腐蚀,享受的是雅静的清淡,脑子里不时萦绕着的,是对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美好设计。教师朴实而纯洁,只知道无私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增加学生的学识,健全学生的体格。除此以外,别无他求,从而赢得了永恒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因此,教师拥有自豪,享受尊师重教之礼遇,理所当然。

做一名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注意规范自身的言语行动,把师德确立为永远的品格和操守,为塑造学生的心灵做出榜样,这正是“灵魂工程师”的魅力所在。教师的愿望,永远是想让学生超越自己,而且超越得越多越好。这样,自己的收获也就越丰厚。为此,一位良师首先是愿意为教育事业献身,而且乐此不疲,无怨无悔。

要塑造完美的师德品格人格,就需要孜孜不倦的学习、探索,跟上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在自我认识,自我否定,自我奋斗的道路上永不停息。当今社会,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碰撞,两种世界观在学生思想上激烈交锋,一些学生的精神支柱出现弱化,道德标准发生错位。这种情况虽属个例,但如不遏制,必然会蔓延开来。尽管这与大环境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也无可奈何,但仍需尽其所能,与社会、家庭密切配合,防止一切污物在校园里滋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须知,当教师容易,当一个好教师却难。难解的答案让成熟后的学生回答,倘若能得满分,那将是教师的殊荣;一个教师倘若能得到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承认和肯定,那将是最大的幸福。我们应当追求这种境界。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往日稳定的职业,也会面临紧迫感和危机感。为此,教师们要不断提高和丰富自我。

教师的汗水,应该泼洒在教学的全过程,分布在教育的全方位,德、智、体,一时,一处,都要滋润到位。教师备课,不仅备教材,更重要是要备学生,备社会,备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师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为一节精彩的课程编写教案,为学生倒出一碗水的需要,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的知识。更精彩的演出是讲课,其时,要运用启发思维、精讲多练,教活、教会,以全面负责的态度,因才施教,使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渗透在其中的人格品质教育和健康体格培养。要充分运用度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智慧的教学环节,达到使学生能够尽快消化知识,掌握技能并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教师给学生批改作业时,勾勾画画,圈圈点点,倾注的是殷殷汗水和缕缕心血,这些汗水和心血,泼洒在每一道习题,每一篇作文上,总有一天会化作阳光彩虹。教师的每一段精辟的修改文字,犹如丰富的乳汁,源源不断地输入给学生,学生消化并且吸收以后,就会成为营养。在输入、吸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即使消耗了自己,也在所不惜。与此同时,按照全程教学的要求,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对学生的辅导工作,帮助他们真正吸收、消化知识,之后,还要通过教学调查,从速改正和补充不足。至此,一个教学过程仍然没有完成,还需要用考试去衡量教学的最终结果,考试内容要筛选教材体系中有机联系中的重点,并且能延伸到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这要耗费多少心血?所以,一套成功试题的出示,教师得熬过许多个日日夜夜。考试结果带给教师的有时是喜,有时是忧,但更多的是忧喜交加。事实说明,教师奉献真知,追求真理,一丝不苟的精神是持之以恒的。其甘当人梯的精神,高于其它任何职业。 

暑往寒来,岁月,这把锋利的刀,在教师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黑发变白。然而,即使躺在病床上,梦中出现的也是学生的身影。此景此情确实可歌可泣,因此,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一种社会公德。

做一名完美的教师,不仅要圆满完成课内教学的全程,还应完成课外教育的全过程。要通过家访,社会调查,密切观察,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寻求学生全面发展、多方成才的途径,从而实现因才施教,挖掘潜能。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遵循近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在这一点上,人们还没有形成共识,对于教育仍然不能与经济同步或超前发展的中国教育来说,市场经济下教育教学规律的发现,还处于探索之中。此外,掌握好近代教育学和心理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掌握,必然会经历一个过程,但不掌握是绝对不行的。师者不易,任重道远。教师既要造就学生,又要塑造自我。懂得相关规律是必须的,而且也是能够做到的。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学生的良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外,要做学生的朋友;在生活中,则要做学生的亲人,对学生做到关怀而不庸俗,严格而不冷酷,信任而不放纵。悉心挖掘、耐心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以发自内心的持久的爱;对佼佼者不偏袒溺爱,注意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促其改正,达到完美;对甘居中游、不求上进者,要大喊几声,促其猛醒,让他们知道,不进则退;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要以诚相待,使其心悦诚服。在以严为教中,融入以爱为教的基因。要知道,教师受学生尊重的,是自身的人格、才学和为人,而不是权力和威严。师者应该常回想昔日教书育人的往事,从成功和失败的学生身上找寻成就的理由和过失的原因,这样,就会不断丰富自我,从而去更好地塑造人才。教师要特别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少说空话、假话和违心话,把一腔热情,一颗真心,都坦荡无私、毫不保留地献给学生,在师生心与心不断的交融中,完成一代又一代人格、学识的承接,完成自身的延续和新生。同时,在师生友情的承接和延续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先生千古,学生可为。”

做教师就是凭着一代又一代师者的良知,为学生铺垫获取知识的道路,让学生大踏步地走向未来。师者在默默地耕耘着自己的田园的同时,也能闻到园外的芬芳。面对当初自己的优秀学生,现在身居要职,而且能为民办实事、好事,教师内心滋生出的是一种喜悦,因为他已经尝到了果实的香甜;对那些普通劳动者,尽管他们平凡,但国家财富的创造,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延续,也有他们的奉献,对他们也应有一种可敬可爱之情;对不适应社会潮流、犯了错误,有了过失的学生,在感到惋惜的同时,要认真反思,当年教育他们时,自己是否有过疏漏?以便在往后的工作中接受教训。

做学子的,要理解教师赤诚的关爱之情,无论在学业上、生活上还是日后的事业上,都要让老师多喜悦,少忧虑。因为教师让学子们成才,健康发展的愿望是真诚的、永恒的。当回忆过去时,每一个教师都会悟出,在校时的佼佼者,离校后,不一定是社会的强者,中等生、后进生可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强者和弱者都不能在学校定型。这就启发师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负责,全面育人。当学校为升学率欣喜,当莘莘学子金榜题名之时,切不能忘记多数学生落榜的苦衷,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多方寻求成才的路径。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人才的发现和造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发现比造就更难。一个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的学生,走上社会又在积极工作,却往往因为某些条件的制约,不能成为大器;有些在校时的庸庸碌碌者,却能摘下星星遮住太阳,反倒成了大气候;有些人虽然主观条件不错,但倘若机遇不顺,也属枉然;有些人正在大展宏图时,却像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突然间就坠落了。作为教师,在品尝桃李芬芳的同时,也会经常感到一种世事难测的忧虑和无可奈何的伤感。但是,不管怎么讲,教师们为学生点燃的不是一点火,而是一团火,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火光照亮了学生们前进的路,成功的路,成为指引学生们永远前进的火炬,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应当为此而感到光荣和骄傲。

站一辈子讲台,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裳”,到头来,却终不悔。这就是教师。

 

作者;李继业,蒙古族,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学特级教师,有多篇散文、杂文、小说分别在省市报刊发表,出版有《但等烛韵灿然时》、《晚来染得霜林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