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主疏泄,藏血舍魂

 玄冰生孙洁 2021-04-08

今天来讲一下肝的主体功能。

肝是阴中之少阳,五行属木,所以它外应风气,四时应春。我们知道春天是一年中第一个季节,所以有种生长、生发的力量。肝就应春生这种生发之气,所以它的气机特点也是向上升发。肝的位置是在膈下,但肝的气化特点是在左边主升发。这就是我们会讲所谓的“肝左肺右”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后面还会继续的讲到。

那么肝的主体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肝主疏泄,第二个是肝藏血,血舍魂。





spring

我们先来讲讲疏泄。应该说疏泄功能是肝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首先,我们讲讲什么叫疏泄。这个名词,现在基本上只是在讲“肝主疏泄”的时候出现。

肝与疏泄建立关系,第一次是出现在《格致余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这个呢,就成为后来我们说肝主疏泄的重要依据,经常会被引用。但是实际上你看,真正那些老一辈的中医很少引用这些话来讲肝主疏泄。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这句话“司疏泄者肝也”,指的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肝主疏泄,它是指精液的溢泻是由肝所主的,换句话说就是遗精、射精这些现象是由肝所主的,所以它跟我们现在讲的肝主疏泄是不一样的。

到后来,在《景岳全书》里面有一个柴胡疏肝散。这个是第一次出现所谓的疏肝。疏肝呢,就是帮助肝疏泄,所以这个方子成为肝主疏泄的重要理论依据。但实际上,张景岳的柴胡疏肝散很好玩,它不是放在《新方八阵》里的。我们知道《新方八阵》是景岳自已的方子,《古方八阵》是景岳集的以前的方子,前人的方子。那它是在古方八阵里,所以也不知道景岳这个方子是在哪位前人那里拿过来。

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过去其实不太讲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在后来,尤其近几十年在总结了肝的各种生理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应该算是中医学的一个进步。

那什么是疏泄呢?疏泄的意思就是疏通、发泄。肝主疏泄,就是指肝能够疏通、发泄人身的气机,它有这么一个功能。具体到人体来说,它的作用就非常多。首先,最根本的就是疏泄气机,这是肝主疏泄的根本。在肝主疏泄气机的基础上呢,它还能够帮助脾胃的运化,能够调畅情志,疏达经血,甚至疏通水道,这些都可以是肝主疏泄功能的具体体现。

对于肝主疏泄来说,其实最基础的,最根本的东西是疏泄气机。肝本身对于调解人体的气机就非常的重要。我们经常讲“肝生于左,肺降于右”。肝气从左边上升,肺气从右边下降,它形成一个循环,这一点我们前面在讲阴阳、讲五行的时候其实已经反复的强调过。

所谓“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什么叫阴阳之道路啊?就是说气机升降的通路,叫做阴阳之道路。那左和右呢,具体到人体,就是肝管左边,肺管右边,气机从左而升,从右而往下。至于为什么气机从左边升,不在右边升,我们在阴阳里面讲过了,这与天地之间运行的大规律有关系。

但是这句话出来后呢,就给人留下一个印象,就认为中医说左肝右肺,肝在左边,肺在右边,于是就在余云岫的《灵素商兑》里面应该是首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猛烈的抨击,后来直到我们学中医时,包括现在还有很多人批评说中医不懂解剖,肝怎么会在左边呢,肝一定是在右边。

我们知道街上买的猪肝,包括我们自己的肝都在右边,那中医偏偏说在左边。那这个您还真的是望文生义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讲的肝左肺右,实际上它的来源是在《素问·刺禁论篇》里的这么一句话,原文是这样的:“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那这段文字我们一看就知道什么意思啊?很明显就是讲的是气机的变化,对不对。如果不是讲气机的变化,只是讲某个脏器的位置的话,你看后面的那就更离谱,对吧,“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谁的心脏会在表面,这个古人哪怕不学解剖,他也知道心脏不能在表面啊。所以有时候是把古人想的太笨,或者自以为自己太聪明了。

如果我们稍微用心一点,去查一下原文,就绝对不会犯批评肝左肺右、中医不懂解剖这样的低级错误。那么这一节我们还必须得牢记于心,“肝生于左,肺降于右”,为什么呢?因为它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简单一点来说,因为肝生于左,肺降于右,所以左半边的病往往则之于肝和血,右半边的病往往就则之于肺和气。





那么为什么说肝能够主疏泄气机呢?除了说肝能够在左边,升提人身之气,肺在右边降人体之气以外,更重要的是气为血之帅,所以肝在疏泄气机的时候同时,也能够起到疏泄血脉的作用,于是一身的气血就能因之得以流行。

那有人说了,你说这个气机都是肝主疏泄来引导的,那不是肺主气吗?肺干嘛去了?肺降于右,肺与肝相配合,就能构成人体气机一个完整的循环,不升就不能降,不降就不能升,这叫升降相因。所以不能说肝重要,还是肺重要。都重要,但它们的意义不一样。肺是主气的,肺的主气不仅仅是主气机,也包括主气的生成,主气的虚实,主一身之气,包括与天之清气的交通。人身所有的气都为肺所主。而肝的主气,或者说肝对气机的作用主要是在于疏泄,是使气机能够条畅通达这个意义上面。

那就整个人体来说,人身的气机条畅,除了与肝与肺有关系外,还与脾有关系。脾,位于中焦,它就能够斡旋气机,既能升,又能降。具体到脾来说,脾主升清。脾是管升的,降的功能呢,我们上节课讲过了,它归于胃的,胃主降浊,那脾胃既能升清,又能降浊,帮助肝升肺降,来完成整个人身气机的大循环。

正常情况下,肝能够舒畅、条达气机,气机就能条畅,气血能够和调,能够流畅的在十二经脉、十五别络、在经脉系统里运行,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假如肝主疏泄气机的功能失常了呢?那气机就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改变。大体来说分为不足和太过两部分,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虚和实。

如果说疏泄气机的功能不够,或者说不足的话,它会出现什么状况呢?首先它会出现肝经所过的之处的胀、满、不舒服。肝经所过的地方主要包括哪些地方呢?就是平时我们比较容易出状况的地方。包括胸胁啊、两乳啊,还有小腹两侧——中医讲少腹——还有外阴、阴器等等,都会出现胀满不适这样的一些异常改变。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说所有这些地方都同时出现异常。而是说可能它某一个部位出现异常。比如这个病人在少腹,那个病人可能是胸胁,只是某个地方出现不舒适。

肝疏泄气机不足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善太息”。“太”就是“大”的意思,“息”就是呼吸。善太息就是大口呼吸,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深呼吸。深呼吸就是——“唉”——叹气,这样的一种感受,就叫善太息。

如果说肝主疏泄气机太过了呢?气有余就是火。肝的气机特点是什么?它是往上。所以气机如果疏泄太过,往往表现为气升太过的表现。气都跑到头上去了,会出现头目胀痛,甚至面红目赤。所以你看我们有时候生气的时候,会有脸红脖子粗这样一个状态。同时肝经所过之处,也会出现胀、满,不舒服的症状。但是与疏泄无力不一样的是,它还往往表现为疼痛为比较明显。那是不是说虚就不痛了呢?不,也会痛,但是疼痛特点有不一样。如果疏泄不及引起的疼痛,它往往是绵绵而痛,反复发作,与情绪变化有关系。那如果是实证的呢,疏泄太过引起的这种痛呢?他就往往是攻冲作痛,就是气在那儿跑,一会顶到这里,一会顶到那里,引起胀、痛的感觉,而且痛的比较厉害,也不喜欢按,越揉按越难受,这种痛就是疏泄太过而引起的痛。

肝主疏泄的第二个作用,它可以助脾胃的运化。为什么肝主疏泄能助脾胃主运化呢?其实还是从气机上而来。从五行来说很容易理解,因为木能疏土,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上说“木得土而达”,肝主疏泄能助脾胃的运化。

但是这个太抽象,你不能说我们通过五行有这个推导,就必须认为它一定有这样的功能,还是要从医理上有一个解释。从医理上我们怎么去看肝主疏泄能够帮助脾胃的运化呢?主要是因为脾胃也是调节气机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脾能够升清,胃能够降浊,这对升降相应的功能对于脾能正常的运化功能非常的重要。而肝能疏泄气机,帮助脾胃的气机升降,所以说肝主疏泄能助脾胃的运化。当然这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肝能够主脾胃的运化,另外一方面如果脾胃的运化得健、正常,肝就更容易疏泄,假如脾的运化失常,也会影响到肝的气机不利。我们在五行学说里面也有专门的术语来描述它,叫做土壅木郁。土壅滞了,木也就随之郁结。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肝主疏泄,帮助脾胃的运化,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脾升胃降,使饮食水谷都能够得到消化,食饮得化。假如说不正常呢,肝主疏泄没有帮助脾主运化呢?那脾就不能升清,运化功能减退,出现脘痞,胃脘痞满、胀痛;胁胀;不想吃东西;便溏,大便不成形;肚子痛,老想拉肚子,拉了一会就好了,这种叫做痛泻。所以有句话叫做“在上则头晕,在下则痛泻”。这个叫做肝木乘脾土。那如果胃不能降浊呢,它就不能受纳,会出呃逆,嗳气,脘腹胀痛,甚至是便秘,这些情况可能都会有,因为胃的浊气不能下降。

第三大方面来说呢,肝主疏泄还能条畅情志。这一点在临床上应该说是非常的重视。因为肝主疏泄能够帮助我们条畅情志,所以我们现在只要是看到情志病,往往第一反应想到就是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百病皆生于气,所有的病都与气有关系。《素问·举痛论》提出了所谓的九气之变。“百病生于气也”,然后有九气之变。九气之变,有六气都是情志之变。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所有这些情志变化,无非都是气机的变化。现在既然肝主疏泄,能够条畅气机,那么实际上就起到了条畅情志的作用。如果说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那情志也就容易条畅、容易调节,那这个人调节情志的能力比较强。这就是我们《内经》里说的“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只要正气足够强盛,那么即使是有些情志的变化——当然也包括外邪的侵袭,我们这里讲的是情志的变化——那么气行则已,你这个肝气一调和,一条畅,就没病了。但如果是本身肝主疏泄的能力弱呢,那就“著而为病”了。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等等,这种气机的变化就真的演变成一种疾病了,这叫做“著而为病”。

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就不能调节情志。如果说是从虚的一方面来说,它就表现为心情抑郁,老是郁郁寡欢,喜欢叹气。郁则气滞,气机也容易停滞下来,表现出一系列气滞的症状,比方说胀、痛。气滞最容易是在肝经,就出现我们前面讲的胁肋、脘腹、少腹、阴器的各种不舒服。如果是实呢,就表现为易于急躁、易怒,怒则气上。除了情绪的改变以外,还会出现面红目赤,甚至严重的晕厥,这就是所谓的气厥症。

肝主疏泄还能帮助疏达气血,因为气行则血行,精血同源。所以说气机条畅了,不管是血的运行,还是精的施泄都能够正常。前面引起《丹溪心法》的“司疏泄者肝也”,讲的就是肝对精液的施泄有帮助的。所以如果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男子施泄有度,能够当施则施,当泄则泄,叫施泄有度。那如果是女子呢?就是月经按时来,经量也正常,不多不少。那假如说肝不疏泄,就会出现什么?对于男性来说,就出现精液的藏泄无度,那就会有遗精、早泄这种病;或者就泄之不及,不能泄,不通畅,不射精,射精不畅,甚至是射精疼痛。对于女子来说,会导致各式各样的月经病。所以一般讲女子以肝为先天,就跟这个有一定的关系。只能说是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这句话更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指肝藏血的功能,接下来还会讲到的。

肝主疏泄还能够帮助疏通水道。因为气行则水行,跟前面讲的能够疏泄精血是类似的。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总之气的推动作用是人体的精微物质能够运行全身的重要动力。

肝主疏泄正常,水液就能布于周身,能滋养来濡润我们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假如说肝不能疏泄,那水运就不能周行全身。不能周行全身水液就会停下来,就发生水停于经。水停下来就会变成痰、湿、水、饮各种病理产物。

那还有一种可能性就表现为排尿症状,比方如气淋,或者癃闭。什么叫气淋?就是与气机相关的淋症,就叫做气淋。比方说生气了,或者是情绪有波动,紧张了,病人就觉得马上要去上厕所,或者甚至有些小便不舒服,解不出来,甚至胀痛,这个就是我们常见的气淋。或者干脆解不出来,就形成癃闭。这个都有可能因为肝失疏泄引起,那它的道理就在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疏通水道。

肝的第二大功能是藏血。肝藏血实际上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藏血,就是贮藏血液;第二个是调血,它能够调节血量,使血到它应该到的地方去。我们知道血在人体的分布,也不是均匀分布,在某一个时间段,可能有些地方需要用的血多,有些地方用的血少。那么怎样去保证分配的正确呢?这个由肝来完成。

先来看储藏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藏生成篇》里说:“人卧血归于肝。”人休息了,血都跑到肝里去了,这就是肝藏血。这个肝藏血的功能,可不仅仅是血跑到肝里去就完事了,血藏于肝是有作用的。什么作用呢?第一个,如果说肝能藏血,它的藏血功能正常,这个血自然能够容易固密,就不容易出血,不容易溢出脉外,这个叫做肝能藏血,则藏血自固。

第二个呢,肝藏血是制约肝阳、肝气的重要基础。因为肝五行应木,在天为风,所以它特别善于战斗,特别外向。肝为将军之官,性格上特别强硬。所以有肝为五脏之贼的说法。正常情况下,是什么来克制阳气,使它处于正常的水平呢?就要靠肝藏血的功能来实现。肝藏血以制阳,能够制约肝阳。那如果肝不藏血了,那肝阳就往往为失于制约而上亢,就会出现肝阳上亢这样的证候。

那么肝调血呢,它的含义已经讲过了,能够使血到它应该到的地方去。所以在王冰注《素问》的时候他就提到说:“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一活动起来,血就到通过经脉跑到需要它的地方去了。“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说肝受到了血,那么视力就正常。因为肝开窍于目,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把它校勘成为“目受血而能视”,那这个意思就更清楚明白一些。足受到血的滋养呢,它就能走路。一方面血液的濡养对于器官发挥它的功能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肝有能调节血液的功能,在我们需要步的时候,肝就能够把血输布到足,这个才是我们肝藏血的重要意义。如果一些器官因为没有血液濡养而不能正常发挥它的功能,那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肝调血的功能有问题了。

如果肝不藏血,首先第一个,就不能够制约肝阳,就会出现肝阳上亢。易怒啊,目赤啊等等。肝藏血不足还可以出现什么表现呢?藏血不足,则藏血不固,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出血。而这种藏血不固引起的出血,就往往以妇科出血为主,这是因为冲任二脉与肝肾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缘故。同时还会出现血不养筋。肝不藏血了,血就没法输布到需要它的地方去,肝合筋,所以用筋做代表,说血不养筋。实际上目就不能受血,不能视;足就不能受血,它就不能步;掌就不能受血,它就不能握;指不受血,它就不能摄。一身四肢百骸都靠血养,都可能因为肝不藏血而功能失常。

肝调血功能失常,血就不能行于诸经,表现为血行不畅,出现瘀血。而且即使肝藏血充足,但如果调血功能失常了,也会出现血不养筋。这个时候不能只考虑血不足的问题,只知道去养血。这个不够,还得调血,让血能够输布到它应该输布的地方去。

肝藏血,血舍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肝藏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里面就有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就是说肝是魂所呆的地方。为什么说魂会居于肝呢?这还是还基于肝藏血的这个功能来的,所以叫“肝藏血,血舍魂”。

魂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词我们太熟悉了,从小就听大人讲什么鬼啊,魂魄啊之类的民间故事。但是我们这里说的“魂”,跟鬼故事里的“魂”可不是一个东西。

我们中医认为的“魂”是什么东西呢?《灵枢·本神》给它了一个定义,叫做“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就是跟心神一起的,你进我进,你退我退,随神往来的这么一个东西,它就叫做魂。所以它还是会动的,对吧,能够随神往来嘛。动属阳,也有人叫叫它为“阳魂”。那与之相对应的,就有“阴魄”。

这样解释还是很抽象,还是不能理解什么叫做魂。张景岳说:“魂之谓也”,魂这个东西啊,他是什么玩意儿呢?“如梦魅恍惚,变幻游行之际,皆是也。”就是说你做梦的时候、恍恍惚惚的状态,这都是魂的作用。所以如果肝藏血,血舍魂的功能正常,那么魂就能安安稳稳的呆在肝里,我们睡觉睡得很安稳,说不定还会有一个美梦。如果说肝不藏魂呢?那就魂不守舍了。魂不守舍跟肝不藏魂是一个意思。那就会出现做恶梦、说梦话、梦游、失眠,甚至于出现幻觉。

在这里我们特别说一下梦游。梦游是肝不藏魂的一个典型症状。我们中医对这个病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做离魂症。我们看一下《串雅类编》里对离魂症的描述,特别有意思,可能会有助于我们理解魂的概念。它是这么说的:“凡人自觉本形作两人,并行并卧,不辨真假者,此离魂病也。”就是说你觉得好像自己变成两个人了,另外有个人跟你一起玩,你躺下,他躺下,你走,他也走,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种病就叫做离魂病。离魂病怎么治呢?按《串雅》的说法,离魂病用辰砂、人参、茯苓各等份浓煎就可以治好。他还专门提出一个方子,名字很好听,叫倩女离魂汤,可见这个病可能估计是女孩子得的比较多一点。这个方子用人参、龙齿、赤茯苓各一钱煎服。我们可以看看他用的药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人参、龙齿其实都是用来安神的,赤茯苓利水的,茯苓本身也有安神的作用。所以这实际上还是一个安神的方子。如果按照肝不藏魂来说,我觉得还可以再加养血,可能效果会更好。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