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孝常怀寸草心——《论语》悟读【11】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承恩不忘三春雨,行孝常怀寸草心。

《论语》第一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考察一个人,当父亲在世的时候,就要看他抱定什么志向;而当他父亲去世后,就要考察他的行动。如果他能够将他父亲优良的道德传承去下,我们就可以说他已经做到尽孝了。”

【悟读】

恩亲似水深无边,春风和蔼润有泽。

一直以来,中国是一个情理社会,孝顺父母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守则,“孝”为德之本,儒家的十三经中有一部是《孝经》,孝道是一个永恒的精神传承

孝,《说文解字》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释:“孝,利亲也”。

百行孝为先。何为孝呢?孝有三个境界:“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具体的理解是,大孝尊亲,即因为你建功立业立身扬名让父母双亲受到尊重。次孝是“弗辱”,不能因为你的不良表现让父母蒙受耻辱。最次是“能养”,即让父母在物质方面衣食不愁,这是孝的最低要求。

本章孔子强调了的另一个层面,即父没而不改其道。即儿子一定要学习父亲的德行,并尽力以父亲的价值取向从事,且能保持终身不变最好。按照孔子的说法,这就是达孝宋儒作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

明代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受到倭寇袭击,百姓苦不堪言。戚继光被朝廷任命为佥浙江都司,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在六年当中九战九胜,威震敌胆。戚继光说,我率领将士获得胜利,全靠父亲的谆谆教诲。戚继光的父亲名叫戚景通,也是一位著名的将领。

这里涉及到一个家族传承的问题,好的精神作风,固然需要代代相承。如此则一个家族可以长盛不衰。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不可能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是历史的必然。必要之时,长辈也要懂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重要性,不能囿于传统而束缚了孩子们的飞翔。

儿女报答三春晖,父母鸿恩四季在。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孝道不可丢,这关乎做人的基本底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