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揆诸历史话传承——《论语》悟读【53】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传承历史遗韵, 开创时代新风

《论语》第三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曰:“周监(同鉴,借鉴)于二代(夏商二代),郁郁(文采盛貌)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悟读】

天时地利人和;循古展今开来。

对于本章,杨伯峻先生的解读是: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是以夏商两代为根据,然后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主张周朝的。”钱穆先生的理解是:先生说:“周代看了夏殷二代之演进,它的一切制度礼乐文章,何等美盛呀!我是主张遵从周代的。”

中华文明,开始于夏代,发展于商代,高峰在周代。中华文明的内核是道德和心,外显是礼制。应该说,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稳固,传承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总结了世界文化文明的三大体系:人对物的西方文化;人对人的中国文化;人对自身的印度文化。他举例进行了形象的说明,屋漏了,西方人拆旧建新,中国人补旧如好,印度人努力接受屋漏的现实。或是睿智,或是自信,他甚至断言,世界文化的末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朝对前朝必然有承继和沿袭。

周礼,即周代的典章制度和礼仪礼节。孔子的一生致力于维护和保卫周礼,遵从周礼,也是孔子的基本态度。

孔子为什么推崇周礼?原因或许有二:

其一,周礼并非对夏商之礼的简单继承,是有所损益的,即在借鉴基础上又有革新。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形成了完备的礼法制度。

其二,礼乐之文,本于明德。明德即本自具足的本心本性,无论凡夫俗子,还是千古圣贤,人皆有之。周礼,是圣人本心本性的自然流露。

“吾从周”,守周公制礼,即遵循周代完备的礼仪制度。实际上是希望按《周礼》之真精神、真精髓治理国家,利益百姓,构建大同社会。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待传统文化有两种错误做法,一是完全继承,一味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诸如历史上的守旧派,死守传统;二是推倒重来,割断历史,全面打倒。如新文化运动,从打倒孔家店开始,掀起了一股否定和打倒传统的思潮。这一否定,带来的最大悲剧是,文化底蕴的古老传统被破坏,消失了与先贤的交流,中华文明的精髓也被抛弃,我们只能领略浅层的快餐式中国文化。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形态和精神,都是由时间积淀而成,带有一定的历史性。全盘接受,是不敢直面世道之变迁;全盘否定,则是文化自信的缺失。

揆(duo)诸历史话传承,要求我们从现实的角度来推断历史,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服务于现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应该是对待传统文化最正确最科学的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