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佾第三 0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先师说:“周朝的礼乐制度,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礼乐制度。从夏礼的朴实忠诚,商礼的敬悦神灵之中,承继了顺从时代要求的内容,摈弃了与天、地、人三才不相和谐的内容,增添了'仁之为人’的顺天、应地、人和的内容,建立了依据仁德道义的人伦关系,形成了周人特有的以人文关怀为主的礼乐制度。这是多么的完美周遍多彩而丰富啊!我依从至善完美而无瑕的周礼。” 三、释 字 监(監) 《说文》:監:临下也。从卧,䘓省声。古衔切。 《广韵》:監:领也,察也。《说文》云:“临下也。”古衔切。又古懴切 汉字“监(監)”从卧,䘓省声。初文从见从皿,像人俯视盆水而自照之形,甲文有时“目”和“人”分开,而成从臣从人从皿,因而,“卧”像人之俯首,非真正的从人臣。唐兰《殷虚文字记》:“(监)从皿从见……本象一人立于盆侧,有自监其容之意。其本意当为'视也。’以象意声化例之,当是从皿见声。”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夫差监》:“监当是鉴容之物。古以水为鉴,则当有器以盛水,故监字正象人立于皿旁而垂视之形,此监之本义。临水正容为监,盛水正容之器亦为监,推之则凡盆皆谓之监。”本义是以水为镜观照自己,这种照视是由上往下的观照,引申有监视、监守、监督、借鉴等义。 郁( 《说文》: 《约注》: 《玉篇》:戫:於六切。文章也。亦作彧。 汉字“戫(郁)”从有彧声。本义有文彰。王志平《字源》中释:“《说文》:'郁,右扶风郁夷也。从邑,有声。’'郁’本为地名,后来与'鬱’的简化字混淆了。……'郁’一般假借为'戫’。《论语八佾》:'郁郁乎文哉。’'郁郁’形容有文采。'郁’后来假借为香气浓鬱的'鬱’,文字简化后两字就合并了。”《定州汉墓竹简·论语》中“郁郁乎文哉”为“彧彧乎文哉”,校勘中记:“彧彧,阮本作'郁郁’。《汗简》,云:《古论语》郁作戫。《说文》段玉裁注:戫,古多假彧字为之。彧者, 四、素 说 前一章先师通过“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的教导,让人们体悟并把握礼乐仁德文明所依存的道义本源的信实是承顺天道的人和。本章通过先师“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教导,让人们进一步体悟礼乐随时而化的顺天、应地、人和的至善,从而把握周礼的应时损益而周遍多彩的礼乐仁德之善。 先师说:“周朝的礼乐制度,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礼乐制度。从夏礼的朴实忠诚,商礼的敬悦神灵之中,承继了顺从时代要求的内容,摈弃了与天、地、人三才不相和谐的内容,增添了'仁之为人’的顺天、应地、人和的内容,建立了依据仁德道义的人伦关系,形成了周人特有的以人文关怀为主的礼乐制度。这是多么的完美周遍多彩而丰富啊!我依从至善完美而无瑕的周礼。” 本章需要注意的有二:一是本章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胸怀,作为一名商人的遗民,孔子的思想是开放的,没有死守商人的礼乐传统,而是选择了传承借鉴了商人的礼乐制度,而更完美的周的礼乐制度。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孔子所说的周礼是逐步形成的,逐步走向完美的,并不是如一些人所认为的,孔子所坚守的礼乐,只是个僵死的教条。从这些方面来看,孔子并不是一位复古派,也不是一位提倡推倒重来的革命派,而是一位提倡不断学习传承,不断完善进步,与时相适应的进步论者。董楚平《论语钩沉》评说:“'吾从周’在《礼记》一书中出现三次,分别见于《檀弓下》、《孔子闲居》、《中庸》。'吾从周’几乎成了孔子的口头禅。孔子是殷人后裔,《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临终时说:'而丘也殷人也。’因为当时的丧礼要依族俗办理,他才说了这么一句。在《论语》里,他从未流露对殷人、商朝的怀旧留恋之情。……相反,他对周人、周朝的感情特别浓厚。这可能与他生长在鲁国有关,生活实践比历史知识更能塑造人。……'中国史前文化大致上可分为东西两大系统。西部文化朴实,东部文化浪漫;西部勤于人事,东部繁于祀神……商是东方民族,宗教意识浓厚;周是西方民族,宗教意识淡薄。’(拙文《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第163页)周文化重视人,商文化重视神。用今天的流行话说,周文化以人为本,商文化以神为本。从周初开始,人道逐步取代神道,是中国文化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孔子的仁学思想来源于周文化的人道精神,他的礼学思想来源于周公的制礼作乐。商与周虽是两个民族,但属同一个'天下’,好比是今天中国内部的两个兄弟民族。……周原甲骨里有周人祭祀殷人祖先的记录。禹是夏人祖先,更被商、周二族共同祭祀。所以周灭商后,周人为夏人建立杞国,为商人建立宋国,这叫'继绝世’(延续香火)。……文化上'吾从周’,是择善而从,无可厚非。”二是需要注意的是对“监”的理解。从本章孔子的言说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孔子所倡导的“监”,不是教条,而是一个“择善而从之,弃不善而避之”与时谐和的传承。周的礼乐制度是继承自夏、商二代的,这种继承当中并不是一切的全部都拿来,而是有选择的,选择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部分,摈弃了伤害“仁之为人”的仁德部分。借鉴传承的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孔子所提倡的“监”中有观照借鉴而从的意思,是从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之中,择善而用之,弃恶而避之。监是有利于世代相传的一种经验,一种传统,一种传承,任何有害于这种传统传承的行为在孔子看来都应该不是“监”。胡晓地《论语贯通》中讲:“本章说明历史是累加的,每一朝代都有其时代特色,都有其存在理由,都应成为后人总结经验、温故知新的对象。那种割断历史、从头再来的做法,不可能开创有生命力的制度文明,只能沦为历史的笑柄。” |
|
来自: 素說 > 《素说《论语》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