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奉父母不违心——《论语》悟读【81】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父母之恩大天地,事奉父母不违心。

《论语》第四篇第十八章: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委婉)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劳心,担忧)而不怨。"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

【悟读】

父母即天地 ,恩情盖乾坤。

孝道是传统文化之基,是做人之本,也是儒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一个眼中没有父母的人,可以说基本上是丧失人性之人,也自然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本章孔子讲述的是对待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父母有错时,委婉的规劝,即使父母听不进去,依然要认真对待父母的事情,但不能为了哄父母开心而跟着父母一起犯错,应该劳心劳力却没有怨言,核心原则即事奉父母不违心。

家人相处,情义当尽。为子女者,尤不当自处于义,而伤及父母之情。

孔子多次强调,侍奉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对父母一味服从,则谓愚孝。父母当处,我们须听;不当之处,婉转提出,注意技巧,不能直言规劝。若是他们能够知错改错,自是再好不过。可是,他们若是一时难以接受,也不能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观点,否则就是忤逆的表现。

本章理解的难点在于“又敬不违”,这应与“劳而不怨”一起解读。看见父母犯错,要勇于劝阻,劝不了的只能由他去了,是谓“又敬不违”;等父母终出问题,做儿子的不是抱怨,而是劳心劳力的替父母收拾残局,是谓"劳而不怨"。

古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还有二不孝,指的是:一为不养育父母,二为父母有错而不敢指出,让父母蒙羞。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乌鸦知道反哺,羊羔知道跪乳,何况人呢?难道不如动物吗?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就没有我们的一切,无论怎样,我们都没有背弃父母的理由。

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最亲近的人,父母对儿女的情爱是人类最最真挚的情感,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知感恩,那还能指望他感恩别人和天地万物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