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取其长皆可用——《论语》悟读【121】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论语》第六篇第五章:

【原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

季康子问:“仲由(子路)这个人可以让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办事果断,让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治理政事吗?”孔子回答说:“端木赐通达事理,让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季康子又问:“冉求也可以让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让他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的呢?”

【悟读】

梅花优于香,桃花胜于色。

本章讲的是孔子向季康子介绍推荐他的学生,也揭示一个做人的道理:要助人成功,不可拖人后腿。

季康子三问孔子,仲由、端木赐和冉求“可使从政”吗?孔子做了很自信的回答,对三个弟子分别用了一个字来概括:由是“果”,赐是“达”,求是“艺”。果者能任事,达者能明事,艺者能治事,故皆可从政。

知人是夫子特别重视的,而重在知人之仁果、达、艺,都可上升到人性的高度来认识。能取其长各有用,本章孔子对他的三个学生都给予较高评价,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担任重要职务的能力。

孔子的回答,可以在三个方面给我们以启迪

其一,要多看人性的光辉一面。优劣短长,人皆有之,如钱币之两面。要善于发掘他人之优,推而广之,助其成功。

其二,教育学生时对学生不同的评价。不同的场合,孔子关于同一个学生的谈话有很大区别。在教育学生的场合,直接指出其缺点,批评其错误,希望学生改正缺点,完善不足,有所进步;在事关学生前途的场合,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想方设法助其成功。

其三,政界是一个宽广的舞台,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领导干部要知人善任

知人,是指全面了解一个人;善任,是指善于任用别人。在这方面,刘邦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他在总结其成功的原因时说:“就出谋划策来说,我不如张良;就安抚天下供给军饷来说,我不如萧何;联合兵力,打胜仗来说,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人才,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夺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范增却没有用,这是我战胜他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