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理尽性不忘学——《论语》悟读【160】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无需扬鞭自奋蹄,穷理尽性不忘学。

《论语》第七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加(通“假”,给予)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

孔子说:“给我增加几年寿命,让我在五十岁的时候去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悟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本章体现了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精神。据传,孔子晚年非常爱好读《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读文章。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活到老、学到老”的经典故事。

昔晋平公对乐师师旷说:“我欲学,年已七十,恐是迟了。”师旷说:“何不燃烛?”平公不满曰:“焉有臣子戏弄君主的?”师旷是个盲人,说:“盲臣焉敢戏君。我听闻,少时好学,如早晨之阳光;壮时乐学,如中午之阳光;老时爱学,有如蜡烛之光。烛光中行走与昏暗中摸索,孰好?”平公赞曰:“善”。

“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孔子老了的时候喜欢《易经》,无时无刻卷不释手,出行都要把易经带在包里。

至于孔子为何学《易》,何晏注:《易》“穷理尽性以至於命”。年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命之年读至命之书,故可以无大过。

许多的专家对《周易》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解读,得出的结论是,《周易》之精髓在三字。其一,上。强调的是人要向天学习,要有不断向上的精神和勇气。其二,止。止是“上”加一竖,告诉我们在不断前进时要知道止于何处,切忌贪得无厌,得陇望蜀。其三,正。正是“止”上加一横。“一”,代表道,是行为的约束,告诉我们做人要规规矩矩;正的上下各一横,又表示做人要顶天立地。

在前面的《论语》悟读中,我们知道,夫子之所以成为千古圣人,不在于他的忠信,而在于他的好学。

人生的每一笔经历,都在书写着自己的简历。人在江湖,心在天堂。人生之要,一曰干净,二曰向上。原本以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回头看看,都有着无法细数的刻度。自己拼出来的东西和别人送来的东西,意义往往大不相同。任何江山、事业和地位,都是拼出来的。

学习,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事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