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德百事好, 吉时吉品万情吉。 《论语》第九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悟读】 人品若山崇峻极, 情怀如水共清幽。 人的品格高尚就如同山岭般极其雄峻,高不可攀;情怀温柔似水般显得无比清静幽雅。 吉人自有天相。所谓吉人,指的就是善人;人有千算,天有一算。不管人有多少算,天算的只有一个,即人的品行。 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视人的修身,而修身又以修德为要。 何为无心道人?心中没有鸡零狗碎,没有执念,没有分别,但又明白事理。没有分别,没有杂念,没有计较,没有执著,也就没有了烦恼,心中唯有对自我的要求以及社会的贡献。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人人皆知的名言。此言中有两个对应的词,“好德”与“好色”,好德乃注重对个人修养的追求,而好色则是对个人欲望的追求。其中,好色非局限于女色,可作宽泛之理解,一切华美的东西,比如美食美景美人等,皆可归之为人性之欲望。 “好德”之难,任重而道远,难在自觉和有恒;而“好色”则是人性本能,极易放纵和变化。 品德并非天生,而是后天修成。有些人之所以品德好,受人敬仰,是因为他们善于控制人性中的弱点,不让其控制自己的身心,不为物欲所困,超凡脱俗;而品德不好之人,则往往是放纵了自己人性中的弱点,不加约束,肆意妄为,坏的品格自然如杂草般疯长。 夫子曰,君子之道,在四字:闻、见、学、行。重要的不仅仅是闻见学,关键还是得知道行。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的名句告诉我们修身的重要性。心存善念,福虽未至,祸已远行;好人好德,自然百事皆好。人性的弱点诸多,如果不加控制,恐会走向道德高尚的反面,甚至滑向罪恶的深渊。
|
|
来自: 新用户97560OB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