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惑不忧还不惧——《论语》悟读【230】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休言风雨无情物,

且看松竹百炼身。

《论语》第九篇第二十八章: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悟读】

人生阅尽多困惑,

世事悟来皆云烟。

面对滚滚红尘,婆娑世界,生命的导师夫子给了我们的最好建议,即不惑,不忧,不惧。

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本章夫子希望学生们具此三德,作真君子,作君子儒,进而成贤达圣


夫子明白指出:智的最高修为是不惑;仁的最高修为是不忧;勇的最高修为是不惧。虽然成贤作圣,极难达到,仍可通过自身修为,努力而趋之。

有次,夫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做君子,孔子答曰:“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不解:“不忧不惧,可为君子乎?”孔子答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即问心无愧,又有什么可忧愁和恐惧的呢?

君子坦荡荡,不仅仅涉及到一个人行为之端正,更是考验着一个人的内在品性之坚定。

夫子本章告诉我们,如果有一颗仁慈之心,有高远的人生智慧,有勇敢坚强的意志,一个人就能做到“不惑不忧不惧”,真正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儒家强调“内圣外王”的人生目标,明确由内而外的人生修为。无独有偶,佛家也强调修行从心开始,唯有真心一颗,方去人间烦恼

当一个人真正明白生命之真谛时,他便会因生活的自我要求而心性自觉,破迷生智,坦然以对,也能生出大无畏的勇气来面对人生不断的困顿与考验,而不是“小人常戚戚”

绿水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清人李文甫的一副对联告诉我们,生活的许多烦恼往往来自外部的干扰,唯有不惑不忧不惧,方能成为人生赢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