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身明理贤者事——《论语》悟读【266】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修身明理贤者事,从容淡定圣人心。

《论语》第十一篇第十八章: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差不多)乎,屡空(贫困)。赐(端木赐,即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经营商业)焉,亿(通“臆",猜测)则屡中。”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道行差不多了,常常进入空境。子贡不安本分,发了大财,料猜行情往往料中了。”

【悟读】

读书为明理,明理即修身。

《曾国藩家书》中谈得最多的即是明理修身,他一生之成就皆和读书明理有关,他告诫子孙:“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人有所了悟的行为与无所了悟的行为,就是圣贤和愚夫的分野。

本章夫子对自己最穷的学生和最富的学生之间做了一个点评。

“其庶乎”,在先秦文章里经常可以看到,庶即差不多的意思。这里夫子的意思是说:“颜回的学问修养应该是差不多了,离道很接近了,但是他运气不好,命运不好,经常处于穷困潦倒之中,既做不到官也发不了财。”

“不受命”,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说子贡为人不安本分,另一方面说明他在心性之学、性命修养上还不够。

夫子对颜回的评价一直很高,认为他安贫乐道,求仁得仁;而子贡不受天命去经营货殖,凭借聪明才智致富也不错。夫子并不反对经商致富,只是更加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明理修身,应该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家一贯倡导的理想。强调君子不得志时的洁身自好,显达之时则造福天下,成为几千年儒生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正如:“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