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能寄托杜甫壮志难酬的一首诗《古柏行》,潸然泪下

 qiangk4kzk8us4 2021-04-08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用自己的诗歌记录了当时的各类社会现象,因而也被称为“诗史”,同时,用自己特有的人文情怀和对立功于国的渴望,被誉为“诗圣”,可以说在他的诗歌中处处体现了对人民的关怀。

但杜甫一生并没有什么大作为,早年虽然衣食无忧,但科举考了几次都没有中,无法进入仕途;中年以后,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官,可惜生活变得无依无靠,不久还逃难到了成都,过上了流离不定的生活;晚年更是居无定所,吃了上顿没下顿。他的处境也是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处境,甚至包括部分贵族后裔也是如此(如《哀王孙》)。

这种情形,是最能激发人的理想与壮志的时候,也是最想建功立业的时候,也是渴望抓住一切机会的时候。李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参加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战争---投靠永王,可惜没有政治分析能力,站错队了,还差点丢掉了性命。而杜甫更惨,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中年时直接当了俘虏,现在只能独自抒发感慨了。

正是这时,杜甫发出了人生中最为渴望的心声,如果给我一把刀,我也要上战场的感慨,所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杜甫参观孔明庙,看到这个在乱世中开辟一方天地的前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蜀汉大地的百姓过上了一段安稳的日子,后人也因此建孔明庙以示纪念。如今再次天下大乱,多么渴望自己能像孔明先生一样,建功立业,保一方平安。于是愤然感慨写下《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前两联,介绍孔明庙的古柏,树干像青铜,树根如磐石。有点像北京天坛、中山公园的古柏树,经常被人抚摸,都快有包浆了。当然诗的原意是描述柏树的高大形象,说树皮洁白润滑,树干四十个人手拉手都抱不过来,青黑色的枝叶直插天际,伟岸的样子令人顿生敬意。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刘备和孔明一起创造的光辉历史已成过去,但纪念他们功绩的树木仍然被人爱惜。在杜甫看来,孔明之所以能够充分施展才华,建立不朽功业,是因为君臣相知、相济,彼此成就。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站在这棵古柏树下,仿佛置身于天地万物之间。树梢的云彩不是从巫峡那边飘来的吗?穿透了绵绵雪山的月光让人觉得格外寒气逼人。

一般来说,寺庙的树木高大,阴气比较重,感觉阴森寒冷,杜甫用夸张和充分的想象力,将其描述为穿越雪山的月亮所致,是跨过崇山峻岭的巫峡云雨带来的。这样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和李白有不少相似之处。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想起昔日我家门前的小路和孔明庙是相通的,看似写景、叙事,实在抒情,是在背后抒发自己不能为当时朝廷理解重用、满腹的学问不能发挥,难以报效朝廷的感叹。如果我也能为君王所用,建立的功业也可以和帝王同享后世香火。这无疑是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也是对怀才不遇的不满。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树干崔嵬生古意,庙宇深邃显宽空。但一棵树占据这么大的位置,你的孤高也必然招来很多烈风。能够立足于天地,是神明的伟力,能够正直伟岸是造物主的偏爱。

这三联进一步描写古柏,但点出一棵树长得好,除了自身条件外,也需要风云际会,需要别人的帮助和赏识。就像我,也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却得不到重用,还受他人诬陷攻击,只能在这寄人篱下,饭都吃不饱。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高楼大厦之所以安然屹立,是因为栋梁的支撑。古柏稳如泰山,万头牛都拉不动,是因为它的沉重。古柏不显露纹理让人欣赏,使人震惊,如果没有人砍伐,又有谁能够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呢!

这两联可以说是深深的感叹,自己的才能无人识,更无人认可。我这栋梁之才、稳如泰山的定力,只因自己的孤高、含蓄,没有得到君王的赏识。只能老死在这里了。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它虽有良苦用心,一心为民,但也难免蝼蚁侵蚀,岁月慢慢老去,即便如此,它也曾经招来住宿的鸾凤。感叹时光逝去,感叹才华无处可用。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天下的仁人志士呀,不要感叹悲伤,更不要抱怨,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都很难得到重用。是安慰自己,更是对宏图不展的怨愤。

此诗采用比兴体,借久经风霜、挺立寒空的古柏,称赞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诸葛亮。诗写古柏古老,借以兴起君臣际会,以老柏孤高,喻武侯忠贞,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并借以抒发了自己愿意报效朝廷但不能用事、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全诗比喻精当,语多双关,寄意深远,是咏物诗的名篇,堪称杰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