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房企与国企合作,能落地的寥寥无几?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1-04-08
如今,越来越多的房企放下了身段,愿意与地方国企合作。

原因很简单:国企能够获得便宜的土地,国企普遍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

现在的房地产企业,愿意与国企合作,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惦记着人国企手上的那些便宜、存量足够多的土地。

这可比在招拍挂市场上争得头破血流,最后不但无法实现盈利,还有可能巨亏的高价地,靠谱多了。至少是不会亏的。

但是,为何又有那么多的房企与国企合作“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能落地的房企寥寥无几?

今天就简单地把(民营)房企与地方国企合作的逻辑梳理一下。

图片

地方国企的先天优势

首先,所有的地方性国企,在土地获取上都存在先天优势。

因为本土国企扎根本地,对当地的区域、市场、政策都很熟悉,在足够熟悉的环境下,踩坑的概率很低。

另一方面,地方国企通常是地方政府的市场化平台,也就承担了大量的政府服务性工作,比如参与修建道路桥梁、公园场馆、地下管网等等基建配套。

这里投入的大部分项目,实际上盈利空间很低,有很多项目甚至还会亏损。

地方政府通常都会用价格较为便宜的住宅土地,来补偿国企对于基建设施的巨大投入。

最为典型的就是修建地铁,需要轨道公司投入巨量的资金。

同时,地铁线路的盈利周期又很长,甚至没法盈利。那地方政府就只能拿住宅土地作为给予轨道公司的经济补偿。

图片

最为典型的就是广州地铁,广州地铁拥有大量市区内的地铁沿线住宅土地,开发这些土地,能够补偿广州地铁在线路修建和运营上的巨大亏损

所以,地方国企都具备两大优势:

1.当地城市、政府深厚的资源,可以获取价格极低的土地

2.有了地方政府作为背书,可以获得极其便宜的融资成本

有时候,地方国企参拍土地,也会特别凶猛,会把地价抬高,不让房企们轻易地低价拿下土地。

他们作为政府稳定地价的调节器。如果地价太低,达不到政府预期,政府低价出让土地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所以,地方国企也具备了地价托底的功能。

图片

重庆两江新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地方性国企,两江新区水土、龙兴等组团拍地,基本上都会看见这家国企在托底地价(资料来源:两江置业官网)

图片

与国企合作的基础

你看上了国企土地、资金便宜的优势,但是回过头来就得想想自己手里有什么筹码,能去跟国企进行交换。

一般大部分的地方国企,主营业务都不是房地产,其地产平台公司的团队也就没有房地产公司的团队专业。

这是常规民营房企与地方国企的合作契机。如果该地方国企自己的地产平台公司,本身能力就很强,那双方能合作的门槛就会很高。

图片

像武汉地产集团这样,自身团队本来就很强的地方龙头国企,合作起来的门槛就很高

地方国企实力越强,合作的门槛就会越高。

要想实现合作,自己手里就必须得有硬实力。

比如,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更有优势,如果交由自己来操盘营销,售价上可以多卖1000~2000元/㎡;

再比如,国企的某个项目遇到经营问题,需要能力更强的房企介入,帮忙改善经营。

当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合作,也就会有后续的第二次、第三次合作,合作基础也就是这么来的。有了成功的合作经验,后续的项目合作也会顺利。

图片

融创在全国各地拥有众多的国企合作伙伴,都得益于融创自身足够强实力,帮助解决了国企的难题,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

图片

与国企合作的两条红线

民营房企与国企合作,必须遵守国企的“两道红线”。

所谓的“红线”,就是底线。如果这两条底线都做不到,就不用去浪费时间了。

与国企合作的两道红线:

1.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2.国有资产不能利益输送

对于国企来说,“国有资产流失”乃是国企经营层面的第一大罪,没有谁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现在,纪委和巡视组,每年都会对国企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巡视,如果国企的经营层面出现重大亏损,那么该国企的领导就要坐牢。

在市场经济中,国企的经营同样也有市场风险。

无论做什么,国企首要考虑的一定是“可以不赚钱,但是不能亏钱”的原则。

所以,大部分的国企平台,合作的先决条件就是保本兜底或者利润兜底。

而国企的另一条红线,就是“不能利益输送”。

无论是付钱还是收钱,国企的支付路径必须合规。

如果是不合规的钱,国企即使想收也收不了。(国企楼盘的外收,基本是中介公司在收钱,钱是进不了国企账户的)

像一些支付款项、招投标、合作供应商入库等环节,如果相关流程没有走完,或者有一家或几家合作单位有关联、或者中标金额特别大。

这对于国企的经营领导来说,很容易变成“涉嫌转移国有资产,为自己利益输送”。

这些内容是审计的常规环节。如果不注意审计细节,该国企领导通常也待不久。

图片

如原中粮地产成都公司总经理,利用职务便利,在供应商入库、招投标、工程建设、工程款拨付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

不重视审计环节的国企领导,最后一定也是经不起审计的。因为一旦出现审计不合规,无需任何理由,就得直接“进去”。

除此以外,国企不可以垫钱,不可以协议转让国有资产,不可以随便借国企的钱。

图片

与国企合作的要点和磨合点

总结一下,与国企合作的基本要点如下:

1.国有资产的处置,必须报国资委同意后方可采取该处置方案。

也就是说,无论你的合作方案再好,国资委通不过,也是没用的。(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2.国有资产处置前,需要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权威评估,合理估值,转让价不能低于评估价。(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3.国有资产包括公司股权,必须去产权交易所进行公开挂牌。(避免利益输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合作后,要想国企投入就必须同股同权,按股比出资。(避免利益输送)

既然双方能合作,就是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彼此之间也会有摩擦及分歧。

通常在于国企合作需要磨合的点有如下:

1.政治正确大于一切(与正常企业以盈利目的完全不同)

2.财务路径必须合法合规(厘清责任,规避自身审计风险)

3.流程繁琐、决策速度慢(由于责任划分问题,国企在运营决策上通常需要班子投票表决,这也导致其流程繁琐。当然,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国企决定了的事情,不会轻易更改)

图片

写在最后

如今,越来越多房企与地方国企合作,同时也梳理总结出了很多更为有指导性的合作思路及合作路径。

无论如何,第一个去吃螃蟹的公司,可以吃到最大红利。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也意味着,其过程极其痛苦和艰难。

声明:本文来源“小明哥说房Pro”,对作者表示感谢。伙伴们,关于本文观点,欢迎交流互动,记得文末留下脚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