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红“共享单车”一夜布满城市,舆论从“新鲜”向“质疑”转变

 昵称74663532 2021-04-09

融资中国 

导读:

就在本周,财经作家吴晓波与ofo投资人朱啸虎,隔空喊话,在互联网上“互怼”了起来。吴晓波表示:共享单车是个冷笑话。而投资人朱啸虎则“回击”:即便2/3的车锁有漏洞,被私占,ofo仍然可以盈利。

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有个自行车生产商库存挤压销售不出去,大量裁员,濒临倒闭,得一高人指点,车干脆不要了,都扔街上,装个手机App,安装密码锁,每辆车押金299,很快就圈了20亿,市值几十亿美金!这个是我听到的最经典的关于共享单车的段子。不管是真是假,但共享单车的出现,绝对是创新! 

2016年,共享单车以迅猛的势头与强大的融资能力裹挟着民众进入共享单车时代,连不具备商业嗅觉的民众也能对各家共享单车评头论足一番。

从校园“ofo”,到“摩拜”,再到阿里投资的骑呗单车,一时间各种颜色醒目的共享单车开始出现在街头,不仅北京,自去年以来,上海、南京、珠海、深圳等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投资风口还在不断的被鼓吹,伴随着共享单车的发展,很多人会简单地把共享单车同曾经的“滴滴打车”相提并论,但实际上两者绝不可同日而语,“共享单车”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虽然连 ofo的投资者朱啸虎都不认为共享单车这种类似分时经济的生意叫“共享”,他也曾在某节目当中任性表示:共享不共享就不必深究了。”可“共享”的概念在今天依旧日趋不下。

1

共享单车资本热何时褪去?

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大军中已有30多种品牌,从一个城市快速扩张到另一个城市,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快速扩张阶段,在资本的驱动下疯狂跑马圈地。面对强烈的品牌竞争,想要占得一席之位,扩张速度和手段成为了各家品牌共享单车制胜的关键,谁融的钱多、城市扩展更快、用户忠诚度获取更快...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每开通一个城市就是少则几万辆多则十几万辆单车的投入,同时要跟进单车运维团队、单车调动团队和当地运营推广团队,还要投入大量费用做线上线下的推广运营,而随着天气的逐渐回暖,会有更多人选择共享单车代步,这也意味着天气回温,共享单车的竞争也开始升温了。

2

盈利模式何时清晰?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说过:“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所以说到创业项目,现在谈盈利还太早了。”

虽然使用共享单车半小时5毛或一块,让共享单车表面上看起来自带盈利模式,可实际上那点营收并不能满足其背后的资本胃口,资本向来追逐的是高利润,而在整个市场运营中,共享单车还要承担高额的管理、运营维护成本,仅靠单一且低廉的租金收入是没有多少盈利可言的,现在某些品牌的融资已经达到了D轮,如果在找不出相对应适应市场的盈利模式,共享单车是否会从风口变成“封口”?

3

高成本下如何降低运营成本?

从某种程度而言,共享单车算是重资产运作项目,虽然官方的一些品牌也曾给我们算过一笔运营帐:

摩拜:摩拜经典款,也就是一代单车的成本降为2000元,Light款也就是二代单车的成本已经降到千元以下了。

ofoofo一代和二代单车成本是270元,新推出的三代单车成本是360元。

但其实不难发现作为前期的这笔投入是相当巨大的,在加上各家品牌想要迅速的占领市场,必定会选择加大投放量,面对市场竞争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成本投入。同时随着17年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打响正面竞争,各类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开始互相裹挟着彼此,需要进一步投入大量的费用做运营推广,即便共享单车不需要投入资金来培养用户行为,但是要培养用户的忠诚度,相比来说忠诚度的培养可能更不容易,光是打补贴战是不行的,更何况当下共享单车的使用费用本身就很低廉,再打补贴战就要倒贴钱给用户了,也需要向滴滴优步当年一样投入大量费用做各类营销活动。

4

政策将会如何出台?

从长远来说,共享单车公司带来了社会福利,与政府的关系是友不是敌,但当下共享单车还属于新生行业,各当地政府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相关政策,以进行行业监管。

而共享单车的大面积投放和用户行为的不规范,乱停放,私藏车,毁坏车等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正待市场规范,满世界停放的共享单车占用了公共资源,这公共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方,政府和小区物业带来额外的工作量。

如何配合政府共同解决这一棘手问题,也是需要小红小黄小蓝们考虑的,没有政府的支持,一纸文书就可以让你和用户互相遥望。但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细则问题,比如占用公共资源的费用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