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商陷假货困境:洋码头被爆无监管 聚美成立影视公司 唯品会进军医药

 昵称74663532 2021-04-09

近年来,主攻女性消费购物的电商平台数量攀升,小红书、洋码头等一众玩家纷纷强势入侵。相伴而来的还有一线明星,胡歌、angelababy不仅为其代言,后者更是洋码头幕后股东。然而,这些平台始终难逃假货的困扰,并越陷越深。

为了有能力应对风云突变的市场,越来越多电商平台开始向多元化转型。

唯品会:进军医药电商

今年3月,有媒体发布文章,指出唯品会所售商品存在假货。这篇稿件指出,2015年底一位消费者在唯品会购买了5瓶飞天茅台酒,花了3000多元。然后在网上酒友吧与他人交流,发现也有很多酒友参与了此次抢购,然后有人拿着去茅台酒厂鉴定后发现是假货。

该消费者找唯品会沟通、协商退货,但是一直被以是真货为由拒绝退货。2016年1月,唯品会在媒体曝光、酒厂发声明等压力之下被迫承认出售的茅台为假酒。

该文指出,还有网友发帖称,在唯品会花费1万多元购买了专柜3万多的手表,结果掉在雪地里拿出来就进水雾了。专柜不认是正品,唯品会不给修,于是找修表的拆开,却被告知是翻新表。针对这一爆料,唯品会表示,对于商品品牌和品质方面,已经采取了七重保障。

近日,唯品会确认收购广州连锁药店好信医药,于今年 1 月 22 日,广东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认缴 228 万元获得了广州好信医药连锁 100% 股份,好信医药的经营范围包括中药饮片零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等,早在 2014 年 1 月就获得了互联网药品交易 C 证。

公开信息显示,广州好信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目前共有7家分店。 实际上,唯品会早就在布局进军医药电商的事宜。今年1月22日,广东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认缴228万元获得了广州好信医药连锁100%股份,目前该连锁药店监事即为唯品会CEO沈亚。

好信医药的经营范围包括中药饮片零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等。早在2014年1月,好信医药就获得了互联网药品交易C证,可向消费者提供药品。

今年2月,国务院发文取消医药电商B、C证审批,意味着从2005年开始执行的医药电商政策开始出现松动,医药经营企业、零售药店进入医药电商门槛更低,“掘金”医药电商将更加容易。

另外,从互联网医健产业整个领域来看,既有医药电商涉足医疗,也有医疗平台涉足医药。比如微医收购金象网,上线“药诊店”参与线下医药零售,以及为各家医药O2O提供远程能力等;在往前一点,好大夫、春雨医生、平安健康等与工业企业和医药零售平台也多有合作。

这样的背景下,唯品会收购连锁药店,应是由来已久的布局。以“全球特卖”为卖点的唯品会,逐渐开始从全球大牌特卖向医药电商进行转变。

洋码头:被爆假货风波 个人买手无监管

一直以100%海外正品购物平台作为宣传卖点的洋码头又一次被曝出了假货风波。一名媒体记者在洋码头卧底当买手,结果发现洋码头的监管程序如同虚设,国内400元的高仿包,寄到海外转一圈之后,就能够在洋码头卖出7000元的高价。

虽然洋码头对“记者假货测试”的回应认为,记者卧底做买手自买自卖属于非正常交易,但是仍然不能阻挡外界对其平台发展模式是否靠谱的质疑,假货测试固然在做法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这个测试中,洋码头的监管在整个代购流程、买手认证、货源核实、交易等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平台本应发挥的作用。

成立于2009年的洋码头,主要有两种运营模式——C2C和B2C。C2C模式通过拓展个人买手来对接用户的需求。买手主要以居住在海外的个人为主,通过提供海外住址和个人信用卡账单等资料,认证之后就可以在平台直接对接用户,这种模式将原本活跃在朋友圈、微信的无保障的代购业务进行了规范化,同时也能够扩充平台的SKU。

而洋码头令人诟病的,就是C2C模式下的海外买手代购货品过程中无法跳过的“假货可能”。假货一直是所有电子商务平台都在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随着近些年跨境电商的崛起,海外商品的产品售后环节缺乏,维权难度大,又让海外商品假货问题更加泛滥。货不对版是跨境电商经常被曝出的问题。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海关近年来在进口环节查获的侵权案件以年均10%的速率持续增长。2016年,全国海关共查扣涉嫌侵犯自主知识产权货物757.85万余件,同比增长13.20%。而这些则只是被查处的一部分。

洋码头在公告中表示,类似“自买自卖”的非正常交易订单,风控系统确实很难覆盖,但对于正常的交易行为,洋码头布置的四道防线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所谓的四道防线,即买手认证机制,流量分发布控机制,物流监控机制,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同虚设,完全可以绕开。

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反馈,黑五期间在洋码头买到的东西,防伪码验出来是假的了,现在去维权,洋码头却告诉她过了15天维权期不管,让找卖家,但是卖家却根本不回复用户,维权陷入困境。

这样的售后情况并不是个例。还有用户表示在维权期内发现了假货,洋码头让其把商品寄到上海客服中心验证。结果隔了一阵子,洋码头回复验证结果是正品,并没有提供任何检验证据。用户表示质疑,洋码头回复不相信就自己去找生厂商或者经销商验证。“至于经销商,洋码头说我们不能透露给你,这是商业机密,你自己想办法。”

这样的回应并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聚美的今天,或许就是无视假货、无视消费者平台的明天。

 聚美:发展多元化业务 投资+智能家居+时尚娱乐媒体

从成立之初,聚美卖假货的声音从未间断。此前,有自称聚美海外业务的员工发邮件爆料,聚美涉嫌采购海外来路不明的,甚至是假冒的化妆品。聚美位于北京的货仓被查,海外业务孙姓总监以及两名业务人员被带走调查。虽然陈欧对此迅速发布图文并茂的长微博辟谣,但消费者对于聚美优品化妆品货源的疑惑并没有就此消散。

事实上,聚美如此境遇并不突然,早在上市之前,“假货”这样一粒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而现在不过是遇到了一个引爆点。

因为看不到化妆品电商采购的上游流程,即便看到了商家的承诺,消费者也很难放心。而且,这会造成化妆品越是便宜,消费者越不放心的尴尬局面。此外,一般非专业的机构,很难鉴别化妆品的真伪,这也会加重消费者的顾虑。

由团购起家的聚美优品一开始团购业务采用的是自营模式,2012年选择开放第三方平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化妆品的品牌商依然处于强势地位,毕竟当时规模还不够大的聚美优品议价能力有限,货源方面会受到限制。而平台模式更有利于扩展品类和抢夺市场并且对于资金流的需求远远没有自营那么大,可以缓解处于成长期公司的资金压力。但开放平台由于商品并不入库,而是商家自行发货,质量难以把控。

最终,售假问题缠身的聚美优品决定砍掉第三方平台上的奢侈品业务,并且将第三方平台美妆业务全部转为入库自营来加强供应链质量把控。

无论是在拓展品类市场上押重注后遭遇的政策风险、假货疑云难散背后的用户流失、竞争日益激烈导致的利润缩减,还是低价私有化风波引发的行业“炮轰”、高管团队分歧导致的频繁出走、不断寻求新出路后的突破乏力,聚美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跌出了舞台中央。

在主业股价、市值、市场份额均不乐观的情况下,多元化发展,进驻热门行业成了陈欧的必然选择。早在投资街电前,今年4月,陈欧就宣布公司接下来将进军智能家居领域,创立独立品牌Reemake,并推出两款空气净化器。一年多前,陈欧还成立了影视公司聚美影业,表示要向"时尚娱乐媒体+电商"方向靠拢,并于上个月推出第一部作品。不久前,聚美陈欧因投资共享充电宝而被“国民老公”王思聪怒怼。

最近,正因“二选一”打得不可开交的当事双方在“假货”的问题上也都曾摔过跟头,与淘宝相比,京东在产品真假上的声誉更胜一筹,但他被诟病的是:二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