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 ,苏宁张近东在下怎样一盘棋?

 昵称74663532 2021-04-09

导 读

如果说“企业合并、收购蕴含的风险,要比好莱坞明星婚姻失败的风险更高”,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消化不良”、“协同困难”的通病?在低价收购优质企业之后,整合资源、提升供应链能力才是关键。


作者 | 什小瀑

6月24日晚,永辉超市发布公告,宣布与腾讯终止对家乐福中国的投资谈判。这场在2018年年初宣布的家乐福和腾讯、永辉之间的合作,因苏宁易购的“截胡”而终止。

6月23日,苏宁易购称,将出资现金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收购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此次收购已通过苏宁和家乐福集团董事会的审批,不过,尚需要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收购完成后,家乐福中国将得到来自苏宁易购提供的贷款作为运营资金支持。

收购家乐福后,苏宁能够“进一步丰富公司智慧零售场景布局,加快大快消类目的发展,有利于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昔日零售业巨头为何陷入如何尴尬境地?

1995年,家乐福进入中国。

1999年,家乐福制定了快速扩张策略,实施“店长集权制”。在这一策略下,各门店经理拥有商品选择和定价的自主权,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销售额一度突破新高,门店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遍及全国多个城市。

2006年前后,门店以每年16家的速度扩张,家乐福成为行业龙头。

2006年,家乐福被曝出“价格欺诈门”、“315过期食品案”等负面事件。

2009年,家乐福的门店数、销售额分别被大润发、沃尔玛赶超。

2010年,家乐福西安小寨店关店,从此家乐福进入自身衰退期。

2011年,线上电商兴起。家乐福中国遭遇行业寒冬。营收和利润进入双下滑通道。

2016年,家乐福1.58亿元的单店业绩远远落后于大润发2.54亿元的单店业绩。

2018年,家乐福营收同比下滑7.67%后,仅为299.58亿元,营业亏损4.1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为-19.27亿元。

2019年6月23日,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被苏宁国际以48亿元收购。

在这次收购中,家乐福因6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被打上“贱卖”的标签。尽管因运营不佳,家乐福在门店布局上陆续退出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市场,但2018年的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仍遍布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约3000万会员,营业收入接近300亿元。

家乐福的老对手永辉在2018年营收为705亿元,是家乐福的2倍,市值却超千亿,估值为家乐福的17倍之多。

昔日零售业霸主家乐福为何落入如此尴尬境地?

家乐福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门店野蛮扩张,迅速崛起为行业领军企业。过于顺利的成长使家乐福处于安乐之中,对外部竞争及环境不再敏感。与此同时,永辉以生鲜链条为突破口,通过买断、直采等方式,对供应渠道与链条进行扩充。大润发实行地方包围城市策略,对员工进行持股激励打造超强的执行力,用低价策略使三四线城市的客流实现逆势增长。

而此时的家乐福故步自封,在零售行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没有自有供应系统,更没有对优质上游企业进行并购或者参股,丧失了打造供应链协同的大好机会。被永辉超市、大润发迅速赶超。

2015年,家乐福意识到危机的来临,开启了第一次转型。加强中央集权,建立配送中心,打造Easy家乐福新业态,在进军便利店的同时,推出购物中心。将部分门店调成为24小时营业,将24个城市采购中心调整为6大区域采购中心,同时开建6大配送中心,实施采购和运营分离机制。但为时已晚,种种举动皆没能挽救颓势。

电商崛起之时,家乐福再次错过转型良机。之前家乐福竞品名单中是大润发、沃尔玛等实体店,电商的加入,使家乐福再添劲敌。众多传统超市纷纷选择拥抱互联网巨头,比如,永辉超市接受腾讯入股、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接受阿里巴巴投资。电商也纷纷布局线下零售,阿里推出盒马鲜生、京东设立7FRESH等。相比之下,家乐福的“按兵不动”便成了错过转型机遇的最大罪过。

管理制度的混乱也是家乐福落后的原因之一。家乐福刚进军中国市场时设置的“店长集权制”的后遗症在几年后渐显,门店出现腐败现象,2007年,家乐福中国取消“店长集权制”。将店长原有的促销、费用谈判权等权利一一收回,很多店长失去积极性,引发离职潮。之后与利益相关方的摩擦、员工受贿被查、被迫离职、员工售出空购物卡等事件频出。

家乐福的第二次转型,发生在2018年1月23日,家乐福宣布和腾讯、永辉达成在华战略合作协议,家乐福欲借此进行数字化和互联网化。显而易见,这次合作并没有给家乐福带来扭转局面的好运。18个月后,家乐福转身投入苏宁易购的怀抱。

吞万达百货、迪亚天天、家乐福后,苏宁能否消化的了?

在拥抱变化、与时俱进方面,苏宁一直都走在前列。“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初,苏宁便进行了积极的线下布局。

2017年底,苏宁提出要打造智慧零售业态产品族群,其中将苏宁易购广场、苏宁广场列为“两大”,将苏宁小店、苏宁易购县镇店列为“两小”,苏宁易购云店、红孩子、苏鲜生、苏宁体育、苏宁影城、苏宁极物、苏宁易购汽车超市等为“多专”,随后,苏宁的一系列举动皆围绕“两大两小多专”这一布局开展。

苏宁布局线下零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建孵化、投资并购。

在自建孵化方面,苏宁行动迅速。2018年,苏宁成立了17家苏宁易购常规店、2家苏宁易购云店。2019年第一季度,云店新店数量增至92家。苏宁红孩子主打母婴线下零售,在立足于南京、成都等一二线城市的同时,向三、四线城市核心商圈渗透。苏宁小店是自建孵化的线下店,主要开设在第一二城市。

在投资并购方面,苏宁一向大手笔。2018年2月,苏宁公告称将出资95亿元,买入万达商业约3.91%的股份。当时,张近东称和万达的合作模式“绝不是为了一城一池的合作,而是全产业资源的合作”。这为苏宁收购万达百货埋下伏笔。

一年之后,苏宁易购“吞”下万达百货位于一二线城市CBD或市中心区域的下属37家百货门店,并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完成后,苏宁极物、苏宁红孩子、苏宁小店等业态入住,商品实现线上购买。

对于这次收购,苏宁表示有利于推进商品供应链变革,“构建自己线上和线下的全品类零售商业模式,拥有全品类、全销售场景、品牌丰富的销售平台。也是想将用户的体验进行多元数字化的改变”。

线上成本的日益增加,苏宁准备开拓线下渠道之时,恰逢万达地产抛售,高性价比的"抄底 " 成为苏宁打造整体数字化改造计划的一环。

2018年4月,苏宁宣布收购迪亚中国100%股权,迪亚中国在上海设有300多家门店和200多万会员。通过这次收购,苏宁小店在上海市场的布局趋于完善。

苏宁曾曝光一张“智慧零售技术星象图”,太阳代表消费者,“苏宁极物”“苏鲜生”“苏宁小店”“苏宁零售云”等业态代表行星围着太阳不停地转。图上,数据、供应链、苏宁云、前置仓也都各就其位。线上线下不再是单边发展,新技术和实体产业融合共生。

与其说这是“智慧零售技术星象图”,不如说这是一张张近东布局新零售的野心图。

在电商鼎盛、传统零售陷入困境之时,互联网巨头对线下零售业务进行“跑马圈地”。阿里投资高鑫零售、银泰、三江购物、新华都等行业龙头,涉及百货、超市、卖场、专卖店等多种业态。腾讯参投永辉、海澜之家、步步高超市等,京东推出“无界零售”战略。如今,苏宁收购迪亚中国、万达百货、家乐福之后,智慧零售的版图越绘越宏伟。一番混战之后,新零售头部形成。

在实体商业实现互联网化的改造之路上,“买买买”或许是把双刃剑。如果说“企业合并、收购蕴含的风险,要比好莱坞明星婚姻失败的风险更高”,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消化不良”、“协同困难”的通病?在低价收购优质企业之后,整合资源、提升供应链能力才是关键。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