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春茶笔记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小陈茶事 2021-04-09

《1》

早晨起来的时候,天空的云层还非常厚。

天气预报说今天是个多云的好天气,但这云,也太厚了吧?!

清晨7点钟的茶园,还是蛮冷的。

是那种冻人的冷,冻手冻脚的感觉。令人懒懒的,不想动弹,只想躲在温暖的室内。

然而,已经有采茶阿姨穿戴整齐上山采寿眉去了。

果真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啊。

狠了狠劲,才从床上爬起来,上山去。

茶园子里,温度计显示,只有7度多。难怪这么冷。千里之外的小伙伴说,这温度,我看着都觉得冷。

李麻花嘲笑道,你们平地人,是感觉不到我们高山族的惬意和清新的。

这里的每一平方米,都充满了氧离子。

每呼吸一次,血液里,皮肤里,就更新一次。

正在斗嘴,茶园里的鸡也出来闲逛了。

它们闲庭信步似的,从顶上列队走下来,进入了我的镜头。

小伙伴问,你这鸡怎么卖?

李麻花说,我们这鸡,分为两种.....

小伙伴说,我知道,一种是公鸡一种是母鸡.....

呃,这已经不能愉快地聊下去了。

就此打住。

《2》

有人来呼叫早饭熟了,下去吃饭去。

我站起来就往下走。

边走边呼叫李麻花。她还在追着那只最漂亮的大公鸡拍照,一路把人家从抛荒茶园的东头,追赶到抛荒茶园的西头。

直追得鸡飞鸡跳,还带着鸡叫。

我笑看着她的背影,摇了摇头。自顾自往下走,她玩够了,自然会下来。

没想到没过一会儿,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愁眉苦脸的,捂着臀部的,一瘸一拐的李麻花。

我站起来,边上下打量她,边问,你怎么了?

她说,我摔了。一脸痛苦的样子。

叫她转过身去一看,裤子上沾上了新鲜的泥土,还有杂草。果真摔得不轻。手上也擦破了一块皮。

手机上也满是泥土,幸好屏幕没裂开,用酒精湿巾擦干净就可以了。

一边忍着笑给她擦裤子,一边盘问她:好好的怎么就摔了?

她更委屈了,说,踩到一块石头,很滑,一下子从上面滑下来,连滑了好几梯石级才停住。

我想象了一下她玩滑滑梯的样子,顿时非常有画面感。

“幸好你是摔在石头上,没有摔在茶园里,要不然砸坏了茶树,人家要叫你赔偿的。”

!@#¥%……&

李麻花彻底生气了,不理我。

《3》

其实,李麻花大小姐在茶山上摔跤,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前几年,她在武夷山的马头岩,上山的时候,摔过一次。

那次,损失了一条裤子。

那天武夷山胡歌也在,他捧着肚子笑了好久。李麻花也不待见了他好久。

更早的时候,李麻花在武夷山星村的一座茶园里,也摔过一次。

不过那次是我和她一起从非常湿滑的茶山上溜下来的——像两个串在一起的糖葫芦,幸好最后,一排竹子挡住了我们。

那片算是外山茶园,很湿,很潮,很滑。

几乎全是黄泥地,非常溜。一脚踏上去,稍微不注意,就会滑倒。

在我们之前,已经有一位穿高帮皮靴的男士,摔过一次了。而我们在他的不远处,也相继滑倒。

太惨烈了。

没想到时隔多年,在太姥山这样不湿不滑不溜的,松软的摩擦力极强的泥土上,她也会摔跤。

《4》

李麻花辩解,我才不是摔在泥土上的,我是踩到一块石头滑下来的。

村姑陈恍然大悟,原来,是太姥山的茶园里独有的那种大岩石,是这座山脉自海底隆起时,天然生成的那种岩石表层。

多年来,沐风栉雨,风化之后,这些岩石已经变得很光滑,片土不沾、寸草不生,如果晨起沾了露水,表面就会湿湿的,人若j是踩上去,不小心就会滑倒。

而它通常是一块面积比较大的岩石,一滑就会把人直溜下来。

难怪李麻花会摔得这么惨——摔下去,又滑了几米,再被几级台阶给推送了一下,最后才停下来的。

这样的节奏,那个直接受伤的部位,痛是难免的。

我去看了看现场,果然,那块石块,已经移位了。

可见当时,有多么地摧枯拉朽,翻江倒海。

《5》

春寿眉们今天长势喜人。

在清风徐来的空气里,俏生生伫立着。

采茶的人今天很多,都争相采摘着这嫩绿绿的最后一波春白茶。

再过几天,春茶季就要谢幕了。

要想再邂逅这么嫩的芽叶,就要等到明年了,在即将告别之际,赶紧多采一些,留个念想。

下午,艳阳高照。

我们去了另外一个镇上,看了看那里的春寿眉情况。

意外地发现,虽然两个镇(太姥山和邻镇)的白茶树种,都是相同的,但它们生出来的叶片,却截然不同。

是一眼就能看出区别来的那种不同。

别的镇的春寿眉,叶片更宽,更长,更大。而太姥山的春寿眉,叶片明显瘦小一个号码,更细、更短,更窄。

不但是叶片如此,茶梗也是如此,别的镇比较粗长,太姥山的则短瘦些。

倒是芽头,两个镇的都差不多长度和胖度。

两枝寿眉放在一起,活脱脱就是大码女装和普通女装的区别。

令人诧异极了。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小巧一些的春寿眉,不喜欢过粗过大的。

《6》

春寿眉的采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好些农户,家里的中老年人倾巢而出,紧紧地抓着这最后的末班车,只想多抢一些茶青,多赚一些福利。

就算是烈阳下,也顾不得晒了。

然而,春寿眉的生长,太快。这几天,虽然夜间冷,但白天阳光太好,寿眉们逢光就激动地发育着。

没几天,有的茶枝,发育太快,就没有了芽头——只有两片三叶子,是不能称作寿眉的。

茶农们现在在茶园子里面对着的,是一株株既有春寿眉,又有长得没了芽头的嫩叶子的茶树们。

往常,发育没这么快时,还可以随便采,看到嫩绿的芽梢就采下去,手提青落,有芽有叶有梗,非常快捷。

而今年,却没这么幸福了。

有一些嫩梢,眼看着是有芽头的,采下来却发现,芽头已经舒展成了一片叶子,这嫩梢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是寿眉了——没芽的寿眉,不是寿眉。不信,去看国标是怎么写的。

故而采茶的时候,要认真采,看清楚再采。

这就增加了难度。

进度也会受阻,采摘量也就没那么高了。

不得不再次感慨一句,白茶这种农作物,看天吃饭的属性,太强了。

一年的茶,收成好不好,全看老天爷的心情。

《7》

下山的时候,夕阳的余晖犹挂山间。

有车上来,也有车下去。

仿佛人生。

有人在上行,有人在下行。有人同行一段路之后,彼此分别。有人分开了许久,最后殊途同归。

最好的结局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至于最坏的,当属: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不不不,这太悲凉了。

就算最后要分开,我还是希望是李太白这般豪放的结尾: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陆续播报中

……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