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究竟有何意图?

 天行健227 2021-04-09

拥有天才大脑的诸葛亮一生都极具传奇色彩。而最神秘的,便是他在临终前放了最后一个大招,以至于他真正的墓地至今依旧成谜。

向天再借十年寿,诸葛亮梦碎五丈原。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倒了。

多年来,他一直为了蜀国的大业殚精竭虑。然而身体不是机器,诸葛亮思虑过多,最终积劳成疾。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也早就算到自己会有命中这一劫。但是,面对眼前的时局,诸葛亮并不想死。

准确地说,大局未定,他还不能死。

这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了,他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已经对峙了一百多天。

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诸葛亮多次想要抢占北原,都未能成功。

本来这次是想激司马懿出战,但他却见招拆招,无论诸葛亮送美女。还是各种激怒式的痛骂,司马懿全部收下,就是不出招。

五丈原无异于司马懿的“地盘”,对他来说,两军对峙个一年半载,也是无所谓的事。但诸葛亮这边的蜀军可是耗不起的,这种长期驻扎,对军粮、士气等各方面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一向心中有泰山的诸葛亮也陷入了极度焦虑。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对蜀汉政权事无巨细的诸葛亮,病倒在了军营之中。

眼看着自己即将油尽灯枯,为了扭转局势,诸葛亮决定用七天的时间,摆下“七星阵”法,向上天再“借”十年寿命。

“七星阵”这道法术,主要就是用七天的时间,守住点亮的七盏油灯。七天过后,若七盏油灯还亮着,那么便成功了。

在大帐外为师傅守候的姜维度过了提心吊胆的六天,眼看着胜利在望,只剩下最后一天。姜维心中既兴奋又紧张,他自言自语地给自己打气:“再坚持一天,只要过了明天,师傅就可以续命10年,我们就能赢了!”

奈何天不遂人愿,眼瞧着第七日的前夕,司马懿忽然发兵进攻。

军情紧急,大将魏延一阵风似地冲进了诸葛亮的营帐,在外守卫的姜维拦都拦不住,魏延大力掀开营帐,身后挟带的风“呼呼”一声扑灭了七盏油灯!

诸葛亮见到眼前的情景,也猜到了情况不妙。他硬抗了六天的身体在这一刻也彻底疲软放松了下来,叹息道:“吾命休矣,天意不可违也!”

六天的心血付之东流,一旁的姜维气得浑身发抖,当场拔剑要砍魏延。诸葛亮抬起手,摇头制止:“不关魏延的事,实乃天意也。”

次日,也就是法阵的第七日,诸葛亮溘然长逝,享年54岁。

姜维遵照诸葛亮的遗嘱,秘不发丧。他们强忍悲痛,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样子,缓缓退军。

司马懿军队本来是士气高涨准备一路追击,结果见到蜀汉军帅旗飘扬,看到诸葛亮还是羽扇纶巾、气定神闲地坐在车内,司马懿队伍反而停下了追击的脚步,转而策马收兵返回。

这便是“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有点儿类似于诸葛亮当年的“空城计”。毕竟,司马懿也不能肯定,诸葛亮这回又是唱得哪一出。

遗嘱背后的心愿:棺材南抬,绳断便葬。

大军平安返回后,后主刘禅痛哭流涕地前来相迎。

姜维跪拜刘禅,随后把丞相临终前写给刘禅的一封信交给了他。

根据诸葛亮临终托付,他希望自己死后被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说是坟墓,其实只需要挖一个洞,能放进棺木即可。棺木中一切从简,除了入殓穿着的衣物,不需要任何殉葬器物。

至于所葬何处,诸葛亮在书信的最后向刘禅嘱托:“派四个壮汉,用拳头粗的绳子抬棺材往南走,绳断时把棺材葬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我的陵墓。”

像诸葛亮这种大功臣大丞相,死后修建陵墓庙宇都是值得的。然而他这遗嘱上将所葬之地形容得如此草率,让人匪夷所思。

不过这倒符合诸葛亮的风格,生前让人猜不透,死后依旧让人看不懂。

刘禅虽然疑惑,但他了解自己的相父,这么做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于是他便老实遵照诸葛亮的嘱托,按他的心愿来行事。

多番面试后,刘禅选定了四位壮汉,对他们说:“你四人抬着棺材,在汉中定军山一直朝南走,绳断埋葬棺材,回来必有重赏。”

四位壮汉一听,来了精神,抬起棺材就“吭哧吭哧”上路了。

指定了方向,却没有目的地,四个壮汉前面几天倒是腿脚有劲,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渐渐地便手脚无力、心浮气躁了起来。

又过了几天,捆绑棺木的粗壮绳子依旧没有要断裂的意思。四壮汉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心中都不约而同地打起了退堂鼓。

终于有人第一个开腔了:“咱们都走了七八天了,估计等咱哥几个累死了,这绳子也是断不了,不如咱们将这绳子割断,回去领赏钱去吧。”

其他三人一听,纷纷表示双手赞同,这事情天知地知,只要四人守口如瓶,这事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心动不如行动,四个壮汉很快就用石头磨断了绳子,就地将挖坑,将诸葛亮的棺材埋了。

埋了棺材的四人,乐颠颠地拿着割断的绳子,回去向刘禅讨赏钱。

刘禅看到绳索已断,也没有过多怀疑,便赏了钱财,将这四大壮汉打发走了。

四人前脚刚走,后边儿姜维就进来向刘禅汇报军情。

姜维看到交回来的断绳,一眼就看出了破绽。

一般情况下,如果绳索是自然断裂的,那么断口肯定会有很重的磨损痕迹,不会像人为割开的那般整齐。

而壮汉们交上来的绳子,很明显没有过多磨损的痕迹。

他立即向刘婵分析情况,刘禅听罢,觉得有理,便赶紧派人捉回刚才那四位壮汉前来审问。

在刘禅的大刑伺候下,四人承认了造假欺君的事实。

怒发冲冠的刘禅一气之下就将四人杀了头。

发泄怒气一时爽,待回过神来,刘禅便懊恼不已。

因为他忘了问最重要的事情,诸葛亮究竟葬在哪里了?

看着倒在地上的四个壮汉,再也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了。真相只有老天知道了。

有人说,这是诸葛亮最后的一个计谋,利用的,便是壮汉的偷懒之心。

其实,这也并非是利用。诸葛先生看透的,是人性的本质。

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抬着沉重的棺材步履不停,确实是个非常艰难的任务。

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自然会猜到这四位抬棺者会半途放弃。

另一方面,他太了解刘禅阿斗,阿斗是个不动脑筋的人,他在盛怒之下斩杀四人,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如此一来,诸葛亮埋葬何处便成为了老天替他保守的秘密。

也许卧龙先生还是想和当年一样,身在茅庐,不问世事。死后也只想卧在汉中定军山下,不想被人搅了清梦吧。

从此之后,诸葛亮埋葬何处,变成了历史上的未解之谜。

定军山如此之大,山上郁郁葱葱。诸葛亮又力求低调,既不立碑,也不栽树。他完全与大山融为一体了。

读到这里,这个神奇又精彩的故事便讲完了。这段故事来源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和诸葛亮其他神通广大的谋略一样,这个故事同样彰显着孔明先生的智慧和作风。

不过《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这些故事的精彩传神也不失为一种艺术的加工手法。

在正史中,诸葛亮确实在遗嘱中表示自己要一切从简的薄葬心愿,也指定了埋葬地点为定军山。但是却并没有要求让人“棺材南抬,绳断便葬”。

从商朝开始,古人便讲究“事死如事生”。通俗解释为,人死了要像曾经活着的时候一样来安排入葬。这就衍生出了殉葬的仪式感,所有生前喜爱的东西,在死后都要随着棺材带到地下。

后来殉葬仪式越演越烈,大量的钱财宝物都统统放进了逝者墓室,更有甚者,用活人殉葬也是大有人在。

而三国时期,这股强盛的厚葬风气却突然来了个急刹车。

不仅是诸葛亮,后来的司马懿、曹操等风云人物,他们的葬礼没有大办特办,一个个都十分低调地推崇薄葬,还对所葬之地做足了保密措施。

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

在三国时期,盗墓行为非常猖獗。就连董卓、孙权都乐在其中。曹操更是将盗墓行为玩成了一站式集成模式,设立了专门的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这些职务。

非常讽刺的是,曹操本人也无法保证他死后不被别人盗墓,于是他费尽心思造了足足72座疑冢,就是为了掩护自己的真实墓所。

这也难怪诸葛亮只愿长眠深山无人知了!

不过,臧克家说得好: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诸葛亮就如同史书上的一盏孔明灯,永远点亮在后世人的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