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上海二:改变中国命运的“中共一大”中洋面孔是谁?(1) 1921年7月在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成员,除了13位代表当时全国50多位中共党员的参会者之外,还有二位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外国人。他们在中共建党的计划、筹备、资金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全方位的贡献。从某种角度说,他们也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们是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克尔斯基。在此简单地介绍一下他们的生平。 马林(1883-1942),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本名是亨德利库斯·斯内夫利特,马林是化名。他早年就读荷京大学政治经济系,开始接触到无产阶级革命理论。1902年才19岁的马林就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并成为铁路工会一员。1907年马林成为荷兰社民党首位市议员。1911年后前往荷属殖民地印尼。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林在印尼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在当地赢得民众声望,并成为印尼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为此曾遭到印尼荷兰殖民当局的通缉和审讯。1918年12月5日被印尼荷兰总督下令驱逐出境,同月20日被迫离开印尼。1920年,马林作为印尼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和民族殖民地问题委员会书记。这次会议让俄共对马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开始同列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马林精通四国语言,会讲荷兰语、德语、英语、法语,还能讲一些俄语。因为他的语言天赋和出色的口才,被俄共和共产国际认为是行走各国之间开展共产主义宣传工作很合适的人选。 1921年4月,马林根据共产国际的指令前往中国,帮助中国建立自己的共产主义政党。他借道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在1921年4月15日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搭乘海轮前往中国。在同年6月3日到达上海,化名安德莱森,以日本《东方经济学家》杂志记者身份作为掩护在沪开展活动。 在“中共一大”期间,他参加了“中共一大”的相关会议,在“中共一大”上,马林代表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正式创立表示支持,他说,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中共为共产国际增添了一个东方支部,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增添了一个东方的战友。1922年4月23日,马林乘坐日本客轮“鹿岛丸”号离开上海,经海路回到荷兰。 马林除在在中国参与中共创建,还参与不少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革命事业。例如: (1)牵线国共合作 1921年12月,马林数次在桂林同孙中山见面,马林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可能性,并坦诚介绍了俄共的新经济政策。为后来孙中山确定“联俄容共”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亲自参加中国工人运动 1922年7月,马林不顾外国人相貌特征可能带来的危险,亲自协助中国同志组织开展中国工人运动。在开滦煤矿矿工计划大罢工时,他在中共党员陪同下直接深入矿区井下,亲自向旷工并进行宣传动员。 (3)再次参加“中共三大” 1923年6月马林前往广州参加了“中共三大”,他大力介绍自己在印尼爪哇的经验。确定了用加入国民党的形式进行国共合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基础。虽然他的观点当时引发了中共党内大量的争议。 马林在回到欧洲后,继续从事共产国际的革命事业。1927年因为支持当时俄共领导人之一的托洛斯基与荷兰共产党决裂。并加入了托洛茨基组织的第四国际。1928年10月,马林创建了带有托洛茨基主义倾向的革命社会主义联盟。1929年发展成托派的革命社会党,马林任委员会委员。1935年3月社会革命党和荷兰独立社会主义党联合,并成立革命社会主义工人党,马林任书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马林就积极主张在荷兰成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0年5月纳粹德国占领荷兰后立即查禁荷兰共产党和革命社会主义工人党,并大肆搜捕马林。为此马林转入地下抵抗运动,同年7月,马林创立了一个抗法西斯纳粹组织。1942年2月,马林和抗法西斯纳粹组织的大部分领导人被纳粹党卫军逮捕。4月12日,马林和其他七位战友被纳粹处决。据称,他在英勇就义前仍然高唱国际歌,体现出一位共产主义战士至死不渝的理想。 让我们致敬并记住这位来自荷兰,为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洋面孔——马林(亨德利库斯·斯内夫利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