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四周,人们都在低头专注自己的手机,每天都有铺天盖地的视频来袭,它看上去是那么简单,只要点开某个键,五花八门的视频就呈现在眼前。 《刷屏》的作者凯文▪阿洛卡长期在YouTube网站工作,热衷于研究流行视频,以及衍生出来的相关文化现象,我们能从他的讲述里得知流行视频是如何爆红的。 当一个视频被上传到网站时,视频会被分解并转码为优化过的不同格式,从而保存在世界范围不同的服务器上。很多人争相传看一个很火的视频,可能就是由离我们最近的服务器传发送过来的。在国内能与之并提的就是抖音了。 《江南style》曾掀起的热潮“形成了一股席卷全球的文化力量”,歌手朴载相也展示了韩国文化在境外的发展。作者感叹,“如果没有YouTube,观众得投多少票才能把PSY送上著名脱口秀主持人的现场直播啊!”我也借机搜看了一下2012年西甲足球联赛上C罗因一段舞蹈而捧红的歌曲《假如我捕获了你》,忽然想起以前听到过,却不知道在它流行的背后有着众多的球迷。 什么样的视频是真正意义上的“观看”呢? 如果因为主动的搜寻而形成积极主动的点击观看,就表明了视频的真正吸引力。 观看和点赞数量会被专业人员收集分析。 看似无用的数据,其实是“判断一个视频是否流行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能够帮助视频制作者制作更加流行的视频”。 网站上的“推荐视频”获得了2013年艾美奖的技术奖,研发这一创新功能的工程师古德罗带领的团队,秉持以下的理念:“给观众们他们想要的东西,通过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更快乐”。 “YouTube在本质上是一个众包平台”,旨在创建一个完美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快速、可靠地将用户群的口味和兴趣反馈给系统,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单个用户…它既是个人品味的反映,也是群体爱好的延伸。” 我们都会有着这样一些经历,本来在寻找一个资料,结果会被中途跳出来的其他资料视频吸引,两三个小时过去了,视线已经不在原来的频道上。这些“相关视频推荐”的背后,有着你我许多个人兴趣对更多人群的影响。它的理念是不断适应观众,后者在悄悄改变这个平台。 那么,是谁在制作这些视频呢?又是谁在推动它的走向? “免费的全球视频分享平台意味着,人们的观点和经历的传播不会受到实际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取决于对某个文化是否感冒,有无共鸣。”工程部的副总裁古德罗说------“不管员工们多么想决定YouTube的今天和明天,但他们只能凑凑热闹,决定权在用户们手上,观众和创作者才是伟大的根源。” 混音是其中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它极具可塑性,比之前流行的视频更注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参与互动”,让观众中的普通人也在颠覆角色“变为艺术家”。这样的“超级剪辑”是让大众娱乐和思考的新方式,也是一种轻松的调侃娱乐和自我表达,甚至会让人们对政治及世界有不一样的想法。某个领域单纯的定义已经被拓展,不再局限。 广告也已经由“最高境界不是营销”,转到更多的“娱乐大众”,它加入了与观众互动的行列,消费者和商家的关系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在娱乐中得到互惠。 网民和艺术家共同推动了一种流行方式,两者各为独立,但却是集体的成功。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混音成为一种新的语言。而掌握这门语言是需要“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的”。 格雷戈里兄弟组成了一个乐队将音乐和视频混合,经过剪辑制作发布的恶搞视频,引起轰动。他们将时事与娱乐结合,创造出点击观看的高潮。这种特殊形态的娱乐方式也误导了一些人对网络的认知,以为可以随意恶搞。现在常有粗暴强势的网络方式,但想要获得关注的创新者和品牌方,都在尽力引起“”新时代的观众”更多的持续关注和换位思考。 在城市的公交地铁,我们会看见车载电视上滚动播放的恶搞视频,它消除了人们旅途中的困乏和无聊,精神会变得愉悦。这就是创作者们的初衷,在更高的要求,即戏剧性和日常生活的互融之外,与观众产生共鸣与互动,将现场反馈作为下一次创作的准备。 《寂寞女孩15》的主角是新西兰的一名女演员,她创造了一种全新讲故事的方式,让一个普通人通过视频能看到另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因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它开启了后来堪称“病毒流行式”的创作。弗兰克出于对数字娱乐方式的探索热情,转投到视频制作领域的研究,他的视频奠定了几年之后YouTube的基调。 他说“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最终想创造出来的是真实的沟通,就像一个人拉着另一个人的手,一个人望着另一个人的眼睛,面对面地和另一个人交流。这种连接并不局限于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它也将在虚拟世界发生。我们必须好好弄清楚虚拟世界沟通的秘密。”“互联网够大,任何真诚的创作它都容得下。成功会被放大,失败则会被人遗忘。-----你做得越多,就越容易从你创作的内容中找到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东西。”不要想太多,去做。 已经创立了一间有50人娱乐公司的法恩兄弟不断创新,开辟了“反应”系列的频道,他们说:“如果回头看看我们的职业生涯,如果我们一直待在好莱坞或传统娱乐行业,去做那些别人认为我们该做的事情,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今天的成就。”其成功的秘诀就是与观众互动,赋予观众表达观点的权力。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源于人性”,人的渴求交流与沟通的需要,通过这样在线的视频得到了最大化的满足。 在网络“全新的创意生态圈”,用美国《深夜秀》主持人吉米的话来说,“笑话取之于观众,用之于观众”,吸引人们的,是“创作者诚实的审美观”。《深夜秀》的执行制片人本。温斯顿说,他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放在查看点击量之后,因为前者只能说明”昨晚谁又守在电视机前没有睡觉,而点击量可以告诉我们哪些东西没有做到。”也有了随后传统与网络结合的娱乐方式,我以前无意间追看的《拼车卡拉秀》位列其中。 人们熟知《狐狸叫》和“冰桶挑战”等视频,就是集合简单和惊奇创造了奇迹,与《查理咬了我的手指》的共同点是真实且具体,最早的表情包也从中偶然获得。 网络视频就是很多创意者的自由实验,引领文化风向,传播知识,相对于电视节目的单向输出,满足了更多个人的需求,而突破界限和传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重要的是很多人隐秘的那个渴望和自我被看见了,个人可以自我表达,也能看见别人。就像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一个吸水的海绵,有“几十个角度”的解读,也可以让“一个人畜无害的基础设施测试变成一个国际头条”。它们记录成功与失败,“准确地创造出非传统的感官和认知体验”。 凯文对急速流行的视频称之为“病毒视频”,乍听可以以为贬义,实际是指在主流媒体以外被普通人接受的“流行文化和娱乐形态”,它的特征是“偶然的,无组织的网络在短时间达到流行”。YouTube在这个过程中营造了一种商业模式,也鼓励参与其中的人带动其他人一起互动。但对企图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借助视频翻红挣钱的人来说,显然只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发布内容的兼容性,并没有考虑到目的,目标群及研究过往视频的历史经验和价值性。 面对未成年人关注“网红”,如何理性地看待新生事物,如何权衡利弊,成为家庭关系的新挑战。“我觉得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好好相处,这正是我此行的目标”一个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人人都想表达自己的视频时代,我们处在一个紧密的重建关系的生态圈,能够融入个人良好价值观于其中的视频才能取得真正的价值,有生活价值的创意才能连结彼此。创新的科技和艺术性的发展,将会加深人们之间的互相了解和沟通,也是对新型模式下人际关系的深入探索和考验。 “网络传播的价值不一定体现在它的内容上,而在于这一新的传播方式为人们提供新的互动方式”,虽然同时会有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人们造成影响。它是一种“民主赋权”,也是一种挑战,对现在和将来而言每个人都肩负应有的道德责任。 在所有人都可能是推手的背后,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是静下来的思考,去阅读,了解事物的原理和真相,连接动态的生活,才是我们最好的未来。 文:栀茑 编辑:三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