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战太极与现代格斗之谜2:防守技术 有了力量,这是基础。还要练出进攻的技术,以及防守的技术,三者合一...

 Ke六合为巨 2021-04-10

有了力量,这是基础。还要练出进攻的技术,以及防守的技术,三者合一,才能上擂台。

这里,我先略过“进攻技术”,专讲防守技术。我的队员,是要先训练防守,基本过关后,再开始训练“攻击技术”。

现代格斗的防守技术,站立式格斗,以拳击为代表,他的防守技术,是非常成熟的。

首先是固定防守技术----抱架技术:拳击的抱架,是遇到可能的进攻时,双臂紧紧的贴紧自己面部,利用拳套的面积,正面形成一个“盾牌”。让对手打不进来。如果拳手死命抱住自己面部,不还手,就没有啥漏洞(因为其他暴露的部位属于禁止击打位置),他可以用步伐拉开距离,避免追击。所以拳击手的步伐是非常灵活的。很多拳手对这种严密的抱架防守,其实是没啥脾气的。双方如果技术相当,反应得当,很难撕开这种抱架,实施有效打击。所以,这是拳击手在被攻击时候的主要防守方式。挨打完后,抽冷子赶快打两拳反击。所以,一般人还真不好对付这种抱架,采用【一次攻击】,【直接攻击】法的话,是不好破的。外家拳,全都是【一次攻击法】(这个概念以后讲太极的二次攻击法的时候再讲),他们有效的攻击路线,就是一条直线,如果这条线被对手抱架挡住了,就无法攻击得手。就只能用步法调整角度,设法找到对手的空挡。或者趁对方攻击的时候,还没有恢复抱架的时候,进行攻击。就形成了双方你打我一拳,我也还你一拳的局面。互相拼体力,比赛挨打的忍耐力。

    传武武术,基本上没有这个概念(抱架被动防守),因为传武的时代,是没有竞技武术的。双方一旦接触,考虑的是如何最快速度把对方干掉。没有可能像拳击这个样子,双方慢慢的按照格斗规则来打。你抱住头面,我就攻击其他虚弱部位。所以,我们只能用传武的思维模式来训练,补充太极的擂台防守技术。不能去学拳击,必须是一种再创造。要不就是跟随模仿现代格斗技术了。如陈家沟人一样。麻烦就是:去模仿现代格斗,陈家太极咋卖钱?所以这个矛盾很大。我猜陈家沟人,不是不想做这件事情(练出能实战的真太极),而是实在不知道咋做,不知道练的方向。不然,陈家沟练出了真太极,这个拿来可以换多少个亿呀?所以,陈家沟一定很注意去发掘有这种格斗技术的全国传武人才,拿来训练自己的弟子。利益相关,不得不做。因此,我一直观察陈家拳的发展,可一直没发现他们用真正的太极技术来打格斗擂台。就算是宣传的某【陈氏太极格斗第一人】,其实是踢拳道出身的,不是太极,发力技术与外家拳完全一致。这个情况,基本上就说明:在中国,已经没有人会太极格斗技术了[捂脸]

     所以,现在没有练过这种抱架技术的,练传武的人,上了擂台,根本就没啥防守意识。要么就抢着出手,一旦打不中对方,或者对方一还手,就只能挨打了。因此证明:很多传武人,是没有“防守技术”这种想法的。传武人成天练拳,都是想如何打对方,而不是“如何挨打”。甚至只是想招式,练发力的人都很少。

    我教学生,是先从“挨打”开始。所以上篇文章,我说:你们学员,可以来进攻我们的女队员。我们女生纯防守,不打你,看你的进攻,有无机会打到她们。你们这些如果只是业余练拳的话,即使对方只防守,战斗力明显降级,你们想要进行有效打击,也难度不小。基本是打了白打,还累个半死。

   太极拳的防守式,就不叫“抱架”了。主要是拳击,现代格斗才“抱架”。太极是“抱势”。张三丰拳经云:开合按势怀中抱,就是这个防守式,【拳经云:开合按势怀中抱,七星势视如车轮,柔而不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 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

    清一武道馆的学生们场上格斗之前的准备架势,就是两手抬起来,双掌相对,前手位置大约是比口鼻的高度。后手在胸部位置。随时可以下上拨动。呈现“开合”之势---只要双方一接手,双手就变开合两势,打出两个劲来。一开劲,再接一合劲,都是旋转劲,类似于摆拳,但动作像是直拳。可以破掉对方的进攻,同时还可以直接攻击。

     凡是真太极格斗,一出手就是两下,双手就是四下。身法是一开一合。不是如拳击一样,一拳一拳的傻打。我听说某民国时期的武当剑高手,号称武当剑仙的李景林,跟人比剑术,每次都是一击两落点。别人不懂为啥这样,我知道就是“阴阳开合手”。出剑的时候,劲力是一阴,一阳!这种剑,已得武当剑之真传。据说他出手极快,15步内,用枪都没他快。刚把枪抬起来,就被他的剑打掉了(所以,别以为武当的太极拳,太极剑,是你们看到的套路表演一样,慢悠悠的,其实实战时,真的快极了)。真练出来的人来看现代搏击,我常常觉得:好慢呀,这能打到人吗?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真的打不上对手,大量的出空拳,场上浪费大量的体能。太极拳的要求,是“打不到不打,打不重不打”,下一句话是“打不死不打”。绝不轻易出手,一出手就是排山倒海的打过去。

     上面这幅图像,就是传武和拳击抱架的区别。上图是形意的拳式。清一太极,如果用于跟拳击手作战,两手的位置都要更高一些。前手口鼻部,后手位置比图中的也要高一些,大约胸部以上的位置。不过图中这是左架,我们的格斗式是右架。如果用于搏击,MMA,UFC等,格斗式都双手都会更低一些。更接近图中的姿势。因为要防鞭腿和下盘攻击。拳击基本不考虑这些中下盘的攻击,所以双手会抬得更高一些。

      两大拳派的姿势不同,就是两大拳派的攻防逻辑和原则不同。拳击是抱住自己的关键部位防守---头部,让对方无法进攻。然后随时准备出手攻击。

     按照拳击的观点,来看传武武术的抱架,就是一个笑话:首先是前手放出去太长了,不利于回手实施攻击。而且双手都没有护住头部,很容易遭到快拳的攻击。其实雷雷就是站了这个势子,对方闪开正面,从侧面一下就钻上他的面部攻击了。因为他的步子很死,身子转动不灵。手只是摆动作,放在这里,不知道是咋用[捂脸]

      太极拳这种前手置前的技术,要求并不是简单的防守,而是抢攻---“以攻对攻”。当对手进攻的同时,就抢先进攻。武当拳经云:彼不动,我不动。彼若动,我先动!后发先至。如果不能实现这些目标,这种动作就是找抽的。

      为啥武当拳能够做到“后发先至”?奥秘就是两个。

      第一是前手大幅伸向前方,近乎伸直(似直非直),离对方的头部距离,比对手用拳击抱架,离我方的头部距离要更近。所以能够后发先至。当然,这要求拳手必须要有从地面足弓发力的技术,这样才能不用收回手,直接就出手攻击,打出力量来。没练成这种功夫的,遇到攻击,想还手,需要先回手,再出手---显然慢了。西方拳击手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会把双拳紧贴自己面部,而不是伸出来。就是为了防守后以最快速度,从防守变成攻击!

      第二个要点,就是必须练成“随动”的反应能力,就是对方一动,自己马上就跟着反应,随动进攻。这一点,需要经常的双人格斗练习,一攻一守,练习随动技术。没练过的,肯定反应不过来。就像雷雷一样傻站着挨打了。

      既然格斗太极前手拳的任务,是“抢攻”,身子要求在错开对方攻击线路,从两侧抢攻。这正是对方的弱点所在。此时,自己头面部的防守任务,就交给后手拳了----要求在前手拳抢攻的同时,作出面部防守的动作,封住对方的攻击手。或者守住面部,不被对手攻击。这个动作,是用双手的“开合劲”来配合完成的。攻防同时完成,同时用力。这对于外家拳来说,又是做不到的。因为他们是左右手轮换发力,要同时发力,实在是不可能做出来。不信你们自己试试看。你们大约只能双手同时前推,同时后退。能否做到左右手,不同方向,同时发力?上下左右变化?

    太极防守式 还有一大要点,就是要做到“拳背防身”。用刀的人,知道要“刀背藏身'的道理。因为刀锋所向,是我锋锐之兵,敌人是不可能从这个方向来近身攻击的,反而要躲开。所以,只要把身子藏在刀背,就是很安全的,这是用刀的奥秘。当然,要在运动中不断藏身刀后,也是一个技术活。需要很好的练习才能实现。单重的武当剑,也是一样的道理:身体要害,都躲在剑行进路线的后面。永远用锋锐对着敌人。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除非你站着不动。一动,就要武术的技巧了。

    太极格斗,就是要“拳背藏身”,在攻防动作中,随时把身子,头部,要藏到发起进攻的拳头背后,不能放在中间,给别人瞄准击打。我们变招的同时,也同时变身,晃身。这样我们头部的安全度就最高。如果是右手置前,脑袋平时是放到右拳后方的,对方从正面,是无法瞄准和攻击的。对方如果左式前手对我右拳,“火力强度”也是对方的弱项,攻击力不足。我方可以“硬打硬进无遮拦”。像坦克一样推进。拳击手唯一的攻击点,是从我的左方,用摆拳,直拳攻击。此时我方应该向右倾斜一点,快速的前进小半步,一个小寸步。在左手封住自己头部的同时,右手直接攻击对方头胸部。如果对方是试图用左式的右手重拳打我中部的。此时他们的脑袋,中线,正好暴露在我右拳的攻击范围内,形成一个正面的迎击点。这是最佳的打击时刻。可以一个重击就结束战斗。左手在保护右手的攻击防守任务完成后,还可以继续向前攻击,完成第二下后手攻击的任务,由于加上了摆动发力,拳力更强,速度更快。关键是心态上要沉着,勇敢,在对方攻击时不躲不闪,直接向前一个弹身发力就完了。站在原地防守,是最笨的。退后就更糟糕。会让敌人步步紧逼的。所以,等待对方攻击的时候攻击,就是武当派的最大心要。

防守技术二:移动防守技术!

    在原地抗着被打,当盾牌,只是不得已的方式,但拳击却不得不这样做:为啥?因为拳击的技术,是双腿支撑发力的,移动中无法发力,一旦用移动防守技术,可能会被追着打,自己却没有机会打对方。所以,拳击格斗,发展出了一种特别的技术:摇闪技术,来对攻击的拳进行防守。

这种技术,做得最好的,应该是这个视频了:

网页链接
阿瓦雷兹顶级的头部躲闪动作



网页链接
阿瓦雷兹躲闪空击训练

     从这个实战视频,以及后面的训练视频中,我们发现拳击和现代格斗,由于采用支撑式发力,要在靠近对方,站稳之后,才能发力击打。所以,面对对方攻击,如果用步伐躲开了,自己也无法打对方。所以就站在原地,用身子和头部目标的移动来躲避攻击。然后找机会躲过攻击后反攻。这个视频,充分说明了我上文中说的现代格斗的发力原理:用腰胯支持发力,腰部以上,要柔软如棉。腰以下的支撑要稳定,力量强。拳击手用战绳来练,就是典型的支撑发力模式。我们也练战绳,但使用方式完全不同----因为要服务不同的发力要求。具体就不说了,这是本派的“秘密功法”[大笑]

     同时,你们也看见了视频中:他躲闪的时候,是无法发拳还击的。而且,你一定观察到了,对手攻击的时候,空门大开。正好是攻击的最佳时刻!可是,由于拳击手忙于躲闪,是无法出手的,所以双方相安无事。一个负责攻,一个负责躲,各忙各的。这种时刻,对手攻击的时刻,强调“攻防合一”的太极,正好是出击时间。

    通过视频,你也看到了,拳击的攻击,是有一定节奏的。左右,左右的轮流打,高手,随动能力好,反应好的人,就能找到攻击中的缝隙,躲开攻击。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他完美地躲开了对手一系列的连续攻击,并找到机会反攻成功。练太极的,也必须了解这种特点----知道对方攻击的时候,是防守最弱的时候。

     您会不会想:如果能够在躲闪的同时进攻,不就很完美了吗?也不用这么危险的躲来躲去的。

    是的,拳击也知道这么做更好。可是他们就是做不到。因为他们的发力技术,主要靠强劲的中盘支撑,重心是不移动的,不支持这种边躲,变打的技术的。只有把发力点降低到地面,足弓位置,才能实现这种移动中的攻击,和接手防守的时刻同时攻击。这:就是真太极的格斗防守模式。

     太极要求拳手,用步子的移动,带动身体的移动来躲开对手的正面直线攻击。在拳击手出击的一条直线上,对方集中了全部的兵力,所以我们要避开这条攻击线路。只有练过的高手,才能找到对手的攻击线路,并不断移动躲开对手的中线攻击线路。高手可以在对手面前,对手刚瞄准目标想攻击,就移动头部换位,对手不得不重新锁定瞄准,你不断换位,对方就不断重新瞄准----结果对手就一直无法出拳。这叫“晃法”。对手多次无法瞄准后,就会松懈,此时你突然发动攻击,往往很容易击中对方。传武和太极,非常重视这个技术。我有时开弟子们玩笑,让他们攻击我,我双手不去保护头部,用晃法站在他们面前。结果他们半天都不出拳。让旁观者莫名其妙。其实就是无法瞄准。但换个人来学我乱晃,就毫无用处,弟子们可以轻易找到出手的机会。直接就打上去了。

     太极可怕之处在于:在身形躲闪,晃动的过程中,是可以随时发力攻击的。因为太极在这个移动过程中,重心是从一条腿,移动到另一条腿的。这个移动过程中,外家拳是无法发力的,这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但是真太极,发展出了一整套的“单腿发力技术”,可以在移动中任何支点上发力,不必等到重心完全移懂动到位才发力。当然,也可以双支点发力。这很难练,但练出来了,就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攻防技术。高级的太极,还可以无支点发力,就是空中发力。难度当然更高,其实也不神奇。我给弟子们看过视频,猴子就可以空中发力,这是利用弹身子来发力的。所以只有支点也可以发力。这样,就与现代格斗技术相比,增加了很多的“火力点”。随时发力。这个技术,可以在地上技术中使用出来。因为进入地面战之后,外家拳习惯的发力支点没了,所以双方都无法用拳攻击对方,就算打也打不出力量来。我跟弟子们试过:就算躺在地上,手被压住,依然可以用太极力发出重拳来,把对手打翻。因为太极是身子躺在地上,也可以利用弹动发力技术,把力量传递到手上的(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很多人比较怕地面战。

     太极这种力量也很好理解:你能在地上按住一条大鱼吗?没可能吧?因为鱼就是用身体发力的。你按什么地方,都按不住它。太极并不神奇,就是要练出鱼一样的,身体随意弹动的功夫来。我们将在太极打赢拳击后,再专门来研究地面战的太极技术,这样才能去打MMA ,甚至UFC。

      拳经【九要论】中,要求练内外三合。其中一个要点,就是【手与足合】。当脚步落地的这一刻,手上的力量也同步到位。而不是脚落下后,站稳,手再打出去。虽然高手可以把这个时差练到极短,一般人看不出来,也抓不住时机,觉得几乎是“同时”了。但依然有时差。太极拳,就可以做到“没有时差”,让脚步落地和拳击发力同时到位,这就超越了现代格斗的发力技术。可以在移动中打出重拳来。

     太极拳手们,天天练拳,练单招,练身体,就是练这个“同步到位”,仔细的校准自己的脚步和身上的协调度,学会发力协调的整体劲。拳经云:“上下相合人难进”。就是指练到这个水平(上下相合);别人是进不了身的。这就是最佳的太极防守动作。

     而且太极要求是“一步一锤”,就是每换步一次,就发出一拳。高手更甚,走一步,可以发出两锤,三锤。我现在可以一步两锤,如果用上双手发力,就可以走一步,打出四拳来。此时手法是一开一合,身形是一高一低。但步子只有一个。这就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一步之间的攻击速度和转换之快,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眼前一花,人就被打了N拳。所以,一旦出手,一般人没有防守的机会。拳击手由于没有见过这种技术,没有专门的应对手法,面对这种攻击,上述的闪躲高手,不但躲不掉太极拳手的攻击,反而会直接撞到太极拳手的重拳上。而且,我们不会给他机会回击的,只会连续的双拳攻击,直到他被击倒或者逃开掉为止。

     太极防守,还有一个绝活就是“封闭”。利用对方攻击的时候,向前半步,与对手搭上手,粘住对方的手臂(制其中节)。由于外家拳手,是必须在手臂“空”的状态下(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转动身体,才能发力攻击的。如果手上被太极拳手搭上了,就算是很小的力量,也让对方无法继续攻击。对方如果想松开后撤手攻击,绝对会暴露面部关键部位,你一觉察到对方松手,就马上实施攻击,一定抢先击中对方要害。由于练拳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一旦手臂被粘上,本能地会使劲去抵抗,不敢松手。由于太极用身子发力,你用手上的力量,是顶不住的。所以,就会被慢慢的压下来,然后被打!在外人看起来,就是怎么这人躲也不躲,打也不打,傻傻的,看着拳头慢慢的攻上来?以为是演练了玩的。我跟弟子们这样玩的时候,就有人说:肯定是配合的。其实是对方的劲,已经被完全的控制住,身子,手上,都无法正常的移动发力。而太极拳手,却可以利用自己身体的重心移动,来催动发力。手贴在对方身上,依然可以发出猛烈的爆炸力,造成杀伤性的攻击。

      所以,太极防守,并不是保持对方的安全距离。而是尽量的接近对手,“贴住对手”,进入对方无法发力的死角位置。这就是太极拳的特有战法,一旦进入所谓的“内围作战”阶段,外家拳就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因为太极会让他们站不稳,就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只能任人随便打了。所以,测试一个人太极水平的高低,就是看他是否能接近对方,贴身,控住对方的劲,甚至绕到对方身后。这个站位,完全可以让对手抓狂。因为他完全无法应对,生死完全交给对手掌控了。

       多年前,某武师号称可以教我的学生一年就击败我,自信满满。我说:三年内能击败我,都算他带弟子很了不起了。一年内能够击败我带的学生,就算他符合要求。我给他的条件,一年相当于可以获得超过百万的收入。他很想得到这个机会。可他太看不起我的功夫了,就说:要击败我教的学生,他只要教几个月就可以了。我的已经学武一年的学生,拿给他教一年,击败我是没问题的。因为我跟这武师对阵,连一招都接不住,一接手就失去重心。他就是我上文中所说的,功夫很好,但不教给别人,也不让别人知道他发力位置的武师。当时,我觉得:我的确是打不赢他,但我的学生,想要一年击败我,也没这可能。业余拳手,能够击败我的人也不多的。就跟他说:跟你过招,我当然完全不是对手。但你没看到我的弟子跟我的真实对战水平,别对她们的能力过于高估了。我就让两个弟子戴上拳套,全力来攻击我,让他了解弟子们与我的实力差距,真想击败我,到底需要多久?

    我采用的技术,就是上面的说的技术。两弟子拼尽全力,也打不中我,一出手,我就贴主手臂,闪身进去了。然后在他们的身后绕一圈,手在他们的头部,脖子上放一下,又走开。两弟子打来打去,一拳都没有打中我。我问这师傅?他教一年,能跟我打吗?结果此君大笑一阵,说:半年!半年就够了。我觉得:他眼力有问题吧?现在回头想想,其实此人真不懂太极功夫,虽然他的格斗水平很高(一些搏击冠军,都没法跟他过上一招的)。从他的回答来看,真没看出其中的奥秘。我示范的这种功夫,虽然没有发力,但要做出来极难,只有比对方水平高很多,速度反应都快很多,才能够这样游刃有余的近身,离身。如果双方的功夫接近,就只能拼功力了,发力动作就难免了。

     这段视频,后来播放给我一个朋友看,某省级非物质文化武术门派掌门人。一看,就骂我:你下手太狠毒了,招招致命。让他提心吊胆,生怕我伤了人。的确,我示范出来的身法,步法,手法,如果想取两个弟子的命,随时可以做到。但我根本就没做发力。只是手比划一下。我问这个师父,我也打不赢他的,别人毕竟是专业的武师。我问他:我把弟子交给他教,多久能够击败我?他摇摇头,说:你已经练到了化打合一,怎么跟你打?意思就是他没办法教出来!

      可能说半年就能击败我的武师,不知咋样,就是没看明白我的功夫,认为我就是玩吧!也可能是为了拿到好处,先乱承诺下来,以后再找理由说?不知道。后来我的两个弟子问他,我的功夫到底怎样?他说就是健身吧!怪不得,他有自信半年就击败我。以为我的功夫就是雷雷,马保国这种“太极大师”,的确只要认真训练了半年的专业格斗手, 就可以收拾他们了。说我的拳是健身的。这种口气,弄得两弟子回来跟我说,这师傅就是没看懂我的功夫,眼光不行。两弟子是知道我实力的,两人已经全力出击,却拿我毫无办法,而且是多次打过,验证过的。也知道我一旦发力是啥状况。所以怀疑这师傅是不是有问题?我说:我打不赢他是事实,他看不懂,可能也是不懂太极,隔行如隔山吧?(其实他是练武当派的,算是同门。两种拳,原理是一致的。他看不懂别人的拳,也教不了拳。我的门派,可以不练拳击,但必须懂拳击,不然怎么打?)

    好了,这就是知己知彼。懂得现代格斗,拳击的人不少,我说的拳击防守技术有啥不对的,欢迎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