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他,在香港地位极高, 赫赫有名的霍英东,李嘉诚, 都得喊他一声大哥; 他,也是最神秘低调的富豪, 个人财富至今仍是一个巨大的谜。 他, 还是第一位进入内陆投资的港商, 也是第一位, 打破英国航空垄断的中国人。 这些年,他拿着好几个亿, 为中国种下大爱的种子, 可就在刚刚,沉痛消息传来...... 他,就是曹光彪。 1920年,曹光彪出生于上海, 父亲是“鸿祥布店”老板, 一直希望能子承父业, 所以曹光彪七岁, 就跟着父亲学做生意, 父亲总说: “儿子,肚子里有点墨水就行了, 早点来打理店铺。” 但他更爱读书, 从明德中学毕业时, 他得了全校第一考进高中, 以他当时的成绩, 再考个清华北大都不在话下。 然而高二那年, 突生的变故,改写了他的命运。 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又年迈多病, 店里生意越来越不景气, 到年底一算, 债务竟高达15000元。 父亲老了, 将东山再起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 曹光彪不得不中途退学, 当上了落魄布店的“小老板”, 那一年他年仅17岁。 同行的竞争对手都暗自窃喜, 让这么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管事, 债台高筑的“鸿祥布店”不得早早倒闭? 万万没想到, 曹光彪这小子简直就是个商业奇才, 他观察布店经营, 并精心进行了一场改革,重新装潢门面, 设计新颖别致的展示橱窗, 花钱四处做广告推销商品, 并在店里放音乐吸引顾客, 甚至于那样的旧社会, 他提出服务行业的先进理念, 要求店员伙计注重服务意识和质量。 短短两年而已, 濒临倒闭的“鸿祥布店”不光起死回生, 而且生意越来越红火, 竟能和上海滩老资格的布店“宝大祥”、 “协大祥”平起平坐, 人称“三大祥”。 而年轻的曹光彪,他的“雄心”, 又岂能局限于上海滩这块小地方呢? 曹光彪说:“那会就想着, 要做就做最大的, 把“鸿祥布店”开遍全中国。” 五年过去,近在南京、重庆、 远到台北、香港等地, 他全都开设了分店, 还在上海开设了毛纺厂, 所产纯毛薄毛呢织物一时畅销全国。 曹光彪走向全中国的梦成了, 下一个走向世界的梦还会远吗? 在多次南下考察的过程中, 曹光彪敏锐感觉到香港, 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 中国未来通向国际的大市场。 于是1949年初, 曹光彪举家迁往香港, 他要在这里, 打开中国人走向世界的门。 初到香港, 曹光彪惊诧于这样繁花似锦的南部重地, 居然没有任何纺织业的工厂, 这绝对是一个天赐良机! 曹光彪兴冲冲地筹集资金, 于1954年开办了香港第一家毛纺厂: 太平毛纺厂。 接着迅速开拓澳门分厂, 他的扩张速度十分惊人, 直接拿着自己工厂织出的新品羊毛衫, 去冲击欧洲市场! 同行又准备看曹光彪的笑话了, 因为欧洲的服装、纺织, 一直是欧洲人引以为傲的, 他们绝不允许其他国家, 尤其是落后的中国人, 来这里分得市场一杯羹。 很长一段时间,来自中国的同类产品, 只会被嗤之以鼻, 无数中国纺织业商人,因此望而却步。 而曹光彪嘛, 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带着对自己产品无比强大的信心, 成了第一位, 去欧洲开拓毛纺市场的中国人。 当雪花般的订单向曹光彪飞来时, 同行们又一次傻眼了, 他的机织羊毛衫, 竟受到欧洲市场的热烈欢迎。 曹光彪说, 自己不过是发现了一次机会赌一把大的, 因为过去羊毛衫均是手工织成, 赌的就是自己带去的机织羊毛衫, 一定会被追求新奇的欧洲接受。 从这时开始, 曹光彪已然迈出走向世界的坚实的一步, 直接引发机织羊毛衫风靡全球。 1964年,他成立了香港永新集团, 先后在葡萄牙、毛里求斯、美国、 法国、德国等建立毛纺工厂, 经销商布满全球。 经过几十年扩张, 永新集团,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毛衣生产商。 曹光彪本人, 被尊为“香港毛纺界元老”, 并获得“世界毛纺大王”的称号。 雄踞世界毛纺业, 而这样的辉煌成就, 也只不过是, 曹光彪所有追求的其中之一而已。 早在上世纪60年代, 曹光彪就“盯”上了航空。 随着香港经济的火热, 作为亚洲航空核心的香港机场, 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空港之一, 每两分钟左右就有一架飞机起降。 他一心想要构架起, 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航空版图, 但因为当年香港还被英国把控, 唯一的航空公司是英资国泰航空, 由于受到港英政府或明或暗的保护, 已经是达到直接垄断的地步, 曹光彪要想插手真的是难如登天。 在近20年的时间里, 他为此做的每一步努力,都宣告无效。 直到1984年,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公布, 曹光彪仔仔细细读完了每一页纸, 兴奋地开怀大笑, 香港即将回归祖国, 机会来了! 但此时此刻, 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行, 曹光彪略一琢磨, 把自己阵容强悍的老朋友们喊来了: 华人世界船王包玉刚、 商界巨子霍英东、 还有当时刚刚崛起的李嘉诚。 由此也可见, 曹光彪在商界的地位有多高。 而曹光彪呢, 比霍英东和李嘉诚都年长几岁, 他们都喊他一声“大哥”。 在曹光彪的牵头下, 三位爱国富商一起合资, 于1985年, 创办了香港第一家本土航空公司: 港龙航空。 “港龙”的出现, 虽打破了香港航空业, 由英资财团垄断的历史, 但由于港府不合理的政策, 致使“港龙”, 无法申请到热门航线的空运牌照, 初期经营处处被掣肘, 每个月的亏损都高达500万, 成立四年, “港龙”亏损了足足23亿。 曹光彪并未屈服, 他一方面抨击港府不合理的偏袒政策; 一方面又打通各国关系争取航线。 就在此时, 大陆向“港龙”伸出友好之手, 明确表态支持“港龙”业务发展, 将内陆和香港的二十二条航线, 供“港龙”经营。 与此同时, 曹光彪争取到了飞往泰国、日本、 马来西亚等国际航线的牌照, “港龙”,终于能一飞冲天! 那么, 内陆为何在这样的关键时刻, 选择助曹光彪一臂之力呢? 因为一直以来, 曹光彪的心里深藏着两个字: 中国。 他对内陆怀有深厚的感情,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国外对中国封锁之时, 他就冒着风险与内陆做生意, 当时内陆经济发展艰难, 上海兔毛刚刚崭露头角, 国外无人问津, 曹光彪替内陆在香港大力推出上海兔毛, 使兔毛制品迅速畅销。 改革开放后,曹光彪是第一位, 打开内陆和香港贸易之门的香港实业家。 当时他来到北京上书领导人, 提出加强内陆和港澳交流, 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在内陆投资办厂。 这种方式后来在沿海一带花开遍地, 但却没人知道, 其首开先河者就是曹光彪。 他在珠海投入了七百四十万港元, 创办香洲毛纺厂, 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将“大锅饭”改为多劳多得的工资制。 接着, 又陆续投资了几十个项目, 曹光彪在内陆的成功, 极大地鼓舞了香港工商界, 许多港商纷纷进入内陆投资, 这些人的到来,为内陆的经济兴起, 注入了蓬勃血液。 而曹光彪为祖国所做, 又何止于此。 对他而言,没能步入大学, 是一生中唯一的遗憾。 在他富甲一方后, 内心沉甸甸的大学梦促使他决定: 反馈社会,匡扶教育。 1996年,曹光彪在浙江大学, 捐资1000万港币, 设立“曹光彪高科技发展基金”, 捐资1800万港币, 建造曹光彪高科技大楼; 2001年再捐2000万港币, 设立高科技人才基金。 他是香港第一位, 愿意在高科技领域做捐赠的企业家。 清华大学, 是他当年差一步就可以得到的“意难忘”, 所以他为清华倾注的心血也很多: 1997年, 他捐赠支持清华远程教育计划, 使清华大学, 得以建立全国第一套远程教育系统。 2001年, 为支持清华引进世界一流学者, 设立“曹光彪讲席教授基金”。 他的资产, 也化作内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 宁波大学曹光彪科技楼; 宁波大学曹光彪信息楼 ![]() 上海黄浦区曹光彪小学 ![]() 澳门大学“曹光彪书院” ![]() 这些年, 他在内陆教育的捐赠已高达3亿元。 此外,他投资的, 宁波永新光学生产的光学镜头, 被“嫦娥“二号、 三号和四号等运用为拍摄镜头。 ![]() 做了这么多事, 可曹光彪的名字一直鲜为人知, 因为他只是默默做事情,低调惯了, 从不以自己的财富作为炫耀的资本。 最近几年, 许多富商争相上福布斯富豪榜, 而曹光彪的名字, 从来没有出现过, 因为他的不喜张扬, 个人资产也成了一个“谜”。 2021年3月12日, 这位一生拼搏、心系祖国的老人, 走完了自己101岁的风云人生。 他一家都非常低调, 哪怕他离世了, 家人也没有对外发出讣闻。 直到近日媒体通过其他渠道, 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 已然静悄悄走了...... 中国失去了一位爱国者, 世间失去一位大爱之人!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成一名富商很难, 成一名爱国正直的富商,更难; 做一次慈善很难, 做一辈子慈善,更难, 但曹光彪,倾其一生做到了。 曾在199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 中国国家紫金山天文台, 将永久编号4566的小行星, 命名为“曹光彪星”。 今天, 曹老先生虽已驾鹤西去, 但他一生善举, 终将和这颗星星一样, 彪炳千秋,光耀寰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