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相如:3则病例深度解析“脉诊的意义” – 经方派

 学中医书馆 2021-04-10

感冒发烧的治疗

一男性患者,24岁,感冒发烧一天,体温38.6℃,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弱。

处方

桂枝、白芍各10g

生姜3片 大枣4枚

炙甘草6g

2剂,每天1剂,水煎取600毫升,分3次温服,服药后喝一小碗热粥,盖被睡2小时以取汗,汗出病愈则停后服。

结果服药1次汗出而愈。

按语:

这个病例,从症状来,恶寒无汗,是麻黄汤证,但脉浮弱,而非浮紧,说明人体正气虚弱,用麻黄汤则有峻汗伤正之虑,用桂枝汤则更稳妥安全。

《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如果是太阳病,发汗的原则是肯定的,但具体是用麻黄汤还是用桂枝汤,则要根据脉象确实。

有麻黄汤证,脉浮紧,用麻黄汤无疑;

有桂枝汤证,脉浮缓,用桂枝汤无疑;

若有麻黄汤证,而脉浮弱,则用桂枝汤更稳妥;

若有麻黄汤证,而脉沉弱,则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

肾炎尿蛋白的治疗

一慢性肾炎患者,女,26岁,西医病理诊断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不适合激素治疗而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曾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看过中医,也用过补肾、健脾、疏肝、活血、清利等治法,病情无改善,经病人介绍来找我治疗。

诊时见腰疼,稍疲劳,不怕冷,口稍干,下肢轻度水肿,睡眠稍差,食可,大便2天1次,不便秘,月经正常,小便黄。舌暗红苔薄黄,脉浮滑,右寸明显。

西医化验检查肾功能正常,尿蛋白3+,潜血2+,镜检红细胞6个,白细胞7,24小时蛋白定量2.3g。

处方

麻黄6g 黄芩10g

知母10g 生地15g

桑寄生15g 生石膏30g

丹皮10g 丹参、白茅根、

石苇、蛇舌草、益母草各30g

7剂。每天1剂,水煎取600毫升,分3次温服。

一周后复诊,自觉身体轻松,腰不疼,下肢水肿消。舌暗红苔薄淡黃,脉浮滑减轻。

守上方21剂,三周后复诊:身体无不适,舌暗红苔薄白,脉已和缓,无浮滑之象。尿检蛋白、潜血各1+,24小时蛋白定量1.2g。

上方去麻黄、生石膏、益母草,加桑叶、菊花、山萸肉各10g,生黄芪、山药各15g,30剂。

一个月后再来复诊,身体无不适,舌脉正常,尿检蛋白1+,24小时蛋白定量0.3g,继服上方一个月后复查,尿检正常,24小时蛋白定量0.11g。

处方

黄芩、知母、丹皮、茯苓、泽泻各10g

山药、山萸肉、生黄芪各15g

石苇、白茅根、蛇舌草、丹参各30g

12剂,做小水丸,每天2次,每次6克。

共服半年,尿检、24小时蛋白定量一直正常后停药。

按语:

慢性肾炎用补肾的机会多,本例患者也有肾虚的表现,但是,脉浮滑右寸明显,这和肾虚不符。

浮脉主病位在表、在上、在肺,主热;滑脉主痰、主热、主食滞,右寸的脏腑是肺,结合起来,应该是肺热郁闭,同时有肾虚湿热,这是补肾无效的症结所在,所以先清其肺热,方可奏效。

肾炎水肿的治疗

一男性慢性肾炎患者,41岁。

慢性肾炎病史3年,愈而复发,经治一月,水肿不退而求诊。

诊时全身中度水肿,怕冷,手脚发凉,口淡不渴,腹胀食少,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弦,应指有力。

24小时尿量500mL,尿检有蛋白3+,潜血1+,血浆蛋白66g/L,白蛋白43 g/L,肾功能正常,无胸腹水。

方用四逆散、五皮饮、五苓散合方加减:

处方

柴胡15g 枳壳10g

白芍15g 炙甘草6g

陈皮10g 大腹皮15g

猪苓15g 泽泻10g

桂枝10g 炒槟榔10g

桑白皮15g 茯苓30g

生姜皮15g 白术10g

7剂,每天1剂水煎服,忌盐。

一周后复诊,药后尿量明显增加,最多可达24小时2300mL,肿消过半,腹胀消,纳食增加,大便正常,舌淡苔白稍厚,脉沉,但弦象明显减轻,再守方一周,水肿全消。

按语:

该例水肿,证像阳虚,但脉沉弦有力,则非阳虚之征。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可见沉脉主水,同时,沉脉也主下焦、主肾,在肾炎水肿中,主肾虚较为常见。

肾虚的沉脉是沉而无力的,若沉弦有力,则非肾虚,而是气滞水停之象。

诸如怕冷、手脚发凉等并非阳虚,实乃气滞阳郁之征,考《伤寒论》中四逆散证亦有四肢发冷之证。将水肿、腹胀、四肢发冷联系起来,若再加脉弦,则是气滞水肿无疑了,故用行气利水即可获效。

若患者脉沉无力,则可以用真武汤温肾壮阳而利水。

这就是脉诊的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