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麻黄附子细辛汤——无脉症,便秘,水气浮肿,肾病水肿

 铁毛l 2022-03-02

81无脉症——颜德馨医案

患者,女,37岁。患者于1979年体检时发现两上肢无脉,血压测不到,自觉胸闷胸痛,头晕,视物模糊,游走性关节疼痛,曾发生过昏厥。后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干型),经治疗症状略有好转。1989年初病情反复,晕厥4次,每次持续5-9秒,神志不清。患者先天不足,肝肾亏虚,温煦无权,经脉痹阻,故除无脉见症之外,尚有脉道塞流之症,如胸闷头晕、昏厥之象,舌紫舌底静脉紫黑,苔薄。治以温阳宣痹,活血通脉。处方:淡附块9g,炙麻黄9g,桂枝9g,细辛4.5g,莪术9g,干姜2.4g,威灵仙15g,王不留行9g,川芎9g,红花9g,炙甘草4.5g,人参鳖甲煎丸(吞)9g。前方加减,服药3个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脉微触及,原法巩固。

按:多发性大动脉炎按风、寒、湿、热、毒而分型。因于风者多脉道鼓起,狭窄前端有跳动怒张之象;寒者主凝敛收引,狭窄远端冰冷;湿者肢体重滞无力,舌苔白腻;热者烦躁;因于毒者每有破溃之处恶血外溢。然病机仍不离乎气滞血瘀。临床治疗本病当分阶段用药:活动期用四妙勇安汤加越婢、忍冬藤、虎杖之类;稳定期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半活动期用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可据情酌用三棱、莪术、没药、海藻,甚则用水蛭研粉吞服。本例寒凝血瘀,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仿仲景当归四逆复脉之法,投药3月,诸症亦瘪,仍需续方攻坚。《经方治痹》《经方治验心血管疾病》

82寒闭便秘——温载之医案(清)

友人保襄臣之围人张茳人,极壮健,因夏日割草,途遇暴雨,周身尽湿,因而寒闭数日不大便。医认为火,用承气汤以下之.仍然不通,两目反为发赤,尚谓火重,不能即通,还须再下,但人极困意,饮食不思,睡床呻吟。余往座谈,怪而问之,述其所以。余曰:何妨,请我一治,欣然乐从。诊其六脉沉细兼迟,余曰:误矣。此乃寒闭,并非火结,所服承气汤是以水投水.何以能下?余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外加干姜以温之,遂谓明日即能大便矣。服之果然,随用理中汤调理而愈。(《温氏医杂》上册)《名医经方验案》

83全身浮肿——刘景琪医案

肺心病心衰

杨某,女,50岁,退休工人,1980620日初诊。全身浮肿已三年,气短,怕风,不能平卧已六个月.1970年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肺心病心衰,经治疗后好转。以后每年秋季发病,喘咳,气短,心悸,春暖后好转。近三年来病情加重,不能劳动,因病退休。四季均喘,浮肿长年不退,每年至×医院急诊室抢救达四、五次。自去冬病情加重,浮肿日增,已无法送至医院,端坐呼吸,颈静脉明显怒张,两脚与小腿呈橡皮样肿,皮肤粗糙呈鱼鳞状,胸腹膨满,腹围165厘米,大腿粗80厘米,小腿粗60厘米。肝大至肋下5横指,有压痛;剑突下跳动明显。听诊两肺布满干湿啰音,三尖瓣有1级收缩期杂音。须氧气吸入,每日食量不过二两,饮水不能超过890毫开,多饮则喘憋更剧。每日尿量不过500毫升。半年来每日服酉药地高辛,注射速尿、鳞茶成。曾服中药五皮饮加五苓散并加椒目、防己、车前子、泽兰、砂仁、黄芪皮等三十余剂,效果不显。近半月来伙食更少,喘憋更剧,夜不能寐,病至垂危,已备后事。化验检查:硫酸锌浊度试验(5.5),转氨酶正常,血浆总蛋白6.7%,白蛋白3.1%,球蛋白3.6%,非蛋白氮45.5毫克%,尿蛋白(+++),管型(+),红细胞(+ +),舌质紫红胖大,舌苔黄厚腻,脉沉紧。印象:水肿。辨证:太阳少阴两感,肾阳衰微,水邪泛滥。治则:温阳发散。处方:麻黄9克 炮附子8克细辛3克三剂。

二诊:尿量增加,纳增,心悸、气短、怕风好转,舌苔变薄,脉沉紧。处方:桂枝9克生姜9克甘草9克大枣8个麻黄9克炮附子8克细辛8克竹叶12克 白茅根30克桑皮9克 六剂。嘱患者家属记每日液体出入量。

三诊:浮肿大减,尿量剧增750~1750毫升。纳增,日食四两左右,咳喘大减,西药完全停用。舌苔变薄,脉沉紧。处方:二诊方加双花80克 连翘15克大腹皮12克炒杏仁9克 服十五剂。

四诊:已能自己下地活动,夜睡平卧,腰围110公分,腿足浮肿大减,喘咳止,纳增,日食八两,体力增加。苔薄白,舌质红,脉沉有力。处方:枳实9克白术18克:水煎服,日一剂。

五诊,服枳术汤二十剂,浮肿消退,食睡良好,已能坚持一般家务劳动。腹围80厘米,大腿43厘米,小腿40厘米。服药前不能穿鞋,现穿38号布鞋。肝界锁中线肋下三横指,仍有压痛。肺部无啰音,心脏杂音同前。剑突下仍跳动明显,能听到杂音。颈静脉怒张大减。化验:硫酸锌浊度试验及非蛋白氮在正常范围,血浆总蛋白6.8%,白蛋白4%,球蛋白2.8%,尿蛋白(+),红细胞(+),脓细胞少许。

此可调肺心病至为严重者,已十数日不眠不食,靠吸氧等方法维持,气息奄奄,人命微浅,服中西药久未效。初诊只用麻附辛汤,药味如此简单,剂量也不大,三剂即救起沉病。次诊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附辛汤,此汤为《金匮要略·水气病》方,为治疗阳气衰弱,大气不转所致的气分病,能通阳补中、逐饮散寒,利尿止喘效果更著,最后以枳术汤治。治疗时间不到两个月,已能恢复家务劳动,由此可见经方之妙。《经方验》

论:外感浮肿水气病,西医的确诊,不是肺心病心衰,就是肾炎。这两种病名,一听很吓人。秋凉闭其孔窍,所以秋则发病,春风泄其皮毛,所以春则病减。此是水气,风水皮水之病,治则当发汗或利小便,发汗则气降化水,利小便则水升化气,气水互化,则水不生。

84水肿肾病——刘景琪医案

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肾脏疾患,临床上以水肿、低蛋白血症、大量尿蛋白及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要表现,在中医属水气病或水肿的范畴。如为太阳少阴两感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辄收良效,曾治二例,效果满意。

邱某,男,50岁,化工厂干部,1981129日初诊。两腿浮肿,全身无力,低烧,背部恶寒,腰痛已半月。化验:尿蛋白(+ ++),非蛋白氮41毫克%,血胆固醇450毫克%,血浆总蛋白4.4%,球蛋白1.9%,白蛋白2.5%,血压120/80毫米汞柱,两腿有凹陷性水肿,眼睑轻度浮肿,尿量减少,纳呆。舌淡苔白,脉沉细。印象:水肿。辨证:阴盛外感,水气泛滥。治则:温阳发散。处方:麻黄9克炮附子8克细辛8克六剂。

1982110日诊:服药后浮肿消退,纳增,全身较有力。尿蛋白(-),血胆固醇220毫克%,血浆总蛋白5.1%,白蛋白8%,球蛋白2.1%。苔白脉沉细。上方继服三剂,又继服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经方验》

85水肿肾炎——刘景棋医案:

鞠某某,女,55岁,1982216日初诊。患“慢性肾炎”已十余年,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十年前患感冒,咽喉痛,后全身浮肿,腰痛,当时诊断为“急性肾炎”。近来浮肿较剧,胸腹膨起憋胀,气短,手背、眼睑及小腿均有凹陷性浮肿,纳呆,全身无力,腰痛,怕冷以背部为甚,下午低烧37.5℃,尿常规化验: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舌淡,苔薄白,脉沉浮。此太少两感之证,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麻黄9克,炮附子3克,细辛3克。

3剂,全身浮肿及胸腹膨胀消退,气短大减。尿常规:蛋白(十),白细胞(一),红细胞(一)。又服6剂,尿常规化验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经方验》1987115~116]

按语:本案既有恶寒发热等太阳表证,又见水肿、腰痛等少阴里证。故用麻黄解外以“开鬼门”,附子温肾阳以复膀胱气化而“洁净府”,细辛辛温,专走少阴,能行水气而润肾燥。三者合用,温散兼施,表里同治。《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86水肿——颜芝馨医案

李某,男性,年龄四十二岁。病水肿症三个月,曾先后经五皮、五苓、羌活、防风散,车前、木通等利尿药多剂,均未获效,乃延业师颜芝馨诊治。时患者忌盐已久,胃不思纳,精神疲惫不振,动则气促,目眶浮肿似卧蚕状,腹鼓膨大,按之软而不胀,两足浮肿,大便溏薄,小溲短少。察其面容苍白,舌质淡白而苔薄白,诊脉沉迟。询其起病原因,常因工作栉风沐雨,卧于湿地,兼常食冷菜冷饭。颜师根据上述情况,认为病因脾胃受困,寒湿内闭,胸痹气郁失于运行。肺失清肃,故小便少;脾失健运,故腹膨。治当温通元阳,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并治太阳、少阴。处方:生麻黄6克,厚附子9克,细辛1.5克。

二剂后汗出,溲长,气促稍平,脉迟,舌淡苔退,改用当归补血汤调元神培气血,真武汤暖肾脏去寒湿。处方:生黄芪30克,当归、厚附子各6克,茯苓12克,生白术、炒白芍各9克,干姜3克。连进五剂,肿退,腹鼓消失,痊愈。颜师曰:此病腹鼓膨大,病虽严重,幸按之尚软,若坚硬而起青筋,则为肝脏络瘀不通,非此方所以奏效。(《中医实践经验录》)《经方直解》

88水气浮肿

陈某,女,25岁。1970913日初诊。全身浮肿已4月余,腰以下肿尤甚,按之凹陷不起。腰痛酸重,溲少,便闭,四肢厥冷,面色灰黯,舌质胖色淡、苔白,脉沉细尺弱。盖肾主水,真阳虚衰,水气泛滥,流布四肢。治宜温阳利水,遵仲景法。

麻黄4.5克 附子9克 甘草5克 黑豆30克车前子12克。

5剂后,大便溏泄,小溲清长,头面浮肿先退,腰以下肿亦逊,精神转佳,面色渐润。药已中病,仍守原方,毕竟正虚,改小其制。原方麻黄减为3克,附子减为6克,继进3剂。

服药后浮肿尽消,腰冷已除,食纳转正。与金匮肾气丸缓图善后。《伤寒论医案选编》

89水气浮肿

孙某,男性,39岁。病历号238522因全身反复发作高度浮肿、尿少,伴咳喘气短、恶心,头晕,腰痛,耳鸣,四肢逆冷半年余,于196243日入院。诊见舌淡,苔薄黄白,脉沉弦,全身高度浮肿,腰以下肿重,胸腹腔积液。西医诊断:慢性肾病水肿期。

中医辨证:脾肾阳虚、肺气不宣。

先予宣肺利水、健脾温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逐渐加大麻黄量至21克,细辛6克,附子30克,服药22剂,肿消十之八九。前后共用70余剂,体重由79千克降至62千克,水湿泛滥之势已减,出现脾肾阳虚为主见症,故继投以健脾温阳之品,以真武汤及四君子汤为主,浮肿全消,又以养血滋阴之剂,病情稳定出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肾病研究组,慢性肾炎中医治疗规律的初步探讨.中医杂志,196531

按: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肺主布化,肾主蒸化。今患者浮肿兼见咳喘.四逆,头晕耳鸣,脉沉紧,当责之肺肾阳虚,故用麻辛附子汤20剂大效,70余剂肿势全消。《经方临证集要》

90下肢浮肿——龚丽娟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苓散案

焦某,男,60岁。初诊:1988123日。患者20年前患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治已愈,平时从事农业劳动,身体健康。今年10月建房,劳累过度,兼以受凉3天前下肢浮肿,两目睑亦浮肿,小便减少。当地卫生院查小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未曾服药。诊查:目睑、面部浮肿,腹胀,按之有水,下肢凹陷性浮肿。少腹寒冷,四肢不温,尿少泡沫多,食欲不振,形寒无热。苔白厚滑腻,舌质暗紫,脉象沉细。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1/HP,颗粒管型(++)。血胆固醇8.06mmolL,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2.3/3.4,肾功能正常。辨证为肾阳虚衰,水无所主,寒湿内聚。治宜:温肾散寒,通阳利水。处方:制附片10g,桂枝10g,皮茯苓30g,细辛5g,麻黄10g,川椒目10g,泽泻12g,车前子12g(包),苍术10g

二诊:19881210日。药后小便增多,面足浮肿已退,腹胀亦松,但仍恶寒怕冷,腰及少腹冷痛,苔脉如上。原方加干姜10g

三诊:腹水及腹胀均已消除,饮食转香。近3天来少腹冷痛,昨夜尤甚,疼痛难忍,捧腹呻吟,精神萎靡,无腹泻,矢气则舒。舌苔白腻而滑,脉沉紧。少阴寒湿内扰,气机不利。再拟温肾祛寒重剂投治。处方:制附片15g,细辛10g,上肉桂5g(后下),沉香3g(后下),干姜10g,台乌药10g,小茴香5g,苍术10g,白芍10g,炙甘草5g四诊:19881224日。投上药后,少腹疼痛缓解,恶寒减,四肢转温,苔厚,仍白滑腻,脉细。原法加减。上方去白芍、甘草,加玉米须30g,雷公藤15g。尿蛋白(+++),颗粒管型(++)。

五诊:198914日。服药10剂,苔白滑腻已化,怕冷消失,精神转佳。阴寒湿邪已祛,肾阳虚衰未复。再拟温肾益气、渗湿利水。尿蛋白(+)、颗粒管型(+)。处方:生黄芪128,炒党参10g,制附片10g,上肉桂8g(后下),淡干姜5g,细辛3g,苍术10g,茯苓10g,泽泻10g,玉米须30g,雷公藤15g(先煎40分钟),猫爪草15g上药服用3周,无明显自觉症状,尿蛋白(-),颗粒管型(-)。原方去干姜、细辛,黄芪增至20g,党参增至15g,雷公藤减为12g,加杜仲12g,怀山药12g,雷公藤每2周减2g,减至5g。后停服,继续调理半年,病情稳定而停药。

原按:本例为阴水证,病在肾,脉症所示,肾阳虚衰,阴寒水湿之邪阻滞足少阴。先从麻附细辛汤合五苓散温经散寒、通阳利水以消其肿;再以大剂附子、肉桂、细辛、干姜温肾逐寒;小茴香、沉香、乌药温肾调气;苍术、茯苓燥湿利水;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寒湿祛,腹痛止。但尿蛋白持续(+++),加用雷公藤以控制蛋白尿,1周后就明显减少,1月后转阴。摘自:董建华,王永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3.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8-389.《经方治验泌尿系统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