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 | 长大后,那些时常泛起的儿时记忆

 hl1bwcdm 2021-04-10

作者:夏飞雄

来源:《品读》2021年第4期


我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老家坐落在一个偏远山区的丘陵小镇。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小到在地图上要用高倍放大镜才能找到。

小镇只有一条窄窄的街道,从街的这头走到那头,也不过十来分钟。但它有着厚重的历史,就像一位坐在墙角打瞌睡的耄耋老人,沧桑的背影中也会隐藏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某些儿时的记忆,到了一定的年龄,通常会很自然地从心里的某一个角落里滚落出来。 

图片


记得我家门外横着一条河,河水清澈,泛着涟漪向北潺湲而去。大约6岁时,我那略通诗书的祖父将自家院落改为茶楼,并雇请了一位说书人。茶楼的东边是清澈的流水,而南、北、西三面都是熙熙攘攘赶集的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说书与听书的人便在繁闹的集市里寻得一处清净的世界。

书场就设在祖父院子的客厅内,墙壁上挂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灯下放着鼓架,后边一把椅子,这就是说书人的座位。屋内错落有致摆着几十张桌子,里面的人坐得满满当当。茶楼有两层,桌子上摆着瓜子、花生等,几人一桌围坐打趣。

鼓架前,前来听书的人早就等得心急火燎,昂着脖子向里面张望,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不绝于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人的业余生活本就不丰富,而这座小镇因书场的存在却变得热闹起来,真可谓书香缕缕润流年。

屋内的说书人,常常手持摇扇,在桌前来回踱步,当店内的小二端着茶壶,在各位客官面前斟上一碗,惊堂木的一声脆响,所有闲聊都在那一刻静止,听众们都托着下巴等待说书人开口。

图片


一曲江湖就此展开——多少风云逸事、江湖传说,从说书人口中流了出来。说书人或说或唱,动情处一手抡着鼓槌,一手打着快板,双眼微微眯着,一串串说辞如春雨般尽情地滋润着底下观众的心田,那情景就好似正身临其境。

故事里有刀光剑影,侠肝义胆仗剑走天涯;有书生漂泊,踏破铁鞋寻归宿;有黄粱一梦,醒来了只剩孤身一人;也有诸国纷争,八方围城终不破。这世间的纷纷扰扰,让人觉得再假也是真。

祖父雇请的说书人来来去去,但我留意到,每一位说书人,都穿着整洁。他们身上的每一颗扣子都严实地系好,每个人的衣领也都干干净净。祖父告诉我,这就是说书人,他们是一群活得清白而有尊严的人。

图片


幼时的我最爱听《说岳》里“朱仙镇交战”那段戏。记得说书人讲那段时,总会不时地参与一些角色的道白。“呔!小将岳云来也!”“说时迟那时快,但见岳云银锤摆动,严成方金锤使开,狄雷铜锤飞舞,何元庆铁锤并举,一起一落,金光闪闪,寒气逼人!八锤大闹朱仙镇,顷刻间,杀得那金兵尸如山积,血若川流,不一会儿工夫,就看见金兀术落下马来,抱头鼠窜……”

每回到了最精彩的节点,惊堂木一响,全场鸦雀无声。直到说书人的那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人们才回过神来,不由得长吁一口气。每回听罢,我还会从祖父床头拿来那本《说岳全传》仔细捧读。

到了20世纪90年代,说书之艺逐渐陵替,而失去落日余晖的小镇也日渐现出更新的光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我已听不到小时候的说书。但在喧嚣退尽的夜晚,我还是常常能够想起儿时那些既紧张又温馨的场景。


来源:夏飞雄

来源:《品读》2021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