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七绝五十六首

 欣然书斋 2021-04-10

七言七绝“以其善言情而易合于乐”,“最合于骚人之陶写”, “自唐到现在千数世纪,为之者众,好之者弥笃” (邵祖平《七绝诗论》);于其做法,“宋人犹少道及,至元明清间,始多扬扢商榷,然皆破碎不全,绝无体系”(同上),今幸有冯振《七言七绝做法举隅》出矣;素有“广西才子”之称的冯振心师长教师(1897年——1983年),名振,号“天然室主人”,17岁学诗,是我国有卓著成绩的教诲家、出类拔萃的神州古典文学专业人士、良好的近代现代骚人,有《天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等巨著流传到后世;当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时,著《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就七言绝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异者,略分如干类,先博举其例,而后综籀其法”,授于门生,周振甫、冯其庸咸得其惠。今人放下归休时闲,恭敬以习之。始写于2020年12月,在2021年4月7日完成。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放下:《安居邗江》

子舍邗江已九秋,鸿飞月夜向麟洲。

无如把酒陶公菊,却与邗江伴白鸥。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2,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放下:《手机》

低头点划小银屏,一点银屏阿堵零。

信息充盈屏点看,刷屏打卡眼花停。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3,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放下:《望云间》

凌晨落雨湿天桥,踏步天桥断凤箫。

已去云山涟映水,云山还绕曲云飘。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4,如:唐李益《度破讷沙》: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放下:《近春》

雨湿阶前苔藓绿,楼旁竹径鸟穿鸣。

空闻东帝初怜柳,惟见天和柳眼惊。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5.,如: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放下:《梅雪》

去岁寒冬六出无,幽香蜡木透南隅。

今时朔气连风晚,夜裹香云六出图。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6,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放下:《窗下腊梅》

前时曼舞空花地,素裹青松蜀岭横。

今日幽香枝弄影,临窗月沐晚风明。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7,如:唐杜甫《解闷》: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放下:《故乡荷塘》

离愁梓里九含春,梦见池边老树真。

今日西湖舟橹起,谁知莲叶水沾身。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8,如:唐李白《苏台怀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放下:《金陵怀乡》

梓里荷塘映彩云,轻舟绿浪橹波纹。

只今惟有芙蓉月,照影平湖白鹭君。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9,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放下:《上班与邻家告别》

雨雾濛山下竹西,晨明点卯候车黎。

乡间老友如相问,小隐朝阳独舞鸡。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10,如:唐高适《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放下:《江边飞鸥》

长桥雨霁毂轮飞, 荻叶江风舞断矶。

借问沙鸥何处暖,滩头日照有春辉。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11,如:唐杜牧《秋浦途中》: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放下:《雪天闻香》

檐铃风细响无眠,落雪梅花笑向天。

试问颛顼含有恨,谁知青帝暗留仙。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12,如:明陆容《题画》: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放下:《思休归》

临窗文竹挺生青,伏案经年白发龄。

几岁还侬闲处日,逍遥访戴点银屏。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13,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放下:《银屏接江南》

三湾隋柳接长江,塞北江南若隔窗。

鼠键谁敲连万里,银屏一望笑吴腔。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14,如:唐李商隐《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放下:《无题》

鼠去牛来自奋蹄,瘟风除夕阻红醍。

如何故里团圆夜,尔许高堂福禄齐。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15,如:宋项安世《夜雨》:

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放下:《办公室里赋诗》

临窗玉案舌多声,浪里孤吟散帙情。

意欲花笺飞落墨,如何得句两牵萦。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16,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放下:《腊梅》

冷蕊寒风雪裹情,濛笼曼舞独冬生。

何如霁色香飘远,转首金钟一点横。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17,如:唐王翰《春日思归》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

放下:《垂钓》

柳眼轻风社客飞,湫湄垂钓鳜鱼肥。

不知白鹭常飘落,几次抽窝顿口非。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18,如:唐贺知章《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放下:《 鲤飞莲花》

碧叶田田水戏鱼,红衣片片浪猗欤。

不知赤鲤飞将出,落瓣香谁一赋予。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19,如:唐王涯《塞下曲》: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放下:《采菱》

菡萏娉婷伴绿荷,蜻蜓点缀曳婆娑。

不知弄水船头湿,只见红裙采芰多。

第20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20,如: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放下:《世界疫情(美国)》

寒冬疾疫漫空悬,域外风尘乱世传。

蔓草不知危局势,西方犹闹示威天。

第21法: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21,如:唐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放下:《冶春早茶》

竹西早膳烫蒸炖,蟹粉狮头呡玉樽。

翡翠烧梅仙馔有,不知谁入易牙门。

注: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好调味,很善于做菜。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所以他被厨师们称作祖师。

第22法: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22,如:唐李商隐《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放下:《栀子花》

临轩栀子未开花,木厌霜浓节序遐。

但觉东君明日到,不知故旧与同嘉。

第23法: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

23,如:唐张继《与贾岛闲游》: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放下:《梦》

晨风暮雨洒江天,远塔钟声夜梦牵。

梵呗祇园光四溢,亲聆弘法有无员。

第24法: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24,如:宋俞桂《溪流》:云脚才行又复开,一声隐隐只空雷。家僮忽报溪流涨,知是前村落雨来;

放下:《林中》

鸫影黎明向北飞,银光湛露正生威。

晴曦转瞬升熏赫,知在林中步绿薇。

第25法: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25,如:宋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

放下:《北岭归作》

北岭风寒塔外声,阳坡百草未发生。

不如握管临窗案,散帙如心养骨清。

第26法: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26,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邵阳日影来;

放下:《办公室感慨》

蔓草滋生上一堂,酸风迷魄妒兰乡。

衰颜不及残花色,抹粉烦言竟日装。

第27法: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27,如: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放下:《居家填词》

疾疫牵缠乱世氛,何须域外赏春云。

蜃楼殊景迷人处,不及唐风送馥芬。

第28法: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28,如:明张羽《题陶处士象》:五儿长大翟卿贤,彭泽归来只醉眠。篱下黄花门外柳,风光不似义熙前。

放下:《西湖泛舟》

东方晴霁雨飞西,柳翠青烟锁大堤。

水影六桥舟橹慢,清流不似梓乡溪。

第29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29,如:唐张祜《听筝》: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寒云一夜风;

放下:《看广场舞》

漫道人生再少无,晨鸡起舞古稀姝。

分明又若青童笑,放纵诗心踏旅途。

第30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30,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放下:《惑》

月影临轩散帙时,明灯案几茗茶思。

书中劝学求功业,分明江湖此事疑。

第31法: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31,如:唐白居易《观游鱼》: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放下:《感慨》

风尘扰扰各东西,名利横空攀比齐。

一种软红恬淡乐,他人嗜欲入痴迷。

第32法:“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32,如:明夏寅《春夜曲》:宝鸭烟消几缕香,月移花影过长廊。春情一种无聊赖,自起烧灯照海棠。

放下:《闻梵音感》

梵曲虚空激荡声,焚香瑞气见虔诚。

心平一种忧时切,致远勤修过此生。

第33法: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而第四句则其所忆之事也。33,如:宋欧阳修《过中渡》:得归还自欲淹留,中渡桥边柳拂头。记得来时桥上过,断冰残雪满河流,。

放下:《到市区》

晨车北向旧经行,一路花开柳翠明。

忆得前时花未绽,风寒白雪鸟无鸣。

第34法: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

34,如:李商隐《宫词》: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放下:《思念》

凭窗皓月独听琴,弄影风摇碎叶林。

莫向飞云堪眺望,江城正在奏南音。

第35法:“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则先说明其意者也。35,如:唐郑谷《席上赠歌者》: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放下:《舞乐惊天》

乐曲惊天月落更,闲身媪妪舞姿平。

明时后虑无烦事,莫向嫦娥送物情。

第36法: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36,如:唐杜牧《题城楼》: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放下:《姑苏》

阴云塔影望江楼,极眺南方倚牖愁。

不用弦声牵旧忆,闻钟夜宿剑池鸥。

第37法: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其所道之语也。37,如: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放下:《智能手机》

银屏微信万山穿,塞北江南李谪仙。

若问琼浆宵夜饮,须臾酒宴景移前。

第38法:“说”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说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说之事也,38,如:唐张祜《退宫人》:开元天子掌中怜,漂泊人世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

放下:《曾经》

唐风宋雨润书田,梦句晨吟已忘年。

长说虞庠诗讲授,吾心入境必穷研。

第39法:第三句末结以“无一事”或“无个事”、“无他事”、“无别事”、“闲无事”、“浑无事”三字,以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39,如:元高明《题青山白云图》昨夜山中宿雨晴,白云绿树最分明。茅庐早起无他事,去看南溪新水生。

放下:《日常》

临轩远眺晓阴晴,塔影飞云树杪平。

玉案晨昏无一事,雕虫觅句老怀生。

第40法:第三句以“无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40,如:唐李商隐《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闺婿,辜负香裘事早朝;

放下:《感》

自古唐风简纸储,如今汉学白衣虚。

无端笔墨生疏字,按键银屏变见书。

第41法: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41,如:唐韦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放下:《踏青》

布谷声中日暖风,桃花汉服笑和融。

怡情只有春光好,依旧香笼十里空。

第42法:“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42,如:唐韩愈《初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放下:《年年看乌鸫黄雏》

春来百舌动听风,飞影窗前向远空。

最是阳和频往复,年年有几羽苍穹。

缘起: 家中楼房装空调处,有乌鸫小巢。每年都会来孵化3-4只下一代。按照民间的说法,鸟雀能感知地气,一个地方有没有地气,能不能兴旺,它们能提前感知到,所以不好的地方它们不会去筑巢,更不会去孵化小鸟。

第43法: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字、“犹”字、“又”字等以呼应之。43,如:李商隐《代赠》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放下:《临窗远望天中塔》

雕虫自赏独凭楼,塔影云天近佛愁。

总把空心观寂静,犹如祇苑上慈舟。

第44法:“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44,如:唐杨凌《明妃曲》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驮弦管向阴山。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向单于照旧颜。

放下:《辛丑年看樱花》

辛卯平山接踵临,樱花汉服月羞今。

风师纵有千钧力,偏爱轻摇似雨吟。

注:辛丑年辛卯月即农历二月

第45法:“纵”字用在第四句首者。45,如:唐王维《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放下:《春神也无奈》

百卉春来次第香,千家老去梦魂茫。

浮生不若苍松寿,纵得东君助可常?

第46法: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申明其相似之点也。46,如:唐王维《送沈子》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放下:《感》

伏案爬皴卅载空,耽诗况味各无同。

惟思写意如秋叶,洒落归根几度风。

第47法: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47,如:唐杜牧《过勤政楼》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放下:《颐和楼伴母》

晨凉鸟语几晴山,绕膝茱萸月伴湾。

但有春风萱草健,时时扇枕惜苍颜。

第48法:“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48,如:唐刘禹锡《杨柳枝词》: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

放下:《清明》

燕语苗青踏翠微,扫松一路柳依依。

幽怀洒酒垂先逝,惟有慈怜故宅闱。

第49法: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49,如:唐李益《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欲落旋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放下:《看电视剧向先烈致敬》

沙场碧血寄他年,故国丹心倚九天。

一自拳拳承诺誓,几番风雨又春妍。

第50法: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50,如:唐韦庄《鄜州寒食》: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放下:《归来》

樱花落雨踏青来,草色生烟向夕回。

好是雕樑飞燕语,轻风晧月酒三杯。

第51法: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51,如: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放下:《春夜》

隔岭空书寄塞边,春来双燕柳笼烟。

若为月牖惆然夜,锦被焚香独自眠。

第52法:第三句以“等闲”二字作起者。52,如:唐令狐楚《少年行》:宋俞桂《江头》:渔浦山边白鹭飞,西兴渡口夕阳微。等闲更上层楼望,贪看江潮不肯归。

放下:《电视扰民》

夕落西窗绿树昏,邻家振响实嚣喧。

等闲妨了骚人念,搁笔何如蹀踱烦。

第53法: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53,如: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放下:《无题》

闲听一曲动梁尘,莫问谁家唱惜春。

正是踏青天气好,西湖垂柳待情人。

第54法: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54,如:元杨维桢《张士诚席上作》:江南岁岁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江山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

放下:《情志》

稼轩豪放志山川,子美文章赋史传。

如此风情如此墨,浮生一醉向青莲。

第55法: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字或“数”字、“几”字,皆计算字也。55,如:唐李涉《登山》: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一日闲。

放下:《看樱花》

三月平山有艳阳,霞云遮路綵衣妆。

樱花雨落惊鸿步,又踏春回一袖香。

第56法: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字连缀之。56,如:唐白居易《直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放下:《归友宴聚》

同侪雅宴一杯霞,久已相离话几家。

兴致时来迎夜月,风流子唱浣溪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