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斯福新政真的有效吗?

 嘟嘟tpihqqzqzj 2021-04-11

本文节选自美联储前主席、“经济沙皇”艾伦·格林斯潘的著作《繁荣与衰退:一部美国经济发展史》

衡量罗斯福新政的效果,最真实的评价标准并不是这项社会运动在推动政治联盟方面取得了多少成绩,而是这项运动是否把美国带出了经济大萧条的困境。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罗斯福新政收获的更多是负面效应。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富兰克林·罗斯福

尽管在1935-1936年,在罗斯福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但这种复苏很快失去了动力。

1937年5月,短暂的复苏达到顶峰,而此时的就业率仍未达到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当年8月,经济再次开始走下坡路。这一轮大萧条比摧毁了胡佛的那一轮还要猛烈,全美股票价值减少了1/3以上,企业利润下降了50%,失业人口达1000万,相当于全美劳动力人口的20%。

到了1939年,即罗斯福任期的第6年,失业率甚至比1931年还要高。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街头

现在的经济学家尖锐地把当时发生的情况称为“罗斯福衰退”。就连当时罗斯福的财政部部长、也是罗斯福的挚友亨利·摩根索也曾在众议院发言,暗示罗斯福新政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我们曾试图扩大开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开销都要大,但这些支出没有发挥任何效用……我希望看到人们找到工作,我希望看到人们衣食无忧,但我们从未兑现我们的承诺……这一届政府就任已经8年了,现在的失业率和我们刚上任的时候一样高……而且债务已经堆到天上去了!”

▲胡佛总统并非无所作为

平心而论,罗斯福最成功的改革项目(对银行业的改革)方案其实是从前任总统胡佛那里继承而来的。而许多真正由他本人发起的政策根本不具备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即使这些政策在短期内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兴,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对经济起到了破坏作用。他导致整个国家陷入第二轮大萧条,也导致大萧条在美国持续的时间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长。

罗斯福真正的贡献在于他给予了国民信心。在胡佛感到绝望的领域,罗斯福似乎都有不可抑制的乐观:对他而言,每片乌云背后都有阳光,每个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汉密尔顿曾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写道:“判断一届政府的好坏,最主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其领导人是否充满活力。”罗斯福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出色。他本能地意识到,从政治意义上来说,采取行动(哪怕是错误的行动)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他的想法通常都是即兴而为,充满矛盾、没有规划。

他在新政中犯下了无数的错误,他倡导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就是一场灾难,因为他试图用固定物价和行政立法去干预经济的运行。但无论如何,面对美国群众这样愿意解决问题的群体,罗斯福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全心全意开展社会实践的领导人,并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

▲战时巨量的军工生产保障了企业利润和就业率

但在经济层面,新政的作用非常值得商榷。真正让美国经济走出绝望困境的不是罗斯福新政,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罗斯福在这场大战中的坚强领导,有力地弥补了他在国内政策的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