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复命”是什么意思呢?

 红万寿 2021-04-11
《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复命”是什么意思呢?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译文:

达到无知无欲的极点,守静到纯一的程度。

万物都在运行,我从中看到它们向本源的复归。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其根本或原点。回归根本是事物的守静,这叫返回生命的本来状态。返回到生命的本来状态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懂得客观规律并遵循规律则有谦卑之明。如果不明白、不坚守住这些自然规律,而强作妄为,则必定会招致失败、灾难和凶险。

懂得守静复命这个客观规律则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就能做到公正坦荡,做到了公正坦荡就具备了众人归附的王者之德,王者之道则合乎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法则就合于大道,合于大道则能长久永存,终身都没有危险。

《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复命”是什么意思呢?

感悟:

1、老子在本章中主要讲道的格局和境界;每个人的格局和境界不同,所呈现的道也不同;有怎样的一颗心,就有怎样的道,自然就有怎样的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致虚”与“守静”,分别对应“明心”与“净心”。得道之人只有提升心灵品质,捐情去欲,无知无欲,五内清静,虚到极点则静到纯一,无丝毫妄见、妄动。我们的心合乎于道,才能守得住内心深处那份清静,不轻易被左右,才会体验到道赋予我们身体的生命力。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生长、发展、壮大、回归、再生长的过程,是道之所常行,是循环往复的客观规律。

2、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要能认识到事物的客观规律,知道遵循客观规律,依道而行,虚心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不骄不躁,以一颗赤诚之心感受事事物物带给我们的人生真谛,这种人是真正高明的人。

3、“常”就是自然法则,客观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恃智而无视客观律,是致命的自负;治理国家、企业经营如果不认清客观规律、不顺应客观规律,决策上就会陷入主观武断和妄作,就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和损失,甚至灭顶之灾。“反者道之动”。世间千变万化中那个不变的就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

《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复命”是什么意思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