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书 · 套装丨0411

 Ranger 2021-04-11

《战争与革命年代的俄国与苏联

作者:多人
--------------------

图片

图片
内容简介
图片

《走向火焰:帝国、战争与沙皇俄国的终结》

1904~1920年的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沙皇身边一些思虑深远的人认识到俄国在德国显著军事优势下的脆弱性,伟大的俄国需要采取决定性行动的声音仍然占据了主导。俄国统治者们认为,1914年俄国加入战争的决定是在保卫国家未来,实际上它带来了诸多问题,并对20世纪的俄国和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走向火焰》以俄国为核心研究对象,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世界史视野下俄国革命发生原因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俄国视角。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1812年夏天,欧洲的主宰者拿破仑率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军队进军俄国,相信他会横扫面前的一切事物。然而,他的帝国不到两年后就沦为废墟,俄国则赢得了胜利。这是第一本深入探究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关键角色的历史著作,再现了两大帝国之间前所未有的史诗性战斗。

《冷战》

扣人心弦的年度非虚构作品,让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世界在毁灭边缘时的情形。这是你看过所有间谍恐怖小说的真相:为什么美国和苏联陷入高度僵持;我们曾经离核灾难有多近;当时的领导者们,从斯大林到毛泽东,从里根到戈尔巴乔夫,心里都做何打算;情报人员如何密谋,以及东德度假者如何推动了柏林墙的倒塌。这是一个关于危机谈话、借口、暴君和权力争斗——以及普通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

《午夜将至: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

记者迈克尔·多布斯用时两年时间探访古巴、俄罗斯、美国等国,搜集和查阅英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的档案资料,全面地还原赫鲁晓夫、肯尼迪和卡斯特罗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真实面貌,如赫鲁晓夫企图摧毁美国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计划,古巴境内苏联核弹头的处理办法,以及一架迷路误入苏联上空的U-2侦察机的精彩故事。本书一经出版,便在欧美国家获得广泛的赞誉,荣获《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和《圣路易斯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在这部研究战后初年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中,基思?罗威描绘了一片仍然被暴力缠绕的大陆,在那里,有相当部分民众仍未相信战争已然结束。他勾勒了道德败坏的沦亡景象,以及永不餍足的复仇渴望,这是长期冲突的后遗症。他描绘了种族清洗和国内战争,这些事件撕裂了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他还描绘了重新建立的世界秩序,最终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带来稳定。他告诉我们,上述情形存在于整个欧洲——东欧如此,西欧亦然。

《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

本书全景式地记述了二战中最有才干的将领、苏联红军传奇人物朱可夫元帅的一生。作者根据朱可夫本人未经删节的回忆录以及近年来公开的苏联档案,对朱可夫从一名农家子弟到成长为传奇人物的波澜起伏的一生进行了精彩记述。本书材料详实,叙述简洁,评论公允,拨开了围绕朱可夫的夸大之词,揭示了围绕朱可夫生活和事业的许多生活,并在他与斯大林、赫鲁晓夫及艾森豪威尔的关系上提出了新的洞见。作为一部权威性的传记,它恢复了朱可夫在20世纪军事万神殿中的应有位置。

图片

◆  ◆  ◆  ◆  ◆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作者:多人

--------------------

图片

图片
内容简介
图片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横跨四大洲,20多个国家(地区)回顾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历史。多位北大亚太研究院的名师学者共同撰写,是一套大家写给大家的中外文化交流通史读本。每位导师都着眼于自己的专攻领域,以严谨、科学的方法梳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演进,分析不同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多方面多层次发展情况,帮助读者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文化的概貌,把握其中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本套书内容丰富,资料可靠,是中西方历史交流爱好者、学生、职场人士的极佳读本。

作者通过清晰梳理文化与文明、文化交流与文明交汇几个概念的内涵,厘清文化交流的特殊状态及它的“作伪”与“误读”,描述了全球化中中国作为文化交流旗帜及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历史给予了一个清晰的描绘。

图片

◆  ◆  ◆  ◆  ◆  ◆

《现代战略之父哈特爵士战争战略经典代表作

作者:李德·哈特爵士

--------------------

图片

图片
内容简介
图片

《战略论:间接路线》在西方战史研究中具有崇高地位,是军事理论的必读书。因为此书,李德·哈特被西方奉为“军事理论教皇”。在《战略论:间接路线》中,李德·哈特以深厚的军事理论和战史研究功底,通过分析世界历史上自希波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30场战争、280多次战役,得出一个结论:间接路线战略是最具效果、最为经济的战略形式。看似最远和最弯曲的路线,往往才是真正的“捷径”。在任何竞争中,只有击败对手才能获胜。而在未克服对手的抵抗之前,应首先减弱他的抵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其引出自己的防线之外。这就是间接路线战略的精髓所在。因此,“间接路线”不仅是战争的定律,更是一个哲学上的真理,在战争之外,于人类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是一部独特的二战史,大部分来自李德·哈特在纽伦堡对德国高级将领的审讯记录。

李德·哈特全面、公正地将与布卢门特里特、伦德施泰特、托马、克莱斯特、海因里希、一曼陀菲尔、施图登特等德国将领的谈话汇集起来,删繁就简,并在记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他让德国将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叙述者,这就是所谓的“山的那一边”——指代德军在二战中的心理和各项军事方针,由此本书记录的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的证据,读者也能从德国将领的描述中感受当时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本书具有相当的可读性,精彩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是世界著名军事史学家、现代战略大师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详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与各方战略战术的运用。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欧洲列强集团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国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壕沟阵地,成为列强意志拼搏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破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战场,试图打出世界新秩序的黎明。

兵灾遍及亚欧非三洲,炮火烟硝中,旧帝国纷纷解体,欧洲的权力格局亦随之改变,然而这场号称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造成的结果,竟是下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着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具通盘关照的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着。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