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的堂兄

 写乎 2021-04-11

作者:李蓬(四川南充)

楚汉相争,刘邦由弱变强,逐渐挽回败局。两人相持不下,于是划鸿沟为界,相约休兵罢战。但这时项羽已是兵弱将寡,他的一个族人兄弟项灵建议说:“现在虽说人心归汉,但刘邦也有一个致命弱点。他贪酒好色,难以服众,且韩信、彭越二将各怀心机,我们不妨双管齐下,一面派人说服刘邦,表示大王愿意臣服,一面让人策反刘邦部下,瓦解人心。”项羽不觉皱眉说:“刘邦这厮极不守信,当初假意服我,结果还是生了反心,只怕他会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未必信我。”项灵说:“战场上本就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难分,只要赢得一时契机,就能反败为胜。更况说服刘邦我有两条法码,一则大王乃守信之人,这一点刘邦也知道,二则我已探得一人,只要那人肯出面,必能说服刘邦。”项羽大喜,迫不及待地说:“那人是谁?快快找来!”

项灵说:“此人名叫刘国,乃是刘邦的堂兄。刘国比刘邦要大十多岁,刘邦小时顽皮,犯了过错怕挨打,没少到堂兄家里避难,甚至吃住都在堂兄家里。刘国曾在泗水开酒店,刘邦当泗水亭长时便经常去照顾堂兄的生意。只是后来刘邦犯难,刘国怕受牵连,这才逃到荥阳。霸王你想,刘国为了刘邦颠簸流离,他刘邦若不买帐,传出去还不寒了汉将之心。”说着项灵命人叫来一个年近七旬的老者,正是刘国。项灵向刘国说明项羽的用意。刘国听了直摆手,连说:“我不是他的什么堂兄?只是碰巧都姓刘而已。”项灵说:“你就不要再隐瞒了,我都已打听得清清楚楚。这事你若能办成,不只是为了霸王,也是为了刘邦,更是为了天下老百姓。你想,若真个楚汉继续相争,胜败犹为可知,到头来两人必有一人伤亡,而且老百姓会受更大的灾害。若是两家就此握手言欢,汉王与霸王必也无恙,这岂不是皆大欢喜之事?”刘国还想辩解,抬头却看到项羽两眼如炬。他知道项羽杀人如麻,暗想若不答应只怕会立刻就死,于是只好同意试试。项羽大喜说:“事成之后,少不了千金谢你。”

项羽担心刘国言而无信,便命项灵一同跟去,并密令项灵:“事急以刘国为质,以求脱险。”两人来到汉营,求见刘邦。刘邦听说刘国来找自己,一怔,旋即下令:“刘国岂会是我堂兄?冒充王戚,理当斩首。将两人捉住,即刻处死。”这时闪出萧何说:“且慢。”刘邦说:“你我都是从沛县出来的,难道还不熟悉我老家的底细么?”萧何说:“我当然知道,不过众将士知道吗?”原来诚如刘国向项羽所言,他并不是刘邦的堂兄。当初刘国的确曾在泗水开店,而且酒水上好。刘邦就是滥饮之人,见有如此好酒,加之离家百里,孤独一人便把吃住都搬到刘国的酒店之中。别人感到好奇,问刘国缘由,刘国信口说自己是刘邦的堂兄,他不过是扯虎皮拉大旗,为自己生意着想。

刘邦得知情况后把刘国笑骂一顿了事,以后刘国便以好酒好菜供养刘邦,且不收钱。这事很快就传开了,萧何时在沛县为吏,与刘邦私交甚厚,问起此事,刘邦便曾实说。后来刘邦起义,刘国害怕株连自己,于是逃到荥阳。岂料项灵无意之中打听到了刘国,还将这事给当了真,便将刘国推荐给项羽。刘邦于是听从萧何建议,让刘国两人进来。刘邦以堂兄之礼敬奉刘国,假意同意他的要求,同时表示希望项灵一人回去转达自己的意愿,让刘国留在汉营供事。项灵恳请仍让刘国回去复命,待请示霸王之后再作定夺。刘邦故作沉吟片刻,说:“好吧,当年霸王设宴于鸿门,我尚未回请。在下愿在荥阳设宴,希望霸王准时赴宴。”项灵答应而去。刘国做梦都没想到刘邦居然会认自己为堂兄,回头又想:当年刘邦虽然喜欢混吃混喝,但为人却最仗义,这次必定是为了报答我当初的款待之情。

两人回到楚营,进去向项羽说起这事。项羽听说刘邦要设宴款待自己,想起鸿门宴上刀光剑影,不觉有些迟疑。刘国说:“霸王无疑,我堂弟最是诚恳守信之人,不会有他。”项羽本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之人,听了刘国之言,便决定前往。这时闪出项伯说:“霸王不可,当初我就是误听刘邦之言,这才酿成今天之祸,愿霸王不要重蹈覆辙。”当年鸿门宴上,项伯智救刘邦,坏了范增之计,为项范离心埋下了伏笔。后来事情发展果如范增所说,项羽大为后悔,虽然没治项伯之罪,但也心下恼怒,对他疏远。这次见项伯出言相劝,遂淡淡地说:“这事本王自知,叔父不必多言。”但项羽毕竟信不过刘邦,心想自己已无勇士可随,不比当年刘邦尚有樊哙,若是带上大批士兵,必然为刘邦耻笑,自取其辱,倒不如索性做得干脆一点。同时他又暗地叫项灵跟紧刘国,以防不测。

当晚,项羽三人来到汉营,见营外除了正常值勤人员外,并无埋伏。刘邦与萧何等人将项羽迎了进去。刘邦笑着说:“今日相聚实在难得。当年鸿门宴未曾回请,又幸喜霸王为我找到堂兄。过去我唠叨堂兄甚多,自起事以来,我便一直惦记他,总算托霸王之福使我兄弟得以团聚。今天咱们只叙旧,不谈公事。这次宴上,我也仅请了沛县几个旧识,连张良都没让他参加。而且所请之人都是文臣,以防武人做事鲁莽,坏了气氛。”项羽最忌就是张良,当年若不是他,只怕范增之计得手,即便自己事后责怪,也不至于出现如今的分庭抗礼之势。没在武臣在座,当然更不会出现“舞剑”之举。项羽于是与刘邦开怀畅饮。两人俱是酒量了得,难分上下,众人看得直咂舌。喝了整整一夜,项羽始有醉意。刘邦吩咐项灵与刘国小心侍候项羽回楚营。

再说项羽走后,刘邦一反常态,立即封韩信、彭越为王,向众将士许诺事成之后必有重赏。韩信、彭越诸人都知道刘邦的为人,先前与楚军厮杀还挺卖力,但也知道若真是让刘邦一统天下,他必然会反过来对付自己,是以众人在胜败转机之后迟迟不愿动兵。韩信、彭越等人受封后,便有自己的属地,即使有什么不测,那么他们也可以在属地上养兵起事。他们于是与英布等人秘密商量调兵,赶赴荥阳。却说项羽回到楚营,酒也渐渐醒了。而他在汉营中所发生的事却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对刘邦的礼遇赞口不绝,自不会提防刘邦。项伯得知后大惊,连忙苦劝项羽,说刘邦之言实不足信,都已上过当了,岂可再上当。项羽却说:“眼下我们得先召集失散将士,一同带回江东苦修,相时而动。若是现在就加紧练兵,只怕刘邦会有所知觉,必然会先发制人。”但还没等到项羽聚齐将士,便有探子来报,说是刘邦各路大军已进逼荥阳,明里是与刘邦会师,实则是对楚项进行围困。项羽半信半疑,勉强结集军队候在那里。岂料汉军来势甚猛,项羽很快就被战败。项羽心下愤怒,便欲杀刘国。项灵反过来又劝说他:“事急矣,刘国这人不妨先留着,以后也好与刘邦有谈判的筹码。”

这时项伯再次进言说:“霸王不可相信项灵所言。刘邦连他父亲都不在乎,又岂会在乎一个堂兄。”先前项羽曾俘获刘邦之父,告诉刘邦说,若刘邦再不投降,他就要烹杀他的父亲。当时刘邦说:“过去我俩结为兄弟,我父即你父,如果你要煮了他就请分我一杯粥。”这事一直作为楚项声讨刘汉是无赖的依据,可是刘汉的手下不管这些,依然效忠刘汉。项伯主张杀死刘国,项羽就偏偏不杀。项羽一面派人责备刘邦屡次失言,一面率队后退。不知不觉到了垓下,这时韩信早已候在了那里,专等项羽入瓮。然后在夜里派人四处唱起楚歌来。项羽大惊,只得再次带领亲信逃走,最后在乌江成了孤家寡人,无奈之下,只得拔剑自刎。由于项羽走得匆忙,刘国并没有派上用场。项伯痛恨刘国帮了倒忙,便想杀死刘国。但这时刘邦很快就攻了过来,他见了项伯,哈哈大笑,连忙叫项伯住手。项伯此时已成为砧板上的肉,只得罢了。刘邦笑着说:“若非项伯,本王也没有今日。”

刘邦于是封项伯为射伯侯,并赐姓为刘。在古代皇帝赐姓原本是莫大的殊荣,但刘邦用心险恶,因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也就是说项伯及其子女,以及他的所有后辈都不能与刘氏家族成婚,那么之前刘邦与他所定的儿女婚约自然解除。再说刘国本来就是个小人物,他不懂得什么规矩,见刘邦救了自己,便显得忘乎所以,仍以刘邦堂兄自居,还向刘邦讨官。刘邦表面答应,暗里却将他杀了。有些将官见他不念兄弟之情,对他更加提防,而刘邦见众臣对自己做事遮遮掩掩,便也生疑。渐渐地,君臣生隙,最终酿成汉初屠杀功臣的惨剧。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