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4-11

阴阳学说

原创医路风尘2021-04-10 22:16:50

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中医学以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及自和规律,认识和说明生命、健康和疾病。

阴阳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变化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变化,形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阴阳学说融入中医学理论体系,广泛应用于阐释人体的生命运动,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阴阳的概念与归类

(一)阴阳概念的形成

人类对自身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特别是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最大的太阳出没、月亮变化等明暗交替的天象观察,由此形成阴阳最初涵义,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二)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的两种基本属性,既可标示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又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

(三)阴阳的特性与归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其中最基本规律是: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基本形式是:消长与转化

对立制约: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 如:寒热、水火

互根互用:阴阳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如:精气、气血

交感互藏:交感:阴阳相互发生作用

互藏:阴阳双方都蕴含着另一方

消长平衡:阴阳数量多少发生变化,可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消长与转化是事物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消长(量变)是转化的前提,转化(质变)是消长的结果。

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一)在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1.脏腑形体

上下表里: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脏腑划分一一五脏属里为阴、六腑属表为阳

腹背四肢:腹背四肢内外划分: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表里组织:体表属阳,然皮肉为阳中之阳,筋骨为阳中之阴;再分则皮肤为阳中之阳,肌肉为阳中之阴; 筋为阴中之阳,骨为阴中之阴

五脏: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

2.经络系统的阴阳属性

(1) 十二正经:手足阳明、少阳、太阳经;手足太阴、厥阴、少阴经(阳少太,太厥少)

(2) 奇经八脉: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跷脉与维脉,行于身之内侧者,称阴跷、阴维; 行于身体之外侧者,称阳跷、阳维

(二) 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1 .六淫之中,风邪、暑邪、火(热)邪一一阳;寒邪、湿邪一一阴(燥邪不分)

2.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 ;主要表现形式一一阴阳的偏盛偏衰和互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三) 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1. 辨证分阴阳: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2. 四诊分阴阳:面色鲜明、声音高亢为阳;面色晦暗、声音低微为阴

(四)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1 .指导养生:“法于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确定治疗原则:阴虚,阳病治阴;阳虚,阴中求阳

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1) 药性:寒、热、温、凉,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2) 五味:酸、苦、甘、辛、咸;辛、甘、淡三味属— 阳,酸、苦、咸三味属— 阴

(3) 升浮沉降药:性多上升发散属一一阳;沉降之药,其性多具有收涩、泻下、重镇属一一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