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水火为阴阳之征兆;左右为阴阳之道路
阳——火——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
阴——水——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相对性:比较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事物阴阳属性也会变化
(1)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如,白天为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为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2)阴阳的相互转化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
2、绝对性:当对立面固定不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
1、含义:
(1)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2)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
举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二)阴阳互根互用
1、含义
(1)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2)互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又相互滋生,相互为用。
举例: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三)阴阳的消长
1、含义:阴阳双方数量或比例上的对比变化(量变)
2、与制约相关: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3、与互根互用相关: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
例如:春天到夏天:阴消阳长;秋天到冬天,阳消阴长
(四)阴阳的转化
1、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方向转化(质变)
2、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3、条件:“极”“重”“甚”。即事物发展转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
举例: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甚生热,热甚生寒”
“重阴必阳,重阳比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关于精或气是宇宙万物本原的认识,对中医学中精是人体生命之本原,气是人体生命之维系,人体诸脏腑形体官窍由精化生,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由气推动和调控等理论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精气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人类为自然万物之一,与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化生之源;运行于宇宙中的精气,充塞于各个有形之物间,具有传递信息的中介作用,使万物之间产生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