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花岗 英雄岗》王礼民

 作家文坛 2021-04-11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那年10月,我到深圳参加一个会议,利用在广州换乘的机会,专门抽时间来到广州先烈路的黄花岗公园,著名的辛亥广州起义死难七十二烈士就安葬在这里。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打响了,起义军在总指挥黄兴的率领下,一举攻入清政府在广州的两广总督署。清军发起反扑,革命党人分几路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终因敌我悬殊,寡不敌众失败。100多名革命党人有的英勇牺牲,有的被俘后慷慨就义,鲜血染红了广州大地。后来,同盟会人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将收集到的72具革命者的尸体葬在了沙河马路旁的红花岗。黄花岗时名红花岗,潘认为,“红花”不如“黄花”更能代表烈士志节,遂将“红花岗”易名“黄花岗”,黄花岗由此声名远著。
  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一举推翻了清王朝。1912年,刚建立的广州军政府决定增修黄花岗墓,但因孙中山讨袁(世凯)失败而被搁置,直到1920年,工程才得以继续进行。1921年,烈士墓亭,纪功坊等先后落成。1935年,又增建了黄花亭、西亭、正门等,形成如今规模。
  黄花岗公园占地13万平方米,背坐西北而面向东南。公园正门是一座由青石建成的三拱门牌坊,巍峨磅礴,气势恢宏,透射出庄严和威严,令人肃然起敬。石坊上方,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嵌金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昭示着先烈们的浩然正气永存,与日月同辉。
  步入大门,一条长约200米的墓道直通七十二烈士墓碑。两侧,柏树苍翠,犹如威武雄壮的士兵默然肃立为先烈守灵。我心情沉重,缓缓前行,一座拱桥横卧眼前。桥面有一条条细密的石板砌成,行人上下不由得不俯首看路,无形中即对先烈低头默哀。桥的设计者真是匠心独运。桥头两端,两汪池水中两个莲蓬状水柱水花飞溅,如烟似雾,名曰“默池”,然而,我更觉得它是“泪池”,谁说这飞溅的水花不是前来缅怀先烈的人们挥洒的泪水呢?
  走下石拱桥,就见两株榕树枝繁叶茂,浓阴蔽日,有合抱粗细。它们分别为当时参议院院长林森和众议院院长吴景濂所植。林森为党国元老,曾一度担任过民国政府主席;吴景濂因后来参加北洋军阀曹锟贿选闹得声名狼藉。如今,榕树虽在,斯人远逝,物是人非,令人感叹。
  烈士墓是一座方形建筑,四周有铁栏杆围护,顶部四面呈坡形,辛亥革命的一代精英就长眠在这里。墓的正中,有一座塔斯干石柱撑起的碑亭,亭盖形若悬钟,寓意警钟长鸣。亭中的石碑上镌刻的“七十二烈士之墓”七个隶书大字乃出自国民党元老邹鲁之手。墓前,四个花岗岩花盆中,黄花正浓。我默立碑前,向先烈们致哀,这里就埋着我所钦敬的先烈林觉民君。林觉民,字意洞,福建闽县人。我在中学教书时,他的《与妻书》是我最为感佩的一篇文章。他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汝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就义之日,他“俯仰自如,色不少变(即脸色一点不变)”,英勇悲壮,气贯长虹。每每与学生讲起,我都忍不住泪水充盈眼眶。想想先烈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后来人有什么理由不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好。
  烈士墓后是一座由一块块青石垒起的纪功坊。纪功坊呈金字塔状,庄严肃穆,雄浑大气,每块青石上分别刻有捐款建碑的国民党海外支部及个人名字。说来也巧,这些捐石的总数恰恰为72块,正好为72烈士之数。纪功坊墓座为石砌门楼,正面墙上,依然是孙中山先生1921年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题写的“浩气长存”,上下落款为“民国十年孙文题”。字体遒劲,雄浑有力。而正面墙上则是章炳麟先生1920年题写的“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12个篆刻横额。字体绢秀委婉如画。章先生的才学以及书法功底不能不使人佩服之至。纪功坊门楣上方,一只宝瓶黄花浮雕十分精细,大抵是取“碧血黄花”之意。两侧为木棉树浮雕,设计者衷心祝福木棉、黄花伴随先烈们的英魂永驻。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纪功坊最上方的自由女神像,像高3.4米,只见她双唇紧闭,目光坚毅,遥望远方,左手持一本法律书,右手高擎起一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法律保护民主自由的寓意。这座雕像为1981年重塑。据说,原自由女神像为纽约华侨所捐,右手挟着当时中国最高的资产阶级法律书——《临时约法》,象征着依法治国;右手举槌,面对烈士碑亭上的大钟作欲击状,仿佛告诫世人“革命尚未成功,革命者尚需努力”。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来广州视察,见此像,愤愤地说:“如今党内不是缺乏自由,而是自由太过头了。”不久,自由女神像便被拆除,代之以一个不伦不类的国民党党徽。解放后,自由女神像重被塑立,而十年动乱中又遭破坏,直到改革开放后重立。
  黄花岗公园,其实为烈士陵园,除七十二烈士墓外,还有民国后来许多为国死难的烈士安葬于此。如陆军上级邓仲之,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冯如,在广州行刺法国驻越南总督麦林而牺牲的越南烈士方鸿泰等。他们或死于战场,或殉难于国事,或就义于刑场,无不大义慷慨,英勇壮烈,可歌可泣,为后人所景仰。
  虽是暮秋时节,黄花岗内依然是草木葱茏,绿树掩映,黄花映日。如今的黄花岗不仅是革命先烈的长眠之地,也是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休闲漫步的理想之地。节假之日,工作之余,人们常常来此,漫步于林间小道,穿行于花草丛间,打打拳,跳跳舞,玩玩牌,唱唱歌。笔者来时,不但遇到三五成群、花枝招展的老年人正在唱着我一句也听不懂的粤剧,还逢上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此过少先队活动。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端。我想,革命先烈若地下有知,他们一定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含笑九泉。
  革命先烈们,你们安息吧,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王礼民,新中国同龄人,省直机关退休。爱好诗词杂文写作,并多有发表。

======================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赞赏声明规则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上海文坛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稿件所得款项故前100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而后剩余数的4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上海文坛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60%,我们将投入《上海文坛》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