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经辨治偏头痛 – 经方派

 学中医书馆 2021-04-12

讲者简介

孟景春教授年幼时父母因病双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为学医活人,18岁时师从民国中医学家丁甘仁弟子汤礼门先生学习中医,四年后即独立行医。新中国成立后,曾参加联合诊所,1955年被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选中入校学习,成为其第一批学生。1956年结业后因成绩优秀被留校担任《内经》教学工作。任教期间,除认真备课、授课外,仍勤奋刻苦,孜孜不倦研习医理。80年代起从事养生康复学的研究。

孟景春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近70年,退休之前每周坚持1~2个半天的门诊,从不间断。退休之后,依旧工作于临床一线为病患解决痛苦,如今已年逾90高龄,孟教授每周还坚持3个半天的门诊。

偏头痛缠绵10余载,分经辨治病终愈

1967年7月17日的早上,来了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妇女。她自述姓施,是瓦工,家住郊县六合,因患偏头痛久治不愈,所以慕名前来。随后,她详细叙述了自己的病情。

原来,这位患者患偏头痛已有10余年。每次发作,头痛如裂,目痛如脱,痛苦不堪,已饱受煎熬。在过去的10余年,她曾不断求医问药,但屡治不效。无奈之下,患者只好服用止痛药,如“优散痛”或“去痛片”以控制症状。但是,她听说止痛药久服、多服的副作用很大,心中甚是不安。后来,又多次尝试别人推荐的偏方、验方,头痛却依然如故。

施××,女、民工。

初诊:1967年7月1日。

主诉:偏头痛10年。

其头痛发作情况,一年中以夏季为甚,痛至晚上7时后痛势渐缓;若在阳光下工作痛势尤为剧烈。如冷敷后则稍可缓和。仔细询问头痛具体部位,以左侧太阳穴并绕耳前后、头额部、延及眼眶上方出现明显胀痛。听完她的诉说后,再看她舌苔薄黄,舌下紫络怒张,脉有弦象。据此,我基本判断:证属火热之邪内郁,夹瘀阻于少阳、阳明经脉(少阳经和阳明经都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经脉之一),瘀阻则脉络不通,常言道“不通则痛也”。治拟清火热、化瘀滞,通络止痛。

处方:双钩藤(后下)12g 甘菊花12g 白蒺藜12g 炒川芎6g 桃仁12g 延胡索12g 生甘草3g 龙胆3g 葛根10g 生石膏(先煎)15g (5剂)。

并嘱平时饮食忌食辛辣和熏烤食物,在夏季可多吃凉性的水果,尤其是西瓜。

二诊:7月25日。

服上方1剂后痛势已轻,连服5剂后,痛势已基本控制。唯工作在太阳下仍有微痛,遂将原方中生石膏加至30g,再服5剂。

二诊过后,学生中有人感慨,说中药止痛竟能如此神奇。我告诉他们,只要抓住本案的三个关键点即可。第一,重视分经论治。该患者的头痛在太阳穴,绕耳前后、前额及眉棱骨部位,属少阳、阳明经循行部位。又从其发作特点来看,一日中以中午及午后2~3时为甚,一年中以夏季为甚,医学上均称为阳盛之时,在阳光下工作,受日晒照射,同样也是阳盛。故火热之邪郁于少阳、阳明之络。侍诊的学生中恰巧有专业针推的,于是将足少阳胆经的循行如数背出: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行至额角,再向下到耳后,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又向后折至枕骨下……我听后点点头,告诉他们:足少阳胆经是绕头穴位最多的一条经脉,大家对经络的内容的确应烂熟于心。

那么,第二个关键自然是引经药的选用。“引”即为“使”,也即老百姓常说的“药引子”。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引经药,这也是中医用药一大特色。这引经药的功用,犹如部队打仗中的向导,方中以龙胆、钩藤、菊花、蒺藜泄少阳之火热;葛根、石膏清阳明之郁热;川芎乃治头痛之要药,以上均具引经药之功用。此时,学生小张恍然大悟,他兴奋地说:“平时您老治疗便秘,喜用炙紫菀,想必也是以之为使,清肺气故而通大肠之腑气了。”看见他们已知要义,我便进一步引导:一药之妙,可以四两拨千斤。除了紫菀宣肺通便,其他比如我常用的炮姜暖中止痛,荷叶清暑升阳,黄连入心安眠,皆同此理。

最后,第三个关键就是活血化瘀法的运用。患者病延10余载,久病多瘀。清代的名医叶天士指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入络,就是指病邪已入血分成瘀,这是病变发展的规律。偏头痛缠绵不去,反复发作,导致体内气血流行受阻,脉络中必有瘀凝。清代著名医家傅青主曾言:“久病不用活血化瘀,何除年深坚固之沉疾,破日久闭结之瘀滞。”所以,病程较久治宜活血化瘀,否则对于闭阻较重的顽症难以奏效。因此,本方中用川芎、桃仁、延胡索辛香理气,温通血脉,能推动气血运行,有利于瘀阻络脉的消除。

三诊:7月30日。

服5剂后头痛未发,舌下紫络已消,唯舌质稍红,脉之弦象虽减而仍未缓和、瘀血虽去而仍有阴虚,为防火热复炎,原方去桃仁、延胡索,加生白芍、川石斛、天花粉以善其后。

此时,因头痛未作,瘀滞已祛,故去桃仁、延胡索。之所以加白芍、石斛、天花粉,以火热郁之已久,势必伤阴,故加芍药以养肝胆之阴,石斛、天花粉以滋阳明之液,如是则可杜火热之邪复起。实为善后之计。

至于方后医嘱多吃西瓜,因西瓜在中医中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白虎汤为《伤寒论》方,它主要有四味药组成,分别为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能清热生津,解渴除烦。称西瓜为天然白虎汤,就是指西瓜与其同功之喻。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说明暑夏最适宜吃西瓜。西瓜因在汉代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它性质比较凉,既能祛暑热烦渴,又有很好的利尿作用,能将体内湿热从小便而解,因此有“天然的白虎汤”之称。在古代《本草》书中曾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之热病烦渴。且西瓜皮在中医里叫做“西瓜翠衣”,也有和西瓜类似的功用。该患者的头痛属阳明、少阳郁热,所以比较适宜吃西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