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阅读训练:人物传记(附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04-12

人物传记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有删改)

[注释]①章惇(dūn):北宋政治家、改革家。②二帝:即宋徽宗、宋钦宗。③申:申报。④汝曹:你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宰相吴敏知其能    能:     

(2)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  与:     

(3)鼎遣人语其子汾曰   语:     

(4)遗言属其子乞归葬   属: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桧 必 欲 杀 我 我 死 汝 曹 无 患 不 尔 祸 及 一 家 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

(2)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

4.结合《鱼我所欲也》中的主要观点,说说赵鼎是个怎样的人。(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少善《庄》《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

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虽在暗室,未尝怠也。少尝山行,见一患者,植之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植之为棺殓殡之,卒不知何许人也。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云姓黄氏,家本荆州,为人佣赁,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黄氏差,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其义行多如此。

(节选自《梁书·儒林传》,有删改)

[注释]①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②暗室:特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③殓殡(liàn bìn):入棺待葬。④佣赁:受雇于人。⑤差(chài):病愈,后作“瘥”。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4分)

(1)遍治郑氏《礼》           

(2)妻子困乏       

(3)生徒为市宅       

(4)卒不知何许人也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尝 缘 栅 塘 行 见 患 人 卧 塘 侧 植 之 下 车 问 其 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2)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二段严植之的具体行为。(2分)

5.选文中严植之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敬佩?(2分)

三、[2020·泰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

萧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剌后期,立斩以徇。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敝,未可用,弗听。乌八请以夜斫营,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王韩。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节)

[注释]①小字:乳名。②期:到达。③徇:示众。④殁:死。⑤斫营:偷袭敌营;劫营。⑥索:索取。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2分)

宋 人 西 征 有 年 师 老 民 疲 陛 下 亲 率 六 军 临 之 其 胜 必 矣。

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从伯父排押征高丽  从:      

(2)以军律整肃闻    闻:      

(3)会西阻卜叛     会:      

(4)至奴古达北岭    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

(2)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4.选文表现了萧惠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括。(4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韩性,字明善,绍兴人。其先家安阳,宋司徒兼侍中魏忠献王琦,其八世祖也。 高祖左司郎中膺胄,扈从南渡,家于越。性天资警敏,七岁读书,数行俱下,日记万言。九岁通《小戴礼》,作大义,操笔立就,文意苍古,老生宿学,皆称异焉。及长,博综群籍,自经史至诸子百氏,靡不极其津涯,究其根柢,而于儒先性理之说,尤深造其阃域。其为文辞,博达俊伟,变化不测,自成一家言。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之履,至无所容。

性出无舆马仆御,所过,负者息肩,行者避道。巷夫街叟,至于童稚厮役,咸称之曰“韩先生、韩先生”云。宪府尝举为教官,谢曰:“幸有先人之敝庐可庇风雨,薄田可具饘粥,读书砥行,无愧古人足矣,禄仕非所愿也。”受而不赴。暮年愈自韬晦,然未尝忘情于斯世,郡之良二千石政事有所未达,辄往咨访,性从容载导,裨益者多。

(节选自《元史·韩性传》)

[注释]①扈:随从,侍从。②靡:没有。③津涯:边际。④根柢:比喻事物的根基。⑤阃(kǔn)域:范围,境界。⑥饘(zhān)粥:指稀饭。⑦韬晦:深藏不露,隐藏踪迹。这里指不问世事。⑧二千石:文中指官员的等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数行俱下 俱:    

(2)尤深造其阃域 尤:    

(3)负者息肩 负:    

(4)咸称之曰 咸: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之履,至无所容。

(2)读书砥行,无愧古人足矣,禄仕非所愿也。

3.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韩性极受人们尊重?(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4.从文中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读书学习的启示? (3分)

五、[2020·陕西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齑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①侪(chái):同辈。②齑(jī):携带。③占城:今越南南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示:     

(2)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将:     

(3)帝大悦,爵赏有差爵:     

(4)所历凡三十余国 凡: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全石以为底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2)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4.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2分)

答案

人物传记

一、

1.1)有才能 (2)给 (3)告诉 (4)同,嘱托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可根据课内所学,结合语境推断词义。(1)题,可联系《大道之行也》中的选贤与能,理解为有才干,有才能。(2)题,可联系《鱼我所欲也》中的呼尔而与之,翻译为。(3)题,可联系《桃花源记》中的此中人语云,翻译为告诉。(4)题,可联系《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托。

2.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一定的意思,可翻译为汝曹你们的意思,翻译为这样。这句话的意思是秦桧一定要杀我,我死了,你们就没有忧患,不这样的话,灾祸会降临到我们一家人身上。据此断句即可。

3.1)(赵鼎)长到四岁丧父,由母亲樊氏教养长大。

2)不久京城失守,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带到北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词语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后要保证句子通顺、流畅。本题注意重点词语”“”“已而”“的翻译。

4.《鱼我所欲也》中的主要观点是舍生取义。赵鼎反对割地求和,拒绝书写拥立新帝的议状;当他得知秦桧要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了不牵连家人,绝食而死。这些表明赵鼎坚持自己做人的准则,忠君、爱国、护家,是心中有的人。(答出三层意思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迁移能力。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事例,找到人物形象中与《鱼我所欲也》中表达的观点相同之处,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参考译文]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长到四岁丧父,由母亲樊氏教养长大,(他)通晓儒家经典要旨和诸子百家的作品。崇宁五年考取进士,回答策问时斥责章惇误国。多次升迁后出任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道他有才能,提拔他担任开封士曹。

金兵攻占太原,朝廷商议割让三镇土地(给金人求和)。赵鼎说:“祖宗留下的土地不可以给别人,有什么可以商量的?”不久京城失守,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带到北方。金人商量立张邦昌为皇帝,赵鼎与胡寅、张浚逃到太学中,不肯书写议状。在吉阳三年,深居简出,门人和旧日同僚都不敢来往问候。只有广西帅张宗元不时给他送米。秦桧知道这件事后,命令吉阳军每月开具存亡的报告。赵鼎派人告诉他的儿子赵汾说:“秦桧一定要杀我,我死了,你们就没有忧患,不这样的话,灾祸会降临到我们一家人身上。留下遗言叫他的儿子把他送回家安葬,于是绝食而死。当时是绍兴十七年。天下人听说这件事都为他悲伤。

二、

1.1)研究 (2)妻子儿女 (3)买 (4)最终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治:研究。可联系《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理解。(2)妻子:妻子儿女。古今异义词,可联系《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理解。(3)市:买。可联系《木兰诗》愿为市鞍马理解。(4)卒:最终。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卒获有所闻理解。

2.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先确定主语,植之为人名,在其前面断句,最后为植之下车问其故。再看前面的句子,”“两个动词紧挨,前缺主语,将植之补充上,为(植之)见患人卧塘侧。那么最前面的一句就是(植之)尝缘栅塘行。如此,主语一致,各句完整。

3.1)他性情淳朴孝敬,恭谨厚道,不凭自己的长处凌驾于别人之上。

2)植之不肯接受,而且送钱送粮给他,让他回家。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把握重点词淳孝谨厚”“”“”“”“资粮”“。翻译句子谨记标准(信、达、雅)和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4.严植之两次无私救助素不相识的病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概括能力。第二段主要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严植之在山中遇到一个患病的人,为他请医看病,后又为他买棺殡殓;第二件事是在堤旁遇到一个姓黄的病人,严植之为他治病,待他痊愈后又送他钱粮,让他回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一句话即可。

5.示例: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仁慈友善,乐于助人;不图回报,无私奉献。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特点。第一段,讲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勤俭廉洁。第二段,讲他无私救助两位素不相识之人,体现了其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特点。

[参考译文]

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从小精通《庄子》《老子》,能够谈论老、庄的玄理,对《丧服》《孝经》《论语》有很精妙的理解。到成年以后,他广泛研读郑氏所注的《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他性情淳朴孝敬,恭谨厚道,不凭自己的长处凌驾于别人之上。天监四年,开始设置五经博士,各经博士都开设学馆教授学生,请严植之兼任五经博士。严植之学馆设在潮沟,学生常有数百人。严植之讲解经义,五馆的学生一定都来,听他讲授的有一千余人。天监七年,严植之在学馆去世,死时五十二岁。严植之从患病以后,就不肯接受俸禄,妻子儿女的生活困难,严植之死后,丧柩没有寄放的地方,他的学生为他家买了宅院,这才得以完成丧葬事宜。

严植之生性仁慈,喜欢不声不响地干善事,即使在众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也未曾懈怠。严植之年轻时曾在山中赶路,见到一个患病的人,严植之问那个病人的姓名,病人不能回答,严植之于是把那病人放上车,载着他一同回家,为他请医抓药,病人过了六天后死了,严植之又为他买棺殡殓,到最终也不知道病人是什么人。严植之曾沿着栅塘行路,见到一个病入躺在堤旁,严植之下车向病人了解情况。病人自己说是姓黄,家本来在荆州,为人做佣工,患上了病,病已经很重而且危险,雇用他的船主将要开船的时候,把他丢在岸上。严植之内心十分同情他,就把他用车载回家,为他治病,过了一年姓黄的人病已痊愈,他请求终身做严植之的奴仆来报答严植之的大恩。严植之不肯接受,而且送钱送粮给他,让他回家。严植之的仁义之举大多是这样的。

三、

1.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宋国人向西征伐有年头了,军队、百姓疲惫,陛下您亲自率领部队对阵宋军,一定会胜利。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2.1)跟从(跟随) (2)闻名(出名) (3)适逢,恰巧遇到 (4)到(到达)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1)可迁移到《曹刿论战》一文的民弗从也可知其意思为跟从。(2)迁移到《出师表》一文的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句中可知意思为闻名、扬名。(3)迁移到《陈涉世家》一文的天大雨一句中可知意思为适逢,恰巧遇到。(4)迁移到《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可知其意思为到,到达

3.1)高丽依靠险要地势来抵抗,萧惠全力攻打,攻克了它。

2)当时皇上想要统一天下,谋划夺取三关,召集群臣商议。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重点词语翻译要准确。(1)注意重点词语:以,来;破,攻克。(2)中重点词语:是时,当时;欲,想要;集,召集。

4.1)英勇善战。(2)治军严格。(3)决断果敢,有谋略。(4)有洞察力,善于提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从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可知,萧惠英勇善战;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独阻卜酋长直剌后期,立斩以徇可知,萧惠治军严格;惠以我军疲敝,未可用,弗听等句子可知,萧惠做事果断,考虑周到,有谋略;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可知,萧惠能够洞察形势,善于进谏。

[参考译文]

萧惠,字伯仁,乳名脱古思。跟随伯父排押征讨高丽,到达奴古达北岭,高丽依靠险要地势来抵抗,萧惠全力攻打,攻克了它。待到进攻开京,以军纪严整闻名,授职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萧惠征讨回鹘阿萨兰部,各路征兵,只有阻卜酋长直剌迟滞晚到,萧惠便立即将他斩首示众。进军到甘州,围城攻打了三天,没有攻克就返回了。当时直剌之子纠集人马前来袭击,适逢西阻卜反叛,袭击三克统军官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率兵三千来相救,与敌人在可敦城西南相遇。谐理、阿不吕战死,士卒溃散。萧惠仓促间列阵迎敌,敌人出其不意地进攻我军。众人请示乘机挥兵迎击,萧惠认为己方军队疲敝,战斗力不强,就没有听从众人的建议。乌八请求于夜里去劫敌营,萧惠仍不准。直到阻卜兵撒军回师时,萧惠才预设伏兵攻击。前锋刚与敌交锋,敌人便败走了。当时皇上想要统一天下,谋划夺取三关,召集群臣商议。萧惠说:“两国的强弱情势,皇上心中自然都知道。宋国人向西征伐有年头了,军队、百姓疲惫,陛下您亲自率领部队对阵宋军,一定会胜利。皇上听从了萧惠的话,于是派使者向宋索取十城,集合诸军于燕地。萧惠与皇太弟率军逼近宋境,宋人不愿失去十座城池,增加岁币求和。萧惠因为首倡用兵之功,晋封为韩王。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任北枢密使。

四、

1.1)一起 (2)特别,尤其 (3)背东西 (4)全,都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1)题数行俱下意思是数行一起读译为一起”;2)题而于儒先性理之说,尤深造其阃域意思是对于儒家学说,他崇尚性理之说,在这方面境界特别深可译为特别,尤其”;3)题结合《醉翁亭记》负者歌于途可译为背东西”;4)题结合《桃花源记》咸来问讯可译为全,都

2.1)各地学者,在韩性门下从师学习,门外的鞋,多到了无处可放(的地步)。

2)读书砥砺德行,无愧于古人已经满足了,做官食禄并不是我情愿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1)题注意受业(于)其门,翻译时补充”;2)题注意禄仕的翻译。

3.所到之处人们全都为他让路;人们尊称他为韩先生;被举荐出来做官;向他求学的人极多;地方官员多向他请教。(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言文内容。第点从负者息肩,行者避道可以概括;点从巷夫街叟,至于童稚厮役,咸称之曰'韩先生、韩先生可以概括;点从宪府尝举为教官可以概括;点从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之履,至无所容可以概括;点从郡之良二千石政事有所未达,辄往咨访可以概括。

4.示例:读书想有成就,就要博览群书,勤做笔记,要有追根逐底的精神。(结合句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言句段内容。按照画线句子的记叙顺序可知:韩性七岁日记万言,九岁作大义,操笔立就,长大后博综群籍”“究其根柢,则分别可以概括出勤做笔记”“博览群书要有追根逐底的精神

[参考译文]

韩性,字明善,绍兴人。他的祖先家住安阳,宋朝司徒兼侍中魏忠献王韩琦,是韩性的八世祖。高祖左司郎中韩膺胄,随从宋朝皇帝南渡,在越地安家。韩性天资机警聪敏,七岁开始读书,就能一目十行,每天记诵上万字。韩性九岁通晓《小戴礼》,作文论要旨,提笔当即成文,文笔苍劲,寓意古奥,老成饱学的儒士,都赞叹惊异。等到成年后,韩性博览群书,从经书史籍到诸子百家,无不探流溯源,穷尽底蕴,而对于儒家说,他崇尚性理之说,在这方面境界特别深。他所做的文章,渊博畅达俊逸壮美,变化莫测,自成一家之言。四方学者,在韩性门下从师学习,门外的鞋,多到了无处可放(的地步)。

韩性出行没有车马仆从,所经之处,背东西的人放下担子休息,行人让道。街巷老翁役夫,乃至幼儿仆役,都称呼他韩先生、韩先生。御史台曾经推荐韩性为学官,他推辞说:“我侥幸地有祖先留下的旧屋可以遮蔽风雨,几亩薄田可以糊口做饭,能够读书砥砺德行,无愧于古人已经满足了,做官食禄并不是我情愿的。接受推荐却不赴任。晚年愈加隐藏踪迹,然而未尝忘情于世事,地方奉公守法的官员对于政事有未能通晓之处时,就前往韩性家咨询,韩性从容开导,受益的人很多。

五、

1.1)显示 (2)带领 (3)封爵 (4)总共,共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意思是成祖想显示中国的富强,所以句中的显示的意思。(2)联系《陈涉世家》中上使外将兵可知,在这里是带领的意思。(3)中的在文中名词用作动词,有封爵的意思。(4)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所历凡三十余国是所经历的一共有三十多个国家,所以句中的总共,共的意思。

2.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次遍历诸番国按照的意思。A项中的意思;B按照的意思;C的意思;D因为的意思。故选B

3.1)建造了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

2)所以世人把郑和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首先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1)句中,造,建造;大舶,大船;修,长;广,宽。(2)句中,故,所以;初,初期。同时注意特殊句式,(1)句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造六十二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大舶

4.示例: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首先了解侧面描写的特点。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然后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表现郑和下西洋是盛事。接着看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一中心的,如果是直接描写郑和下西洋的盛景就是正面描写,如果是通过其他事件烘托就是侧面描写,我们找出文中不是写郑和,却和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事情,即本题的答案:“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参考译文]

郑和,是云南人。成祖想展示中国的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他的同辈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两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首先到达占城,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的使者随同郑和朝见明成祖。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进行了封赏、赐爵。永乐十年,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出使,到达苏门答腊。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等十九国都派遣使者来朝廷进贡。

郑和历经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自从宣德以来,远方各国不时有来中国的。从郑和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郑和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