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太极形意八卦大家褚桂亭先生,附珍藏褚老拳照

 老鹰666 2021-04-12

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大家褚桂亭先生(1892-1977),名德新,桂亭是他的字,出生在河北省任丘县莫州镇南关村一个小康农民之家。当地盛行练武,每年秋冬季,来自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的武林高手云集任丘,设擂比武,热闹非凡。幼年时期的褚桂亭深受环境的影响,立下要练就一身真本事的雄心壮志。他历尽艰辛多次出走湖北、河南、山西、四川等地,寻访名家高手,潜心拜师学艺。

图片

褚先生八岁时跟一位醉八仙高手学艺,在这位老师严格训练下,褚先生从小练就一身铁筋骨、硬功夫。褚先生的醉八仙拳势优美且实用;褚先生十三岁时拜当时形意高手姜玉和先生为师,因当时姜先生忙于保缥,无暇授徒,但见褚先生天资聪颖,功底不浅,爱才的姜先生将诸先生引荐给师爷李存义老先生亲授。李老先生深爱褚先生练武的钻劲和傻劲,昵称傻二(因此形意门中都称褚先生为快手傻二),故尽力传授,褚先生跟随李存义先生有十年之久。褚先生又从黄柏年先生习八卦,同时亦受教于尚云祥、孙禄堂等享有盛誉的同门师长。由于褚先生练功勤勉刻苦,更是倍受闻名遐迩的前辈大师周明泰、梁振圃之垂爱。褚桂亭先生的武当剑法受教于李景林先生,他与黄元秀是当代武当对剑表演之典范;太极则受教于杨澄甫大师,是杨澄甫弟子中的虎将。

图片

褚先生的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法都受业于当时的宗师级人物,其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法深得各家真传,加上褚先生练功勤勉刻苦和不断比武实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他在推手、散打中集各家之长,将太极、形意、八卦、武当融为一体,举手投足之间尤其轻灵迅猛,干净利落,刚柔相济,变化无穷,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体系。

图片

有四件事可以说明褚桂亭先生功夫的精深和广博。第一件事是1940年褚先生首次公开表演“醉八仙”。当时黄河沿岸发大水,开展义演捐款救灾。褚先生毫不犹豫地参加了义演,当时还有徐悲鸿卖画,盖叫天演戏。褚先生首次公开表演“醉八仙”,全场掌声雷动,原来一身绸服多处被摔破,而身上皮肉却完好无损,从此名声大振。

图片

第二件事是在南京与日本人比剑。上世纪三十年代中,褚先生赴南京教拳,当时许多社会名流均争相以从褚先生习武为荣。褚先生以精湛技艺被聘任金陵军官学校总教官、南京国民政府武术总教官等职。当时在南京总统府任总翻译官的董健吾先生,就拜在褚先生门下学习太极拳(董健吾是在国民政府任少将的中共地下党员,是我党与宋庆龄的单线联络人。全国解放后,他在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工作,“文G”期间为澄清有关历史,董老曾为褚先生手写一书,以证清白)。此时曾有一名日本高级参谋,是剑道七段,受过武士道训练,不服褚先生声望,欲邀斗技,由董健吾介绍双方比武。为避免意外,各用木剑,剑头涂湿石灰,以身上白点多寡定胜负。褚先生施展武当剑法,行步流星,剑走轻灵,身法一展,立见颜色,结果日本人身上白点纵横,而褚先生仅袖上一点,日本参谋大为敬佩,当场要拜褚先生学剑,被褚先生拒绝了。第三件事是手指抬桌。解放后褚先生在上海复兴公园和人民公园普及推广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剑,从未间断过。在第一批弟子的拜师宴上,褚先生使出绝技,双手手指插入“八仙桌”台面边缘下,轻轻将其端起,桌上菜肴杯碟纹丝不动、使弟子们大开眼界,个个赞不绝口。第四件事是推手功夫。由于褚先生在上海武术界享有极高声望,故经常被邀与王子平、佟忠义等著名武术家在上海体育宫为观众表演。褚先生表演的太极拳刀剑枪及形意、八卦等,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凡见过褚先生表演的人,都深感他的功夫非凡,身法独到,动作轻灵快速,周身是劲。在上海体育宫初次举行的太极拳推手表演会上,年已古稀的褚先生手法干净利落,放劲刚脆猛烈,深得人们的赞赏。

图片

虽然褚先生的功夫很高,但不以此自满,仍抓住一切机会寻访名师,契而不舍地追求武技。褚先生先打后拜杨澄甫先生为师入太极之门的故事,堪称武林之典范:1929年,浙江国术馆在杭州成立,当时已颇有名气的褚桂亭先生被聘为国术馆教师。一天副馆长兼秘书长李景林与褚先生饭后闲谈,建议褚先生向应邀前来担任国术馆教务长的太极泰斗杨澄甫先生学习太极拳,使自己的武艺更全面。当时身壮气盛的褚桂亭自恃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似乎对慢腾腾的太极有些看不上眼。李景林见状便建议褚、杨二人交手比试一下,随即请来杨澄甫先生,一同来到国术馆后花园,李任裁判。褚先生不但精通拳术,还身怀铁布衫硬气功绝技,出于对杨先生的尊敬,他以守为主,几个回合下来,杨先生并未占得上风。于是杨澄甫先生使出太极散手中的杀手铜一一肘功。忽进一肘,褚先生被击得倒退两步,杨先生跟进再复一肘,褚先生被击倒地。从此,褚先生始拜杨澄甫先生为师,入太极之门,成为杨澄甫先生的入室弟子(其姓名列在1931年文光印务馆出版的杨澄甫亲著《太极拳使用法》中“澄甫先生弟子”表上)。杨澄甫先生很喜欢这个“先打后拜”的弟子,故授以真传,褚先生此时约38岁,后成为杨氏门徒中虎将及得力助手,他的杨式太极功夫造诣高人一筹。

图片

褚先生为新中国的武术事业和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解放后,褚先生从南京迁到上海定居。是上海和全国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的权威。国家体委制定“简化太极拳”方案时,特邀请褚先生参加。1957年国家体委指令上海市体委组织力量编写《杨式太极拳》一书,褚先生也被邀请参加编写小组,经改编为八十八式,推行至今。从第一届全运会武术表演赛直至“文革”前多次全国性武术比赛,褚先生都任大会裁判组工作,上海武术队成立后,褚先生被邀经常前往指导。

图片
图片

“文G”期间,褚先生被诬蔑为上海武坛的“拳霸”,授拳的权利被剥夺,多次被无故揪斗,大量武术书籍毁于一旦,一把珍贵的青龙剑也被抄走,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粉碎“四人帮”时,褚先生已重病在身。虽然如此,褚先生仍时刻都关心着武术运动的发展,衷心盼望武术运动的第二个春天的到来。褚先生的广大传人为完成褚桂亭先生的遗愿,在1982年褚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上海闵行体委、武术协会与褚先生传人举行纪念座谈会,发起成立了“桂亭内家拳术研究会”。

1994年,在上海市体委和上海武术馆的大力支持及褚先生门人的努力下,原研究会扩大成为“上海市桂亭内家拳协会”,在民政局注册为民间武术社团。协会宗旨是发扬光大褚桂亭先生的宝贵武术遗产,为中华武术的振兴做出贡献。
我们希望与广大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法的爱好者建立联系,使褚桂亭先生的宝贵武术遗产为大家所享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