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做人一定不能太计较。 人们也往往不愿意和爱计较的人做朋友,因为觉得他们小气、有心机、朝夕相处起来太累。
和“好兄弟,明算账”一个道理,和朋友相处,“斤斤计较”,恰恰是给双方划定一个相互之间舒适的界限,更有利于友情的持久。 因为把利益算清楚,彼此心知肚明,能让两个人相处得更加敞亮,交往的时候,也不必担心某一方心里犯嘀咕,少了许多潜在的隐患。
曾经听过一个前辈的处世之道:他和一个朋友相交数十年,每年过年都要带着礼物相互登门拜年,而两个人送的礼物,都大致差不多的价格,年年如此,无一例外。 前两年,这位朋友生意状况不佳,背了一身债,前辈去拜年时,就带了一本书作为礼物,价值比往年小了许多。 俗话说,雪中送炭,为什么朋友困难时,反而给的礼物更少呢?前辈说,这是因为那位朋友的性子,不管他再困难,也一定要还一个相同价值的礼物,这才故意送的书,不给对方带来太大压力。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平等,涉及利益的时候“斤斤计较”,也是为他人考虑,体谅他人的境遇,不然自己的“豪爽大方”,反而会让对方觉得难以承受。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交朋友,也不可毫无防人之心,全无计较之意。 一个凡事都不计较的人,容易被朋友所利用。因为朋友也不是圣人,在利益面前,也不一定能守住底线。 现在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借钱给朋友,不然朋友借一个少一个。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有它背后的道理。 小李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大学时候自己家庭条件比较好,就经常有些同学找他借钱,他觉得都是同学就借了,也没有写借条,只是口头约定了还钱时间。可是无一例外,这些同学借钱都不按时归还,他也不好意思催问。 慢慢次数多了,再遇到借钱的情况,他就有点犹豫了,虽然每次被借的不多,但是累计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况且自己的钱也是父母给的。于是,再有借钱的同学他就拒绝了。 让小李万万没想到的是,舍友们开始在背后议论他是铁公鸡,而给他起绰号的人就是曾经找他借钱不按时还的人。 如果你无条件地借钱给对方,那么有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而一旦某次你提出拒绝,对方不但不知感念旧恩,还要去诋毁你。所以不要去考验人性,也不要小看人性的贪婪。 帮衬朋友,本是无可厚非,但该计较的,一定要计较。说到底,没有人是不为自己考虑的,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全心向着自己。 斤斤计较,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朋友相处,不可无底线,即使这底线牵涉着利益,也不能因朋友交情而不谈利益,破坏底线。 ![]() ![]() ![]() ![]() 和朋友“斤斤计较”,不是小肚鸡肠,不是固守利益,而是不越界限,知道轻重。 不是每一个朋友,都愿意为你付出一切,哪怕自己受损,也要让你得利。 不是每一个朋友,都值得你为之不顾利益,全心相待。 即使是感情无比深厚的朋友,也不可完全不计得失,因为人总是会变的,儿时的玩伴,成长至中年,不可能全无变化。 你以为他依然对你诚心相待,却不知他历练多年,早已人心不古。
在恰当的时候,计较一番,权衡一番,才能让自己和朋友的感情,走得更远,更舒畅。 懂得“斤斤计较”,既是对他人的善良,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 ![]() 来源 | 围炉夜读 主播 | 梁新建 编辑 | 孙丽敏 责编 | 康轩山 监审丨钟 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