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省蚌埠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鲤鱼山九龙门 2021-04-1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当代中国重要的外交理念,更是当今时代人类的和平发展理念,这是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发出的中国声音、所作出的中国判断。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其实践展开层面,需要以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尊重、文明交融为基础。
在文化价值层面,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沟通是最难达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求”而达到“同”的目标。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所沉淀形成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性追求,因而其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性标志,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讲“文明交融”,其最具创获的成果就在于有效达成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价值共识,所以这里的“求”必须是两个平等民族主体之间的关注和尊重,即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文化价值关切,进而求同存异,寻找文明视阈的融汇。
首先,在文化心态上,必须摒弃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妥善解决世界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问题。事实表明,文化偏见如果不予以坚决纠正,就会导致文化歧视,导致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而文化歧视的蔓延会危及人类文化生态的平衡,进而给世界的和谐发展造成持久伤害。平等对待其他文化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自信心的价值呈现。开放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向世界展示的是平等与包容的胸怀。
其次,在文化实践层面,文明交融的世界需要自觉坚守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即以强势心态向世界传播西方价值观,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强加于人,迫使后发展国家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被动接受其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的实质是对抗世界文明的野蛮的、非文明行径,因此必须予以坚决反对。显然,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是人类文化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要注意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个性和平等发展的权利,积极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对话和自由创造,致力于文化的和谐繁荣。
再次,文明交融的文化世界需要双向互动,彼此借鉴,相互欣赏。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传播、彼此融汇一直是主旋律。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这就需要将每个国家民族视为独立、平等的文明主体,尝试进行有效的文化和文明对话,并以包容的胸怀和欣赏者的眼光去对待其文化智慧与文化成就,不断学习,不断借鉴,这样才能丰富和完善自身文化。
最后,要以文化创新为驱动力,积极参与当今世界的文明交融。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持续动力,更是文化保持其生命活力的重要源泉,每个民族都有义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贡献文明智慧。因此,我们要自觉树立文化使命感,用全球视野来看待本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肩负起文化创新的历史责任。
(摘编自邹广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交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下的中国声音和中国判断,也是中国倡导的外交和发展理念。
B.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间实现文化尊重与文明交融的基础。
C.如果坚决摒弃了文化偏见,那么文化歧视与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现象将不复存在。
D.只要每个国家和民族把自身文化的特点与个性展示出来,就能保持人类文化的自身活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点明了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文明交融之间的关系。
B.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的结构模式,既提出了问题,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层次清晰。
C.文章后四段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从四个层面全面论证了实现“文明交融”的意义。
D.文章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切入,着眼世界,关注人类文明交融,论证有力,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的是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不试图对他们施加任何影响。
B.文化既需要“守正”,即维护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更需要“创新”,即面向未来展示其发展的活力。
C.通过灾难影片,美国传播“只有美国才能拯救危难中的世界”的理念,这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
D.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彩陶在造型、质地上有相似性,这说明世界各地的文化并不是孤立发展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为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人社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于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年。 “就地过年”关键在于安心,各地各级要做好“就地过年”的安心、稳心、暖心工作。
现在正处于寒冷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就地过年”是减少人员长距离流动和大规模聚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必要之举。“就地过年”只是倡导,不具强制性。“就地过年”并非排斥亲情与团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即便相隔万里,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家人通过视频“见面”,跨越时空“线上团圆”,同样可以让“就地过年”变得温情满满。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留住员工“就地过年”,避免员工回乡再返程可能会涉及需要隔离而无法及时返工等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春运产生的员工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员工的稳定性,利于企业更好地生产经营。企业要通过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红包”等形式,留住员工“就地过年”。政府作为外来人员“就地过年”的倡导者,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比如,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安排丰富多彩
的     文        化       娱       乐    活    动,    组     织    外     来   务    工     人    员      参   加  职   业   技  能  培  训  等   等  ,让  务  工  人     员    留    在    就  业   地  安    心     过  春    节。
(摘    编   自《  “ 就      地        过    年”关   键      在   于   安   心   》,央    广    网,2021年   月   19    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