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腰痛的治疗来看中医的学习之路

 幽默的数据线 2021-04-12

图片

中医,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就是白发苍苍,胡子一大把才能看病。很多人到医院或到诊所,看你这个医生怎么样,首先看你年龄多大。如果一看你只是个年轻人,他就对你的信心就下来了。这样做,其实有一定道理。古谚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在医学领域里面,经验的积累是绝对有必要的。但是经验的积累,并不能预示全部。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一个经验医学,对不对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完全对。下面我用我对腰痛的学习临证与认识过程来说明这个问题。

 腰痛,应该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了,几乎人人都有过腰痛的经历,还有一部分人为之深深地苦恼,经常发作或者发作起来就非常厉害。而我们几乎每个中医人都治疗过腰痛,尤其像我这样以针灸为主的医生,腰痛病人更是不鲜见。

 最早的时候,我对于腰痛的病人,是从课本上或者临床上看别人,学的几路针法。比如说,首先精确定位,揣穴查体,发现哪儿疼就扎哪儿,主要是一个阿是穴的思维。这样做,也是有疗效的。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治病的时候,一针一针扎下去,病人反应很强烈,效果也是不错的。当时,我的眼里腰痛就只看到了腰。

 后来逐渐地我发现我的视野狭窄了,左右要对称才好。凡是左右不对称的,需要用针法或者正骨给他调对称。治疗腰痛的医生应该有这方面的经历,往往看到病人要么扶着一侧腰,往左边或者右边侧着进来,或者你看他走起来的时候,两只脚落地,一脚深,一脚浅。这种情况,我们让他趴在床上做检查的时候,我们发现他的腰两侧是不对称的,甚至骨盆出现倾斜,屁股一边大,一边小。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它调正,比如一些腰椎的板法(正骨思路)。再如针,在局部紧张的肌肉,尤其是左右不对称的,扎环跳就尤其重要。我们就在环跳穴上找到拘急挛缩的肌肉,给他扎一针,反应往往是非常大的。但是之后会发现他的屁股,原来很隆起,据紧的地方,会松缓下来;原来萎缩的地方会起来。在这个时候,环跳的找法,就不能单纯的按照课本上介绍的,取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要以手下揣穴,揣到真正拘挛僵急的位置,以此为准。换句话说,穴位是活的。课本上定穴,定位,同身寸等这些,只是一个参考,不能完全按这个来。尤其是在临床上,一定要知道穴位是活的,而不是拿尺子一根横一根竖,画出个十字,点个点,不是这样的。上面讲的是我第二个进步。

 下面是第三层,上下要相应。有句俗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还有一句叫地基不牢,地动山摇。道理怎么讲呢,就是像盖房子,如果房顶的大梁不正,下面就很难盖起来,或整个盖起来也是歪歪扭扭,很不结实。至于第二个说地基打牢打不牢,就无需细讲。通过把腰痛放在整个脊柱这个层面来讲,这个视野来看,就能发现很多腰痛的病人不光腰椎不好,颈椎也不好,下面骨盆也不周正。所以,对于这样的病人就要从整个脊柱全面来观,首先让他趴下,发现有些人的腰都平了,整个后背根本就看不出腰曲骶曲,完全就是一个平面,可以当菜板;或者一躺之后,屁股都平了萎缩了;或骨盆前倾的厉害;或骨盆后倾厉害就是屁股后倾的过分了;或者往上看,发现在肩上出现类似方肩畸形,大椎处隆起富贵包。我们都知道练武术的人要沉肩捶肘,但会发现她的肩都紧提上去;还有的人的腰是非常宣软的,手摸上去,都是空的。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他是一个铺地面砖的小包工头(自己包工,自己干)。成天蹲在地上,一步一步地往前挪着把地面给铺平了。他的腰就很不好,用他自己来说一年要弄这么几次,躺在床上不敢动,一般就在当地找一个拿先生,就是搞正骨推拿的,给他一推上去,又能干点活,因为他本身是一个很勤劳的人。即使在平时他的腰也是不能吃力的,后来一次大发作后找我看。首先看他走路步态,会发现整个就比较轻浮。这个是两年多前的病号,当时我的整个认识还是比较低的。在床上他一趴,会发现大约在胸十二腰一的位置,两团肉整个隆起来了,而整个腰部除了中间脊柱几个骨头,两边的腰肌就像消失了一样。后来我就想腰,骨头如何来固定;椎间盘如何来固定。实际上他就像积木,怎么搭怎么是。但是这种力量来自于哪,来自于我们肌肉与韧带的固定。但像他这样,已经没有肌肉和韧带对他进行固定,他的腰如何能稳得住。光给他推回去,位置给他摆正了,但是绷不住,没有力量来固定他。他能长治久安,很显然是做不到的。所以,对这个病人我在腰上一针也没给他扎,就是给他松解了大约是以胸十二腰一为中心的上下两三个节段,给他用的就是夹脊穴(很普通的穴位)扎了几针。在扎针的过程中,用肉眼可观的速度发现他上面的拘挛在消失,腰部肌肉在松起。这个过程,如果录下来会感觉真像变魔术一样,但是就是实实在在地,很简单地形成了。而且用的穴位也是普通的,扎针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第二天这个病人一直到快中午才过来,被他媳妇给撵过来。为什么呢,用他的话说,我感觉好了,比平常还好,我不治了。他媳妇不同意,非逼着他过来,后来又治疗了几次,再也见不到人影了。估计效果还不错或者即使有小问题,问题也不大,对他干活挣钱不受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将眼界放的远一点,把整个脊柱从上到下,包括骨盆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来看。总体地,哪不周正,矛盾点聚力在哪,就先解决哪个位置。这样往往会比你解决他所谓的病灶(所谓的阳性反应的区域),效果要好的多。他只知道腰痛,给我比划腰痛的位置,只是像腰三腰四这种下行段的,或向骨头方面放射,也只是这些。因此问诊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绝对不能局限于此,而是结合问诊,望诊,查体一块判断。尤其先找到第一下手点。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找对了它,并根据所在一针下去,就直接可以打开治疗的大门。

下面更推进一个层次,之前讲的都是着眼于后背,下面讲腹背相求的问题。随着我后来针灸病人的增多,针灸病种的广泛,接触到内科妇科的问题,在对他们治疗的时候,我对腰痛的认识又扩大了。比如很多病人(尤其是女性)这种腰痛,很多是妇科疾病的一种反应,而并不是纯粹地腰痛。我们可以有体会或者看到一种现象,很多女性在孕期会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为什么呢,因为她挺着个大肚子,改变了腰的受力,而且她的腹腔对脊柱造成一种内在的压迫。同样的道理,很多月经不好的女性(尤其是宫寒的),比如你是女同学,可以自己检验一下,或者男同学可以跟女同学或病号求证一下,会发现很多人虽然身材很好,很苗条,但是她的小肚子尤其是在月经期或者月经下不好的时候会胀。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从内部造成张力的增高,对外形成这种压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单纯地从后背上入手,从腰上来入手,这样的疗效会大打折扣。这时,要通过内调,比如宫寒,月经不调,小肚痛就给她用温宫散寒来治疗,看似没有在治疗腰痛,但对于腰痛治疗作用往往是非常明显的,而且非常治本。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太冲,三阴交两针下去,她的整个身体就舒服了。再比如畏寒(当然她不是以腰痛为主,而是以后背胀痛为主,感觉整个后背包括脖子疼的了不得),一个老太太(女儿因是我的病号,后来把老太太带过来了),我一看她后背,大大小小地贴了十几块膏药。后来通过诊脉发现畏寒,我就问她这两天疼得厉害之前,有没有生过气。老太太说生过气,又吃了块冰糕。平时就有这个问题,当时一下子就非常厉害了。这样问题就很明显,明确了,我就根据疏肝加上温胃的治则给她扎了针。在扎针过程当中,病人的肚子就开始响,开始打嗝。下床以后,老太太讲感觉这个肋叉(浮肋这片区域)就像卸了两个大磨盘一样。原来腋窝这片胀得使肩膀放不下,现在感觉肩膀就很放松。到第二天,她女儿就告诉我老太太在家里放了一晚上的屁,整个人感觉轻松好多。同样地,她这种后背肩臂疼,不管是颈椎疼,肩疼,背胀,还是腰不舒服,还有当时她刚来的时候,还膝盖疼。老太太一辈子对整个家庭贡献比较大,操劳一辈子,腿疼的了不得。当时我让她往下蹲的时候基本蹲不下,给她扎完针,第二天看她往下蹲就很利索。当然她膝盖本身的病变并没有给她解决,因为本身就很严重,那是下一步的治疗。我的意思是很多时候,我们要注重病人内在问题的解决。内在问题的解决,对于解决肢体的问题往往可以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可以看出我对中医的认识,治疗的眼界是逐渐进展的,从一开始只能看到腰,一个阿是穴,到后来左右要平衡,知道上下要相应,前后要相应,腹背要相求,逐渐地深化。但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吗,很显然不行。比如我们知道肾主骨,肝主筋,骨正筋柔,气血自行。有病人生气就腰痛,经常做针灸的人如果细心地跟病号交流交流,会发现这是一个常见现象,为什么,因为肝主筋。这种病人只给她舒筋就可以了吗,很显然不行,病人往往是以肝血不足,筋脉失养作为前提而存在的。所以,对这种病人,我们必须进行养血,不管是扎针也好,用药也好。不管通过什么方式,方式不重要,但是要达到的效果,目的一定要明确,就是把她的血养起来。肝血足了筋自然就柔,筋柔了就不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受伤,不管是因为生气还是某个小动作受伤。筋比较失养,本身自己调节能力就差,可能我们的一个小动作,它就受不了。

这差不多就是我目前所能达到的一个层次。但是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人身一小太极,而宇宙是一个大太极,不管是外感六淫,还是七邪八风,还是其他的(包括五运六气等等),都会对人这一小宇宙产生一些影响。那么如何认识大宇宙对人身小宇宙的影响,如何能借助大宇宙的能量来调人这一小宇宙的不协调?这就是我目前心心相望而不能达到的一个境界。经验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在同一个层次之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但如果你站得高低不同,这种经验甚至可以成为一种错误。比如,如果我们的经验只停留在找阿是穴,找痛点上,找阳性点上,可能你找的准,我找的不是那么准,然后两个人的经验不一样,所以疗效也会有差别,这是没有问题的。你可能找的更多一些,手下更有感觉,这是可以的。但如果我们能把眼光放到整个后背上下左右这样一个大的屏幕上,然后你会发现哪怕摸的也少,找阳性点找的也不是那么准,但又有多大差别呢?很可能没有差别,甚至反超,这些都是临床常见的现象。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学习,进行临证,进行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感悟,不断地使自己的学识与眼界上一个层次。争取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当你更上一层楼,世界远远不同。希望不光是对大家的学习(具体的知识)有所帮助,更希望能通过我的例子,能对大家怎么样自我成才提供一个参考的例子。不管是从正面的参考还是从反面的参考,都希望能在维度上对大家有所启发。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