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别被骗了,气泡不能作为古陶瓷断代的依据!

 自华居 2021-04-12

古陶瓷的釉中有气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所以,有很多古陶瓷爱好者在鉴定古陶瓷的真伪时喜欢看古陶瓷的气泡,甚至很多人用气泡为古陶瓷断代。

图片

比如他们常常说的:元青花气泡的特点是:
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绝无中等气泡过渡;
宣德瓷器气泡特点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间距疏朗。
图片
您能分辨出这两个瓷器是哪个朝代的吗?
更有甚者居然断言,高古陶、粉彩瓷、五彩瓷、珐琅彩这些釉上彩瓷器,都是没有气泡的………
以上观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这些观点均是以点概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

气泡的产生原理
要研究气泡首先要搞清楚各种各样的气泡是如何产生的,追本溯源,才能不被表象所迷惑。古瓷器气泡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坯体本身带有的气泡排出。
众所周知,制作瓷器的第一步就是把陈腐好的胎土进行炼泥。其实,不管是陈腐还是炼泥,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坯体充分的氧化,气体尽量的排出。
图片
炼泥
但要使气体完全排出是不可能的,所以坯体本身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气体。在高温施釉的过程中,一些还没有来得及跑掉的气体就留在了釉层里,便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气泡。
图片

2. 釉中的学元素在高温下分解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泡。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

图片

图片

高温陶瓷釉料熔块
这些原料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氧化物和容易相互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成分,例如:Fe2O3、C、S、N等等。在高温施釉的情况下就极易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反应生成气体,留在釉层中。
图片
图片
3. 由工艺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泡。
在施釉时将一部分气体封闭在釉层中也会产生气泡,或者在釉中加入一些添加剂而引入气泡。
图片
施釉
在烧釉或烧制熔块时,窑炉中的燃烧产物会夹带进入釉层中形成气泡。
图片
图片
烧制
由此可知,在所有古陶瓷的釉层中都存在气泡,只是气泡的大小、数量、分布情况不同而已。所以釉上彩没有气泡的言论是不成立的。
并且在瓷器烧造的过程中,无论是用料、粉碎、腐泥、炼泥、成型,还是凉坯、上釉、烧制等每一个程序都与气泡的形成有关,而每一个程序的控制都与人有直接的关系,即使是同一作坊所生产的产品气泡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根据气泡的形状、大小以及分布状况来断代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因此,气泡只是陶瓷在生产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可以作为鉴定的辅助手段却不能作为古陶瓷断代的主要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