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古镇宫廷贡品如今走近平常百姓家
图/文
在黄姚古镇的街道欣赏拍摄,不时,会有阵阵香味扑鼻而来,令得口水直流,令得肚子咕咕乱叫。只见一罐一 罐的缸,一摞摞的瓶,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摆在街市边,原来香味就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 散发香味的食品是黄姚知名产品“豆豉”,以及用豆豉做出的各种咸菜小点。有原味豆豉、盐香豆豉、香辣豆 豉、姜汁豆豉、蒜蓉豆豉、原味辣酱、刀豆辣酱、野山椒、黄豆酱、木瓜丁、外婆菜、辣椒酱、豆豉萝卜丝、豆 豉黄瓜条、豆豉芥菜叮、豆豉鲜笋片、豆豉玉米粒等等。只见每个卖豆豉品的地方,都三三两两围了许多人,有 品尝的,有选购的,好不热闹。实在是太诱惑了,忍不住也买了几瓶,除了自己享用,也备一些给朋友分享。 原来黄姚豆豉在清朝时期列为宫廷贡品,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民国时远销东南亚,曾获过国际博览 会金奖。 豆豉是烹调食品的佐料,还具有药用价值。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用豆豉做出的各种咸菜,已经成为 黄姚古镇的一大招牌,享誉民间。 据说光绪年间,湖南省一位叫邓宜亮的诗人来到黄姚古镇游览,当地秀才林正甫以豆豉佐菜款待,还以豆豉相 送。邓宜亮高兴之余,赋诗以谢,盛赞黄姚豆豉。 黄姚豆豉特别香, 鱼仔姜丝堪品尝, 此去虽成千里别, 情边粤楚永难忘。 黄姚豆豉以当地生产的优质黑豆制成,要经过选豆、洗豆、蒸豆、晾干、复蒸、人工降温、霉房发酵、淘洗、 入篓加压,再次发酵催霉,适度后倒出摊晒除水,然后密封储存等十多道工序。每个工序都很讲究火候,力求做 到适度。 黄姚豆豉美味,主要有以下三点,是其它地方不可复制的。 一是黄姚镇特有的黑豆; 二是仙井泉水; 三是土著人古老独特的手工艺,又历经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研制。 所以黄姚豆豉颗粒均匀,乌黑发亮,入水易溶,豉香郁馨,隔壁闻香,无任何化学成分,属纯天然调味佳品。 黄姚豆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载:“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能升能散,得葱则发 汗,得盐则止吐,得酒则治风,得蒜能止血,炒熟能止汗”。 黄姚的特色美味除了宫廷贡品,大到了国家顶端,其它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大宴,都是家常饭菜,反倒感觉很亲 切,很自然,有一种回归故里的感觉。 黄姚豆腐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菜,有豆腐和豆腐酿,两种都各有风味。 黄姚还有新鲜的平菇、糍菇、蔬菜也很鲜甜。 黄姚的菜园鸡,因喂食的是大米,所以特别好吃,一顿吃不完,店家还可以帮着保存至冰箱,下顿接着吃。 一般来说,黄姚的早餐以米粉、米酒酿、稀饭等为主,中晚餐比较丰富。
黄姚还有一种滋补佳品九制黄精,很值得一提,黄精的名气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是它也是“朝廷贡品”。 据传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定昭平黄姚黄精作为贡品,专供她享用。 在黄姚人们用黄精酿酒的习惯,至少延续了200多年。然而,由于黄姚地处偏远,且缺乏宣传推广,黄姚黄精 至今不被外人了解,成了埋没深山不为人知的宝贝。 黄精是什么?或许很多人闻所未闻。《中国药典》对黄精的描述是:“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 干燥根茎。”《本草纲目》中记载:“黄精受戊已之淳气,故为黄宫之胜品,土者万物之母,母之其养,则水火 即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 当地人也把黄精叫做野山姜,每年盛夏的时候,在黄姚古镇周边的高山上长满了这种植物。这些植物通常会长 在山坡林下,夏季时开出一簇簇小黄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漂亮可人。 黄精的传说 宋代徐铉所著的《稽神录》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土家一婢,逃入深山中,久之见野草枝叶可爱,取根食之,久久 不饥,夜息大树下,闻草中动,以为虎攫,以树避之,及晓下地,其身欣然凌空而去,若飞鸟焉。数岁家人采薪 见之,捕之不得,临绝壁下网围之,俄而腾上山顶……这位飞檐走壁的神人,所吃的仙草就是黄精。 当地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明代有位无暇禅师,他在修炼时不吃饭,也不进食其他食物,唯独只吃黄精。就这样, 他活到了120多岁。 ![]() 不同包装的黄精酒
当地盛产的各种中草药
坐在这个地方,赏着风景,吃着菜园鸡,非常的惬意,一顿没吃完,留在店家,第二天又加了一些萝卜,美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