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风景:卖冰棍

 江山携手 2021-04-12
老北京风景:卖冰棍

     北京的夏天就是一个字:热。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能吃上根冰棍,那真是孩子们最惬意的事儿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冰棍儿只能从街头推车的小贩处买。这种推车卖冰棍的以老人和小孩儿居多,他们把一个木箱子装上车轮和车把,箱子里有一个铁桶,装着趸来的冰棍。为防止冰棍融化,在铁桶四周放满了碎冰块,在铁桶上面再盖上小棉被,这就是防止冰棍融化的办法,虽简陋,但很实用。木箱上开一方形口,上有一个木盖儿,有人买时打开盖儿,从里面铁桶中取出冰棍。早年间的冰棍都是圆棍形,直径有3厘米,长15厘米,所以叫冰棍,后来有了长方块形的,就叫冰糕了。那时基本都是三分钱一根小豆的和红果的冰棍,五分钱一根的是牛奶冰糕,我记得还有一种白水加白糖的,纯白色,因为里面加了糖,所以吃起来不像冰块硬,一咬是酥的,入口即化,也很好吃。这些都是裸卖,外面没有包装纸,后来才有纸包裹起来,所以冰棍车上又吊上个小铁桶,专装剥下的冰棍纸。那时的孩子们,随大人上街,眼睛最离不开的,就是冰棍车,要能吃上三分钱一根的,就欢天喜地了。卖冰棍的拉长声吆喝“冰棍儿——败火!”我们这些淘气的男孩子就远远接着喊“拉稀——别找我!”然后就嘻嘻哈哈跑开了。

    偶尔大人要答应给买根高级点儿的,就得去冷饮店了。我记得东安市场里有个当时很有名的西式食品店叫起士林,它除了卖高级的奶油蛋糕,到了夏天还卖高级的冰棍。这里卖淡黄色的奶油冰棍、巧克力加奶油的雪糕。还有一种我当时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三色冰棍:就是一段淡黄的奶油味儿,一段棕色的巧克力味儿,一段粉红色的草莓味儿,当然这种制法放在今天已不新鲜了,但是几十年前,在孩子眼里简直就是神品。买一根得边仔细端详,边慢慢吸吮,那真是夏日里最美好的时光!这里还卖冰淇淋,两颗球状的盛放在高脚的玻璃杯里,一颗淡黄色奶油的,一颗粉色草莓的。那时候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很少掺杂使假,所以味道醇厚。

    现在推车卖冰棍的小贩早已从街头消失了,“冰棍——败火”的吆喝声也成了儿时嬉笑欢快的回忆。但物质的富足,似乎并不能冲淡儿童时代安逸祥和的回味,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何大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