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的“流言蜚语”

 味觉的审美 2021-04-12

最近在惠量小院讲《茶经》,已经讲到了“七之事”。

准备资料的时候发现,当前有一些关于茶的掌故很不严谨,有的甚至是以讹传讹。比较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典故”不但广为传播,传说也就罢了,有一些无从考究的话居然人人会说,这个就有必要掰扯掰扯了。

首先,最大的一个谣言是:《神农本草经》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

这个谣言传播范围最广,但凡提起茶的功效,人人都会说上这么一句,甚至很多权威书籍上也这么写。事实上早有专家考证,《神农本草经》上没有这个内容。

在《神农本草经》上,茶是作为“苦菜”记载的,原文写道: 

苦菜: 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 察少卧,轻身耐老。一名荼草,一名选。生川谷。味苦寒。名医曰: 一名游冬,生益州山陵道旁,凌 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阴干。 

后来有专家专门考证,“神农尝百草得茶解毒”系清代陈元龙编撰《格致镜原》中引用《本草》的话,但是这个“《本草》”并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著作,也不知道作者系何人,目前也没有发现有其它文献采用这种说法。

所以,神农尝百草中毒后用茶解毒这个说法,属于孤证不立。

其次,普洱茶流行起来后开始知道云南一些地方奉诸葛亮为茶祖,还有围绕此事进行的各种活动。

当年诸葛亮的确在云南带兵打仗,兵士们喝了当地人的饮料也在料想之中,但是没有任何确凿的文字记载,把诸葛亮与茶、茶祖联系起来。考据过的专家表示,目前能够考证到的,都是传说,旧时听到的传说。

而且从茶叶历史上来看,云南当地人在三国时代之前很早就在利用茶树鲜叶,仅仅是因为尊崇诸葛亮个人魅力,就附会出一个传说,给诸葛亮封个“祖”字,好像没啥说服力。

以上两则一个是讹传,一个似是而非,下面这一个可就实在是传说了,而且这个传说听起来不那么宜茶。

据说达摩祖师东渡后曾经面壁九年,期间打坐时有困意,于是愤然将眼皮割下扔在地上,于是达摩祖师的眼皮变成了茶树,达摩祖师因此被称为禅茶始祖。

哎,达摩祖师系禅宗始祖,佛教和茶的关系甚厚,但是故事不是这样编的,这一听就是神话,而且没有任何历史记载将达摩祖师和茶联系起来,对于茶人来说,这神话也不太友好,令人全无胃口,根本不想喝茶了好嘛。泡一杯眼皮试试?

最后一个。

这句话: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想必茶友都听说过吧。据说出自唐代大医学家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但事实上,有专家专门辟谣过,《本草拾遗》这本书里找不到这句话。仔细想想可也奇怪,大医学家怎么会说出“茶是万病之药”这么绝对的话? 

看到这里,茶友以后把这句看似赞美,实则将茶描绘为灵丹妙药的不实之语忘掉吧。或者警醒自己,爱茶,是对茶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运用,一味高推,与茶与己都不利。

茶友正在阅读

《茶经》讲读贰——茶之具 (回顾)

【泡茶,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叶羽晴川 15天 泡茶精修课-第三期招募

【内训课-第三天·结业】——茶香、生活、幸福

【内训课 :味觉的审美】贰 一切都值得一切都刚好

【茶经讲习-四之器】叶羽晴川

【叶羽晴川-内训课】壹——味觉的审美与幸福的感知

习茶之养嘴

人我之上善若水与退让的智慧

【叶羽晴川-茶经讲习】二之具

水在泡茶之中的用法

【茶,味觉的审美】—— 叶羽晴川  内训课程 招募

于岁月中遇见自己、包括接纳不够完美的自己

【叶羽晴川-茶经讲习】——《一之源》

结成串的不是果实,  是下辈子相遇的承诺!

做个恬淡如茶的人,于岁月中遇见自己!

【六堡茶】安慰和温暖着,一颗又一颗漂泊的心

微信名:一如茶香

—————————

浅析·深读·体验·操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