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 味觉的审美 来之前,人生因为有茶而美好; 来之后,茶因为有我而更美好。 来之前,我们是这个世界美好事物的收益者,无论我们是否充满感恩,我们却也是在毫无觉察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白天和黑夜。 来之后,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让一杯又一杯波澜不惊的茶,反哺给这个世界纯粹的色香味韵,这个世界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从一个受者(索取者)的角色中转换过来,成为这个美好世界美好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很荣幸,我们第七期的精修班4个学员圆满地完成了15天的课程。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荣耀。它来源于对自己的当下不敷衍,来源于对自己的未来有期待。 15个日日夜夜从来没有想过偷工减料。日以继夜,从紧压茶,到最为细嫩的芽头,到沉在水底,一瞬间就浓得像老抽的茶头末,到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四处游荡的白茶末。大水流,小水流。五步盖碗拿法,紫砂壶的拿法,公道杯的拿法,以及水流力度的调整,以及水流方向对于茶汤滋味的影响。 1+1=2。泡茶好像并不是这样。如果你真的认为茶艺存在,茶道存在,那么泡茶的1+1,其实只是你粗鄙的眼神看不到这种艺术创作过程中悄无声息的“人”的元素对于这一泡茶汤的影响。 基本功,是一个关于技术如何上升到艺术的一个魔咒。一个连基本功都轻视的人是没有资格去谈艺术创作的。特别是关于艺术创作过程中最为细微的情感表达和技术呈现之间的微妙关系。 然而,对于泡茶,泡好茶,泡出茶的最好味道,整个业界都发挥出了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行业里充满了无法追溯,凭空想象的领悟比比皆是。而这些“领悟”身上的华丽外衣正好阻碍了我们窥得“茶味”真相。 当然,在所有的技术门类中,古琴、说话、写字、绘画,都成功成为一种艺术。而泡茶,历史不短,参与的人不少,却始终只能在艺术的大殿的门前摆摊设点。即使流动货车装饰的典雅非凡,却依旧无法摆脱被城管可能的驱逐,以及那些已经登堂入室者不小心瞥过来的不屑目光。 四处逢源,八方讨好,自己绣的龙袍,只适合在舞台上表演,一呼百应,却是深夜呓语时口角的涎水,除了能踢掉被子之外,却影响不了别人。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虽然发光的过程稍微显得漫长了一些,然而,却终于等来了那石破天惊的一声啼哭。 精修班第一期,第二期……第七期。每一期都是一个惊喜,每一期结业,我们的人生都因此得到了改变,都因此而变得丰满。 而泡茶,从之前完全没有章法,到现在有迹可循,有理可依,有味可品。从方向到方法,我们终于有了一条可以其执行的,可以成就一泡好的茶汤的路径。 信奉“走着走着就到了”。我们深刻的知道,只要把每一个细节的基本功练好了,一泡好茶的出现就是必然。 我们只是专注于创作,我们只是专注于初心,我们只是用尽全力的欢喜,我们就是你眼中的高手,就是这个人世间让人注目的优雅和娴静。 其实,我只是做了我自己。 其实,我只是欢喜。 作者:叶羽晴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