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唱戏时如何找到“共鸣”

 莲花r724zizss4 2021-04-12

      声波在一定的空腔内经回旋振荡而出,谓之共鸣。共鸣控制得好不好决定音色之优劣,并影响音量的大小。

      唱戏时的共鸣腔包括口腔,鼻腔,胸腔和鼻窦腔。

     口腔和鼻腔共鸣容易理解。鼻音就是鼻腔共鸣参与的结果。鼻音有前鼻音和后鼻音之分。拼音结尾是'n'的属于前鼻音,字音末尾把舌尖往上腭一顶便成。拼音结尾是'ng'的属于后鼻音,要把气流送入鼻腔,才能形成符合要求的后鼻音。

      胸腔共鸣在增大音量,使声音变得扎实、浑厚方面至关重要。胸腔共鸣的前提是必须保持气道的畅通。在舒舒服服打个呵欠发出舒畅的声音时,你可以感觉到,那时的气道是畅通的。绷紧喉咙,声音靠硬挤出来,是不可能调动胸腔共鸣的。没用上胸腔共鸣,出声轻、薄、飘浮,送不远的。隔山唤人,挤紧喉咙,再使劲也白搭;要对方听到,非得充分加强胸腔共鸣不可。

       所谓鼻窦腔参与共鸣的说法是我个人的推测,试图以此来解释京剧圈内所说的“头腔共鸣”及“脑后音”,因为头颅内和脑后并不存在气流可以进入而在里面发生共鸣的解剖学空腔。鼻窦腔有四对,分别是位于头面和颅底的骨内腔室,均和鼻腔相通。把气流送入鼻窦腔,在腔内振动,使腔壁受到波及,在主观上就好像“头部”、“脑后”有振动感。“头腔共鸣”、“脑后音”之称,可能就是形容此种感觉的说辞。脑后音似为唱戏所特有的一种音色,发'i'和包含'i'的'in','ing'之类的音,以及发“人辰”韵('en')的音就应该力图做到用脑后音。如“一轮明月”中“一”、“轮”、“明”的发音。有票友说,脑后音不好发。说难也难,找不到共鸣位置就难;说不难也不难,位置找到,走起来熟门熟路,就不难了。找共鸣部位,只能靠自己反复试验,反复体会,怎么把气逼向“头腔”、“脑后”。这条路能否打通,就看自己是不是真正的有心人了。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只要不言放弃,总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