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薛仁贵征西是怎么样的?最远打到哪里?

 共同成长888 2021-04-12

所谓的薛仁贵征西,在历史上就是大唐和吐蕃的大非川之战,此战唐军因为将领不和,大败而归,薛仁贵因此被革职,降为庶民。

《旧唐书》中记载:仁贵遂率先行,至河口遇贼,击破之,斩获略尽,收其牛羊万余头,回至乌海城,以待后援。

此次薛仁贵率军最远打到了河口,在河口击破吐蕃军,然后退兵驻守乌海,等待副将郭待封的援军。

两军交战的有两个主要战场,一个是乌海,也就是现在的青海玛多县托索湖一带。另一个是大非川,即位现在青海共和县西南的切吉平原。

薛仁贵最远出击到河口,位于乌海城的南边,大致在现在青海的玛多县城附近一带。

大非川之战的背景:强大的吐蕃王朝,唐朝的主要对手

说到唐朝的主要对手,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突厥,其实唐朝还有一个更加难缠的对手,那就是吐蕃国。

提起吐蕃,可能大家都印象都是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大唐一家亲,但现实远比故事要复杂的多,吐蕃从始至终都是唐朝的心腹之患。

吐蕃在松赞干布时期,迁都逻娑,建立吐蕃王朝,通过多项改革,发展农牧业生产,统一青藏高原诸部落,吐蕃王朝逐渐强大起来。

贞观十二年,处于扩张期的吐蕃在其首领松赞干布的率领下,击败吐谷浑、党项和白兰诸羌部落,其势力范围与大唐交界。

松赞干布借口大唐不予赐婚,率兵进犯大唐松州,吐蕃与大唐爆发松州之战。初战时,唐朝松州都督韩威驻军阻击吐蕃,唐军被吐蕃击败。

韩威初战失败后,唐军虽然损失不大,但松州周围的羌族众首领纷纷叛乱,一时间对唐朝非常不利,唐太宗决定集结重兵,出击吐蕃。

唐太宗派出侯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四位将军,率军五万出征吐蕃。牛进达在吐蕃进攻松州城的时候,乘敌不备,突袭吐蕃大军,斩首千余级,吐蕃军撤退。

松州之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战后松赞干布遣使向唐太宗请罪,并再度求娶公主,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两国罢兵言和,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

唐高宗后期,唐朝逐渐将用兵的重心转入辽东,在高句丽、百济连年用兵,在西北的军事力量减弱,吐蕃又再度垂涎西域,吞并吐谷浑,将触角伸向了西域。

从唐高宗显庆年间,一直到“安史之乱”,唐朝和吐蕃在西域争斗不断,安西四镇多次因为唐朝对葱岭以西的用兵,不断遭到吐蕃的掣肘。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落,唐朝从西域抽调兵力进行平乱,吐蕃趁机攻占陇西、河西大片土地,占据安西四镇,同时不断入侵关中,唐德宗时期,吐蕃曾攻入长安城。

吐蕃出兵西域,安西四镇失陷,唐朝出兵准备复国吐谷浑

唐高宗咸亨元年,吐蕃将领钦陵率军攻占于阗、疏勒、龟兹、焉耆等唐朝在西域的重镇,唐朝在西域的地位岌岌可危。

唐朝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率军五万出征吐蕃,夺回河源地区,护送吐谷浑复国,牵制吐蕃的扩张。

贞观九年的时候,唐太宗派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薛万均等将领,兵分两路进攻吐谷浑,大败吐谷浑可汗伏允。

吐谷浑可汗伏允自缢而死,其子伏顺归附大唐,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大唐的属国。

吐谷浑的存在,对大唐来说,就像插入青藏高原的钉子,与吐蕃之间拥有了一道屏障和战略缓冲区,此后吐蕃也多次入侵吐谷浑,在唐军的帮助下,吐谷浑将其击退,确保了西域的安全。

唐高宗龙朔三年的时候,因为高句丽的不安分,和朝鲜半岛的相互攻伐,唐军的重心集中在辽东。被吐蕃抓住机会,向北扩张,吐蕃军进入吐谷浑生活的河源地区,一举吞并吐谷浑。

咸亨元年,吐蕃露出獠牙,攻破安西四镇,唐高宗不得不扭头解决这个卧榻之侧的威胁,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以吐蕃国都逻娑为进军目标,显示唐军征服吐蕃的决心。

将领不和,粮草辎重被断,薛仁贵兵败大非川

唐高宗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率军五万,进攻吐蕃,再度迫使吐蕃臣服,并恢复吐谷浑汗国。

但是唐军刚刚出征,内部就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郭待封自认为是唐朝名将郭孝恪的儿子,曾在西域镇守,熟悉环境,不甘心在薛仁贵之下,总是违抗薛仁贵的命令。

唐军进入青海南面的大非川,即将开拔前往乌海城,薛仁贵对郭待封说,乌海地势险要,唯有迅速出击才能取胜,如果携带辎重,行动迟缓,必然失败。

于是让郭待封率领两万军队,在大非岭凭借有利地势,构筑营栅,将辎重囤积在营栅内,这样就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随后薛仁贵率领精锐,迅速挺近,轻装奔袭,在河口遭遇吐蕃军,薛仁贵将其迅速击破,斩获甚众,薛仁贵自知力量单薄,不能再前进,于是回军乌海城,等待援军。

薛仁贵走后不久,郭待封就率领两万唐军,携带大量辎重向乌海进发,部队行动迟缓,刚刚到达乌海境内,还没有与薛仁贵会合,就遇上了前来进攻乌海的二十万吐蕃大军。

吐蕃大军猛攻郭待封,郭待封惨败逃走,丢下大量辎重,被吐蕃缴获,薛仁贵没有办法,只得退兵屯驻大非川。

但随后吐蕃军增兵至四十万,进攻驻扎在大非川的薛仁贵,唐军不敌,大败而退,薛仁贵被迫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唐军才得以退回。

此战中有一个疑点,就是薛仁贵驻军在乌海城的时候,等待的援军是谁呢,从薛仁贵安排郭待封驻扎在大非岭来看,肯定等待的援军不是郭待封。

其实,唐朝此次为了对付吐蕃军,既有从中央征调的由薛仁贵率领的五万大军,也集中了安西各镇的军队,例如阿史那忠率领玉河军,出兵收复被吐蕃占领的西域各镇。

同时,唐朝还征调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率军牵制吐蕃军,配合薛仁贵作战,因而薛仁贵退守乌海,如果吐蕃集中兵力了进攻薛仁贵,那么西域各地唐朝调集起来的军队就会迅速会合,出击乌海吐蕃大军。

但是因为郭待封的擅自行动,使得薛仁贵无法在乌海再度坚守,因为唐军的辎重粮草全部丢失,薛仁贵如果在乌海不退兵的话,会被吐蕃团团包围,困死在城中。

大非川之战后,唐朝短暂失去了对安西四镇的掌控,安西都护府被迫由龟兹迁到了西州,五年之后,唐朝重新夺回了安西四镇的控制权。

此后唐军和吐蕃在河源地区展开常年争夺,唐军在青海一代的势力在唐玄宗时期达到鼎盛,在高仙芝、封常清等将领的指挥下,唐军眼看就要全面取胜了,“安史之乱”爆发了,一切化为了泡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